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电位溶出分析法可间接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本文根据这一方法原理,首次采用双通道FIA系统以及自制的静止电极壁喷式流池,分别用流动注射一电位溶出分析法和P.S.A法测定了5种Re-EDTA配合物稳定常数,并导出了一组FIPSA法间接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温度为40±0.1℃,离子强度为0.1mol/dm ̄3(NaClO_4)的水溶液中,铁(Ⅲ)离子与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络合平衡,并测定了配体的质子酸解离常数及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溶液中三价铁离子与6-氨基育霉烷酸主要以1:1型式的配合物存在([(APA)] ̄(2+),[Fe(APA)OH] ̄+).  相似文献   

3.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MAA),得率为92%左右。由Kelen-Tudos法求得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MAA)在80℃进行共聚反应的竞聚率为γ_(St)=0.305,γ_(MAA)=0.60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经FT-IR、DSC、元素分析、化学滴定、GPC等表征,证实了所合成的产物为透明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无规共聚物。研究表明,SMAA的耐热性比PS好得多,其玻璃化温度随共聚物中MAA含量增加而增大,活化能为166.3kJ/mol。共聚物的加工性能良好,力学性能比PS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用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法研究了镉和铜与人白蛋白(HSA)的配合平衡。证实镉与HSA形成了单核配合物Cd·HSA和Cd·HSA2,其稳定性积β11=5.7×104,β12=105×1010;铜与HSA仅形成CU·HSA,其稳定常数K=1.6×109,校正了平衡渗析法的测定值(K=1.5×1016)  相似文献   

5.
应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ML、ML_2型配合物在离子强度为0.10(KNO_3)、温度为15℃、25℃、35℃和45℃时的稳定常数.其中M为Cd ̄(2+)、Zn ̄(2+)离子,L为2,2'-联吡啶、邻菲咯啉、水杨酸、3,5-二硝基水杨酸.用温度系数法及热力学关系式求出了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ΔG、ΔH和ΔS.亦同时求出了配合物的稳定性随配体本身碱性强度之间的线性自由能方程.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在伏安法中KH2PO4(KDP)对测定Sn(Ⅳ)的影响并采用1.5次导数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了KDP中痕量Sn(Ⅳ),检测下限为9×10-9mol/L,回收率达98~108%.  相似文献   

7.
间苯二甲酸根桥联的双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型的双核锰(Ⅱ)配合物:[Mn_2(IPHTA)(bpy)_4](ClO_4)_2(1),[Mn_2(IPHTA)(phen)](ClO_4)_2(2),(IPHTA代表间苯二甲酸根阴离子,phen和bpy分别为1,10-邻菲咯啉和2,2'-联吡啶的缩写).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磁性测量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间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Mn(Ⅱ)离子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环境,测定了配合物(2)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_1·S_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为-10.54cm ̄(-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pH6.30、37℃条件下,采用离心超过滤技术测定了11种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8A)的专一性结合常数K_s和非专一性结合常数K_(ns)观察到K_s随稀土系列原子序数(Z_(RE))的变化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和"钆断现象",而K_(ns)~Z_(RE)类似于一元羧酸-稀土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变化规律。求出Tb(Ⅲ)-BSA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ΔH_s=44.5±0.8kJ/mol,ΔS_s=243.2±2.4Jmol·K,ΔH_(ns)=19.9±1.1KJ/mol,ΔS_(ns)=141.4±3.2J/mol·K。根据不同pH下测得的Tb(Ⅲ)与BsA结合的K_s和K_(ns)拟合出BSA分子中参与稀土配位的基团的质子解离常数pK=4.60,进而确定出这些基团主要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残基侧链中的β、γ-COO ̄-。  相似文献   

