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自杀,引起了很多伦理学上的讨论,其中最基本的是关于自杀的道德合理性问题,普遍认为个体对他人的义务是限制自杀合理性的主要因素。其中一种反对观点认为,将自杀看作一种权利的观点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自杀的道德许可性问题;另一种反对观点则认为自杀是一个纯粹的私人问题,所以对他人的义务不能成为限制自杀的理由。然而,无论从利他因素考虑还是从利己因素考虑,在特定条件下自杀是可以被允许的,自杀的合理性可以得到辩护。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自杀的日益严重性及目前就事论事、治标不治本的自杀预防和干预珥状,提出多层面多角度的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包括自杀预干预、觉察或被告知想自杀的干预、自杀未遂者的危机干预以及自杀者相关人员的危机干预四个层面与多个角度,为提高该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如何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进行预防和干预,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话题。从自杀病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自杀现象,阐释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自杀率在逐渐的升高,尤其是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自杀率的升高,都给我我国的科学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杀死亡是青少年的前三项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研究调查了增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对自杀的态度,试图找出学生自杀态度的构成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学生的性别对自杀行为态度无差异,学历与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无关。来源于农村、城镇的学生对自杀者态度有差异,学生对自杀的行为认识在不同的专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自杀行为主要以矛盾态度为主,性别、年龄、专业、生源、学历对自杀态度影响较小,影响其自杀态度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人生经历、社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情感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石磊 《科技咨询导报》2009,(27):225-225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大学生为什么走上自杀的绝路?如何才能预防或减少大学生自杀?本文对可能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付晗 《科技信息》2009,(30):42-42
大学生自杀已然成为一种具有特殊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了。在青少年自杀行为上,我们能够看到普遍存在的社会性问题、家庭问题以及青少年自身的问题。因此,社会对青少年自杀问题,对自杀率的上升,绝不可以掉以轻心,等闲视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和预防青少年自杀。  相似文献   

7.
王效文 《科技信息》2012,(13):455-45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自杀相关的网络杀人行为不断地发生,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我国法律对其却没有规定。本文对与自杀相关的网络杀人行为进行了分类,可以将它分为通过网络自杀协议的自杀行为和通过网络教唆、帮助自杀的行为,并对是否对其刑事规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设两种新的罪名的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学艺术创作一直将自杀作为一种创作母题,很多文学作品通过主人公自杀这一审美行为展示人类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情感的深刻性。从自杀是生命最激烈的形式、对艺术作品中人物自杀的表现和欣赏、西方式自杀与中国式自杀最关键的不同点对自杀进行了深入解析,挖掘了文学艺术作品中自杀现象所具备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
石惠  陈屹 《科技信息》2010,(22):I0017-I0017
本文通过对自杀的病因学和现象学研究进行评述性介绍,为深入挖掘个体自杀实质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大学生自杀实例,分析自杀的心理及产生变态心理的因素,提出了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刚 《科技信息》2012,(24):72-72
本文研究引起大学生自杀的风险因素以及防范自杀的保护性因素。对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认识可以为防范自杀提供重要的启示。减少和防止大学生自杀现象发生应当把重点放在探究引起自杀的风险因素、防范自杀的保护性因素上。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102-106
国内自杀风险评估在量表评估实证研究和因素探析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水平仍远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西方的研究已在自杀风险构成要素,自杀评估流程及具体操作守则等方面更加精进,本文重点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本文作者认为量表分析和临床评估相结合将是自杀风险评估发展的主要方向,结构性评估将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友 《科技信息》2007,(32):189-189
在高校大学生自杀日趋严重,急需生命教育。笔者认为:从教育的本质看,开展生命教育,预防大学生自杀才抓住了根本;从大学生的自杀的原因看,开展生命教育,是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必要途径;从生命教育的实践看,开展生命教育,可有效降低大学生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14.
自杀现象是民国前期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李大钊作为当时传播新思想的重要学者,敏锐地认识到这是社会矛盾激化的极端反映,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忧世情怀对自杀现象给予持续关注。通过研究李大钊关于自杀现象的思想,有助于再现民国初期自杀现象研究概况,为现实的自杀问题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自杀的生物学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心理、社会和生物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涉及的生物学因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生化因素。近年来自杀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某些相关基因与自杀可能存在关联,其中研究最多的是5-HT系统的自杀候选基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神经生物学方面,其主要生化因素包括血清素、去钾肾上腺素(NE)、其他神经递质、胆固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在中国高校普遍发生,案发率还呈现高学历、高年级的发展趋势。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冲突、情感挫折、高校教育缺陷和应对机制不健全、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构成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多种防治途径和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减少自杀个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自杀动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基于这种现状,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试图对大学生自杀的成因、对策以及善后工作做一个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杀心理研究与危机干预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根据自杀发展进程与动机,对大学生自杀的心理类型进行了分类;2、从自杀发展趋势、自杀原因、性别与年龄差异、精神因素和自杀方式等角度,对目前大学生自杀的特点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3、探讨了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高校频频传来大学生自杀身亡的消息,文章从生理、性格等内部环境和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他因素等外部环境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解决大学生自杀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文照 《海峡科学》2001,(4):104-105
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升学就业的竞争,事业婚恋的成败,情感苦乐的得失,以及身心疾病的困扰等,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人产生自卑、孤独、悲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恐怖、绝望等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有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不少人走上自杀轻生的道路.就是小学学生因课业成绩不好,被教师批评,家长责骂而自杀的事件也屡见报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成百万人以上死于自杀,而有自杀心理危机的人数就更多得多.在某些国家自杀率有上升趋势,自杀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心理学家以及未来学家,对自杀心理危机救助或干预这个课题深入研究是必要的.笔者试就这个课题提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