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曹健 《科技信息》2012,(20):217-218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生态翻译环境选择翻译方法,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多维度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本文尝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英语影视剧字幕翻译过程中跨语际、跨文化的转换活动,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层面对字幕翻译的文本进行研究,以期能拓展字幕翻译的研究领域,并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翻译研究的新视角。从生态翻译视角解读林译小说,可以发现其译作具有生态和谐、选择适应、译有所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生态特征,由此证实了生态学与翻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其指导力。  相似文献   

3.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21世纪初由胡庚申提出的重大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梁实秋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翻译家。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来探究梁实秋的翻译实践和理论扩宽了生态翻译学理念的运用范围,有利于生态翻译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对研究梁实秋的翻译实践和理论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在不同的生态翻译环境中,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最大程度的多维度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译者不妨采用生态翻译学中提出的"三维"原则来指导公示语翻译,在转换过程中考虑具体的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翻译手段和策略,提高整合适应度,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习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生态翻译学作为全新的翻译视角,为进一步阐习语翻译,了解英汉文化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模因翻译论与翻译适应选择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以及两者的相似与不同。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构建了完整的"原文-译者-译文"的体系,从译者的主体性出发,由译者的多维度适应与选择来产生译文。在这个视角下来探索中医术语翻译,以译者的主体性为基点,我们从译者的素质、译者的翻译策略、译者的翻译产品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生态翻译学对中医术语翻译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生态理性对翻译进行综观的、跨学科的研究,强调翻译的适应与选择以及翻译的生态平衡。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的综合框架下,引入模因概念,讨论影视配音翻译的生态平衡;结合央视八套配音版电视剧《绝望的主妇》,指出其显化、净化、弱化的翻译特点,分析模因在维护翻译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以及生态失衡的原因;最后对影视配音翻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翻译学与生态翻译学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研究范式,这种不同体现在翻译过程、翻译标准与翻译原则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两种翻译观的对比分析,指出生态翻译学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翻译生态环境和三维适应论角度对当前公示语英译过程中所做的适应和选择进行考察和解读。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兼顾语言生态平衡,在语言形式、文化内涵、交际意图的传递和阐释等方面遵循多维适应性转换原则,实现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语用等效,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达到最佳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任溶溶翻译的E·B·怀特的"成长三部曲"译本为立足点,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角度研究任溶溶如何从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为中心和三维转化这些重要方面做出"适应与选择",同时通过分析任溶溶的"成长三部曲"译本中的实例,深入了解任溶溶的儿童文学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1.
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中心"地位,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发挥着统帅和主导作用。从生态翻译环境、译者"中心"、适应与选择三个层面分析译者在壮族神话传说英译活动中的功能,以实现原作与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上的有效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12.
商务合同是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关键环节,翻译质量的高低与国际商务合作能否顺利达成息息相关,因此,运用理性科学翻译理论来指导商务合同的翻译成为必然。生态翻译学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翻译理论体系,是一种生态范式的翻译研究,旨在以一种独创的视角指导翻译实践活动。该文从宏观生态维度出发,结合微观文本操作的生态学视角,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在商务合同翻译过程中通过生态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层面实现语用等效,从而达到译者、作者和读者等各种因素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继翻译是语言学层面和文化层面研究之后,翻译将迎来一个新的视角——生态翻译学视角。本文拟通过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阐释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口号英译的准确性和时代性,并总结出多维度适应原则对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新兴的翻译研究理念,它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均衡性,以全新视角对翻译现象进行诠释。本文在阐释"生态翻译学"内涵的基础上,将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纳入"生态翻译环境"这个更为广阔的视角进行剖析,进而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能力的评估等方面详述了"生态翻译观"对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以期更好地指导翻译教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兴的生态翻译学十分关注"译者主体性"这个概念,生态翻译学将翻译置于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重新审视,译者一方面是翻译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又在翻译过程中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充分发挥主体性意识,适应并改变翻译生态环境。细究历年"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的现场口译,可以看出各位译者都积极地发挥了主体性意识,让自己融入这个环境中,去适应甚至是改变这个生态环境,让其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民俗导译中的符际翻译作简要分析,进而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例证符际翻译是导游适应民俗导译生态环境而对非语言符号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  相似文献   

17.
电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力载体。近年来,众多学者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视角评析众多影视的字幕翻译,但对电影《百鸟朝凤》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以《百鸟朝凤》电影字幕为文本,总结该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与难点,运用归化、释义、转移等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评析该电影的字幕翻译,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对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翻译学起源与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而分析了生态翻译学的属性,最后详细探讨了生态翻译学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孝经》作为中国孝文化典籍的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典籍英译史上被翻译数次,其中经久不衰的作品之一当属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译本。结合理雅各《孝经》英译本,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原则,以“三维”转换为方法,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探讨分析孝文化典籍英译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日渐成为化妆品消费的主要国家,大量的外国化妆品牌涌入中国市场。一个好的化妆品商标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该品牌形象和促进消费。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角度研究翻译的新理念。本文试图从生态翻译学的视野出发,以"三维"翻译方法为指导,对化妆品商标的汉译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