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事关每一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双困"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面对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高师院校应该从自身的特点与实际出发,构建特色"双困"毕业生就业援助机制,帮助更多的"双困"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厦门市5所高校的223名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存在困难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系统调研了“双困生”的就业意向、就业信心、求职渠道、职业认知、职业规划等,为社会、政府、企业、高校等机构科学、高效地开展“双困生”就业援助工作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丽 《科技信息》2012,(32):84-84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其中,“双困生”的就业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促进“双困生”顺利就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本文分析了造成“双困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建光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32-1734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高校"双困生"就业显得更加困难。本文通过前期对"双困生"的就业现状、就业能力、就业难成因等进行的调查分析,进而从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家长等多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可行性措施,促进他们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5.
高校“双困生”就业竞争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高校“双困生”成功就业显得更加困难。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家长应该联合起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双困生”就业能力,促进他们充分就业。本文对“双困生”的现状、产生原因、心理、就业能力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深入探索提升“双困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模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高校双困生工作的现状及其成因,并以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出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恶性事件发生的同时,更要建立对双困生物质、心理双方面援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学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增加。为了解决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校必须完善就业援助体系,突出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长效保障机制。合理的解决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对此,高校必须结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并完善就业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8.
该文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阐述了构建和完善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现实意义,通过转变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培养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加强就业困难帮扶及建立未就业统计机制等措施和途径,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在"新常态"下,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心,文章以"应用型"高校为视角,针对就业相对困难的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构建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问卷调查,再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专业能力因子、发展能力因子和基础能力因子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三大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从应用型高校和大学生个人两个维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利用财政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近年来国家推动高校就业的重要举措与有益尝试.以安徽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财政政策为研究对象,在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下考虑政府支出乘数得出理论化影响因素及营销机制,通过构建VAR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来验证财政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发现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通过经济增长、消费等路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愈演愈烈,社会就业压力随之剧增。究本溯源,就业政策法规不健全、人才竞争机制不合理、就业指导课程不完善、大学生自身素质较低等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宏观保障;市场应构建公平人才竞争机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应提升自身整体就业素养,培养职业规划意识与能力,四方共同参与,从而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关键因素是就业观念,"95后"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为有效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家长要主动转变就业观念,发挥前喻文化的引导示范作用;学校要构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鼓励并喻文化的实践导向;公众应理性看待慢就业,接受后喻文化的反哺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俊  罗俊 《孝感学院学报》2007,27(1):115-118
高校“双困生”是指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学生群体。作为高校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对象。本文拟从高校“双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分析其心理冲突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缓解与矫治高校“双困生”心理冲突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客观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水平,首先依据模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一套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然后运用基于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赋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最后将该模型运用于铜陵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中。结果表明,该届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为"二级",就业水平较好。同时通过实例应用,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15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并得到了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工作的安全性以及就业政策这4个二级指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彭萌萌  尹克 《科技信息》2012,(8):244-244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重中之重。网络正逐步成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高校需要构建一个完善、便捷、有效的就业网上平台,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和毕业生需求,设立合理的功能模块,建立科学的信息发布及审核机制、严密的信息安全机制、高效的数据统计系统。  相似文献   

16.
王志宇 《科技信息》2011,(33):220-220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高校也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位置。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地方普通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进行系统的考核与评估,成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下设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衡量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领导重视及机构设置、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生涯规划与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就业市场建设、创业教育与扶持、考研及基层项目就业、就业工作实效、就业工作规范等九个方面对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体系作出了探索。为完善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杨要杰 《科技信息》2013,(16):92-92
近年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学生自助为重点的四位一体就业援助体系,形成合力,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建立一套完整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尤为重要。本文从河北省高校毕业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了在人才培养、毕业生教育、市场开拓三方面全面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就业机制已逐步形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率,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20.
王晓霞  杜娟 《科技信息》2009,(14):49-49
本文从高校的服务职能和未就业毕业生的现实需求出发,分析了未就业毕业生的现状、高校解决未就业生的有利条件和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