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7,(7):1070-1074
通过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进行菌株筛选,从土壤中获得一株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菌株Adt.16S rDNA序列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FGD基因序列用以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薄层层析(TLC)和ELISA法用来检测该菌株对香豆素和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dt的16S rDNA及FGD序列与食醚红球菌(Rhodococcus aetherivorans)的相应序列高度同源,为一株食醚红球菌(R.aetherivorans),TLC及ELISA结果显示其对香豆素和AFB1均有降解活性,其含有的FDR家族的还原酶很可能直接发挥这一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大肠杆菌诱导的方法,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Xt-2)。通过子实体和菌落形态学的初步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分子鉴定,该菌株具有与橙色粘球菌相似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且其16S rDNA序列与橙色粘球菌的16S rDNA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说明该菌株为橙色粘球菌。抗菌活性表明菌株Xt-2具有明显的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且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中。活性物质不是蛋白质,对紫外的耐受性比较好,但对高温、过酸或过碱的环境比较敏感。本研究为菌株Xt-2抗马铃薯晚疫病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奠定了基础,也为内蒙古地区粘细菌的深入研究及抗马铃薯晚疫病新药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和利用华东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的种质资源多样性,对从华东地区豆科木本植物根瘤分离获得的23个菌株进行了16S rDNA全序列分析,并与相关参比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了比较及聚类分析,建立了23株华东地区豆科木本植物根瘤菌的发育树状图,这一分析结果与来自形态学的鉴别结果吻合,初步确定了23株豆科木本植物根瘤菌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肠杆菌诱导的方法,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Xt—2)。通过子实体和菌落形态学的初步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分子鉴定,该菌株具有与橙色黏球菌相似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且其16S rDNA序列与橙色黏球菌的16S rDNA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说明该菌株为橙色黏球菌。抗菌活性表明菌株Xt—2具有明显的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且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中。活性物质不是蛋白质,对紫外的耐受性比较好,但对高温、过酸或过碱的环境比较敏感。本研究为菌株Xt—2抗马铃薯晚疫病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奠定了基础,也为内蒙古地区黏细菌的深入研究及抗马铃薯晚疫病新药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制浆造纸过程中,白水的循环回用加重了纸机微生物污染的问题,促进了纸机腐浆的形成,影响了纸机的正常运转。此次研究用滤膜抽滤富集细菌菌体,对白水样品直接提取DNA,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16S rDNA文库,对芬欧汇川(UPM)常熟纸厂PM1纸机白水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获得的61个16S rDNA序列可分为28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属于6个不同门类,优势菌种顺序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7.05%)、厚壁菌门(Firmicutes)(11.4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92%)、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3.2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64%)、蓝藻门(Cyanobacteria)(1.64%)。造纸白水具有较丰富的细菌多样性,以变形菌为优势菌群,占库容总量的77.05%,其中尤以β-变形菌群为主,占库容总量的45.90%,而首次在中国纸机鉴定出的水生施莱格尔氏菌(Schlegelella aquatica)为克隆文库的优势菌株,另外还含有2个菌种属于异常球菌-栖热菌门,该菌门为红色腐浆形成菌种。  相似文献   

6.
在制浆造纸过程中,白水的循环回用加重了纸机微生物污染的问题,促进了纸机腐浆的形成,影响了纸机的正常运转。此次研究用滤膜抽滤富集细菌菌体,对白水样品直接提取DNA,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16S rDNA文库,对芬欧汇川(UPM)常熟纸厂PM1纸机白水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获得的61个16S rDNA序列可分为28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属于6个不同门类,优势菌种顺序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7.05%)、厚壁菌门(Firmicutes)(11.4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92%)、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3.2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64%)、蓝藻门(Cyanobacteria)(1.64%)。造纸白水具有较丰富的细菌多样性,以变形菌为优势菌群,占库容总量的77.05%,其中尤以β-变形菌群为主,占库容总量的45.90%,而首次在中国纸机鉴定出的水生施莱格尔氏菌(Schlegelella aquatica)为克隆文库的优势菌株,另外还含有2个菌种属于异常球菌-栖热菌门,该菌门为红色腐浆形成菌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酱油发酵酱醪中嗜盐四联球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用传统露天酿造工艺的中国酱油发酵酱醪中分离筛选嗜盐乳酸球菌,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DNA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分类地位,为研究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用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为四联球型,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接触酶反应阴性,能从葡萄糖产酸而不产气;NaC l含量为18%的培养环境下乳酸产量达2.2%;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筛选菌株与嗜盐四联球菌的亲缘关系最近,从而初步确定其为嗜盐四联球菌.  相似文献   

8.
利用16S-23S rDNA间隔区(ISR)长度和序列的多态性,结合16S rDNA和23S rDNA的保守性,分别在16S rDNA末端和23S rDNA前端保守区设计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为21株猪链球菌均扩增出长度约为1200bp的片段,8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均扩出约1300 bp的片段,其他属菌株和阴性...  相似文献   