9.
金膜电极电位溶出分析法测定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玻碳镀金膜电极电位溶出分析法测定锗,在pH9.8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采用同步镀金膜,富集电位—1.30v(对Ag/AgCl),以溶液中溶解氧为氧化剂,在-0.20V和-0.85V处出现两个溶出信号,取-0.85V的溶出信号进行定量分析,锗的浓度在1.0×10 ̄-5~1.0×1.0 ̄-7mol/L范围内与溶出信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 ̄-8mol/L。该方法用于有机锗、康寿茶、蘑菇、牡蛎等样品分析,并用分光光度法作对照,标准回收率为95.8%~100.0%。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5-吡唑酮(HA)单独萃取Y(Ⅲ)及其与二苯亚砜(DPSO),磷酸三丁酯(TBP)或三辛基氧膦(TOPO)协同萃取Y(Ⅲ)的行为。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分别为YA_3,YA_3·DPSO,YA_3·TBP和YA_2(NO_3)·2TOPO.算得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logK_(A(HA))=-6.86,1ogK_(AB(HA+DPSO))=-3.89,logK_(AB(HA+TBP))=-2.53和logK_(AB(HA+TOPO))=5.13.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电位溶出分析法理论进行探索,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观点.考察了溶出形式(搅拌溶出和静止溶出)对溶出时间方程式的影响,得到了一般化的溶出时间方程式.认为电位溶出过程是由金属原子与氧化剂分别在汞膜和溶液中同时向电极/溶液界面的扩散共同控制.作者认为常数k的物理意义是氧化剂的传质系数,其表达式与溶出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玻璃膜钾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用电位法测定了2,3-苯并-8,15-二甲基-18-冠-6与钾离子的1:1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得到logK=1.79.与前人报道的同一配合物在甲醇中的稳定常数logK=4.39相比,表明溶剂与金属离子的亲和性能对稳定常数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将酱油硝化处理后,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用HCl调溶液的PH=2,在恒电位下,使溶液中铅被电解沉积,然后断开电源。用溶液中溶解氧作为氧化剂,使极沉积的铅溶解出来通过溶化出峰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非正交变换因子分析法, 用于混合物光谱的解析及多组份混合物的同时测定根据其数学原理编制的计算机软件在 P C 机上顺利运行该法成功地用于四组份混合荧光光谱的解析, 以及多组份荧光物质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
The inclusion complex reaction condi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β-cyclodextrin with hymecromone have been studied by fluorescent spectrum.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can be qreatly increased in qiven condition, and the formation constant of the inclusion complex reaction has been determined too. The system can be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hymecromone, the maximum fluorescent intensity is obtained with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 at 362 nm and 452 nm, respectively. The linear range for hymecromone is 8.0×10−9 mol·L−1 to 1.0×10−5 mol·L−1. The detection limit is 1.8×10−9 mol·L−1. A simple, rapid and highly sensitive fluorimetric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hymecromone.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given by an official method.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1999046703) Biography: Luo Zhao-fu(1947-), fe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研人员对材料科学研发的不断投入, 高通量 X 射线表征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新材料的研发效率. 高通量 X 射线表征技术是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 设计了高通量 X 射线表征系统, 研究了不同含量稀土元素掺杂热障涂层材料对其结构相稳定性的影响. 样品台可进行高精度 $x$-$y$ 二维平面平动, 在保证数据样品质量的情况下,仅用极短时间就能测试多个分立样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验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废中温变换催化剂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将废催化剂与纯碱混合后于700~900下焙烧制取铁红及铬酸盐。研究了影响废催化剂回收率的主要因素的变化规律,找到了本法的适宜的反应条件,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测定了所得产品的纯度,结果表明产品铁红的纯度已达到商品化水平。同时探讨了用可溶性钡盐。铅盐沉淀铬酸根以制取柠檬黄和铬黄的方法。这为解决由废催化剂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实现变废为宝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稀土氟化物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氧基二硫代磷酸(DDP-18)的最佳合成条件:以C18醇及P2S5为原料,在起始温度90℃,反应温度120℃,P2S5用量超出理论用量的10%,反应时间6h时,可以制备出硫磷酸含量接近80%的表面修饰剂二烷氧基二硫代磷酸的固体粉末.采用共沉淀表面修饰法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双十八烷氧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PyDDP-18)表面修饰的LaF3纳米微粒,并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手段表征其结构;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通过四球抗磨实验测试了其润滑性能,结果表明:表面修饰稀土氟化物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其作为添加剂调制出的润滑油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9.
在弱酸性的条件下将6-去氧-6-甲酰基-γ-环糊精接枝到壳聚糖纤维上,制备了接枝γ-环糊精壳聚糖纤维;合成了包合药物左氧氟沙星的γ-CD接枝壳聚糖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该功能纤维对左氧氟沙星包合与释放性能,并测定了其包合稳定性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起主导作用;包合物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低于25℃比较稳定,35℃释放达到平衡;在同一温度下,释放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合成L-蛋氨酸缩邻香草醛Zn(Ⅱ)配合物,并通过微量热法研究配合物对S.Pombe的作用。方法以L-蛋氨酸、邻香草醛和氯化锌为原料合成了L-蛋氨酸缩邻香草醛Zn(Ⅱ)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表征。于32℃条件下,采用微量热法测得不同浓度配合物作用下S.Pombe的生长热曲线(P-t),研究其最大产热功率P_(max)、生长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G、抑制率I等热动力学参数与配合物浓度c的定量关系,以及配合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随配合物浓度c的增大,S.Pombe的最大产热功率P_(max)呈直线递减趋势,生长速率常数k减小,传代时间tG增大,配合物的抑制率I增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091 1g·L-1。结论该配合物对S.pombe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