9.
一株腈水合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萄糖为碳源,逐步增大培养基中丙烯腈浓度进行重复续代培养,从土样中筛选到一株腈水合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菌株,命名为Rhodococcus sp.TCCC 28001.对菌株TCCC 28001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培养基为葡萄糖15 g/L,酵母粉5 g/L,尿素7g/L,Coz+10x10-5mol/L.28℃,180r/min培养72 h,腈水合酶活力达892 U/mL.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牦牛乳为原料,采用选择培养基及抑菌圈法定向筛选、富集微生物,通过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16S rDNA鉴定乳链菌肽产生菌,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共筛选出4株乳链菌肽产生菌,4株菌均符合乳酸乳球菌生理生化特征,且其16S rDNA与乳酸乳球菌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确认为乳酸乳球菌;这4株菌只对G~+菌产生抑菌圈,对G~-菌没有抑菌活性,其中菌株Lac4对藤黄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体现出强抑制作用,菌株Lac1对藤黄微球菌有强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弱抑制作用,而菌株Lac2和Lac3对藤黄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是弱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生姜田土中分离到一株对姜瘟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arum)有强拮抗作用的泛菌菌株Q6,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及16S rDNA 序列的分析.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12 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其中与11个泛菌属的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5.54%~99%.  相似文献   

12.
从青海盐环境中分离到了32株革兰氏阳性的中度嗜盐菌,通过RFLP实验去处重复菌株、形态学实验剔除典型的芽孢杆菌后,确定了10株实验菌.经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组分以及16S rDNA序列等在内的多相分类实验,确定它们分别隶属于海球菌属、喜盐芽孢杆菌属、盐水球菌属、动性球菌属及枝芽孢杆菌属的菌株.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细菌的16S rDNA 3'端和23S rDNA 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了一株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红板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16S-23S rDNA间区,克隆到pGEM-T载体上,测序.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16S-23S rDNA间区序列以及其内tRNA基因与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和近缘种的IGSG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设计出对嗜水气单胞菌特异的PCR引物,建立了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PCR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性检测,并用此方法检测了不同的水样.  相似文献   

14.
对一株土壤中筛选出的可以产抗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该菌的抗菌谱,发现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性真菌及细菌有拮抗作用,但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抑制效果低于植物病原性细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抑菌谱等系列比较,发现该链霉菌菌株与链霉菌属的黑胡桃链霉菌(Streptomyces nogalater)的特征基本相符;通过16S?rDNA序列比对,发现该菌株16S?rDNA与黑胡桃链霉菌的16S?rDNA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将该菌株暂归入黑胡桃链霉菌类.  相似文献   

15.
对东太平洋结核区6个站点沉积物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和数量统计,发现各个站点间的细菌总量变化幅度较大,站点E2003-01的细菌量最多;细菌量纵向分布规律基本是从表层到深层逐渐递减.对所获得的菌株进一步用RFLP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所获得的菌株主要来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α、β、γ亚群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类群.此外还发现了与已知细菌菌种相似性在97%~95%之间的有12株,它们可能是新种;与已知细菌菌种相似性小于或等于95%的有4株,它们可能是新的属种.  相似文献   

16.
利用资源丰富的纤维质原料生产新一代可降解聚乳酸塑料的单体原料L-乳酸,是目前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热点和产业方向。从高温纤维乙醇发酵介质中分离到一株高耐受性乳酸菌,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并命名为P.acidilacticiDQ2。此菌株具有极为优异...  相似文献   

17.
嗜热菌分离筛选及分子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厦门周边地区温泉采集得到样品,在75℃和80℃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并分离得到60株嗜热菌.为了从大量的菌株中筛选出不同的菌株,有效地简化筛选过程,应用了细菌全蛋白SDS-PAGE电泳、RAPD和16S-23S rDNA间隔区比较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从中筛选得到7株种属不同的嗜热菌,并进一步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关系,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不同生态环境中分离培养出20株光合细菌,进行5-氨基乙酰丙酸(5-ALA)的产量检测,筛选出一株分离自广州市云溪公园池塘底泥的菌株R5,其5-ALA产量最高,达4.92 mg/L.为了确定菌株R5的分类学地位,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碳源利用情况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菌株符合红假单胞菌属的生物学特征;以菌株R5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16S rDNA基因,对PCR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定,将所测得的核酸序列与相关细菌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进化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菌株R5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株KUGB306(Rhodop-seudom onas palustrisKUGB306)形成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9%.故最后确定该高产5-ALA的菌株属于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 onas).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中分别扩增出16S、23S核糖体RNA基因(rDNA),以[a-32P]bATP经缺口平移法标记rDNA后作为广谱探针.选用BamhⅠ、EcoRⅠ、HndⅢ等不同限制酶,对肠杆菌科细菌及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暴发分离株进行染色体DNA酶切,凝胶电泳分离各片段后,通过Southem杂交,获得各菌株rDNA指纹图.每个细菌都可以从r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得到鉴定,rDNA指纹图显示出种特异性,明确地区分出引起食物中毒的可疑传染源.该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既可用于细菌的分类鉴定,也可作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多杀巴斯德氏菌是养殖动物(鸡,猪,牛等)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以16S-23S rDNA间区序列为目的基因设计PCR引物鉴定多杀巴斯德氏菌.通过对多杀巴斯德氏菌ITS-IA(含有tDNA-Ile和tDNA-Ala的16S-23S rDNA间区序列)的测序和与GenBank中序列的BLAST,设计筛选了一对特异引物PS-F/PS-R.对引物的特异性和有效性,用PCR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有的多杀巴斯德氏菌标准菌株和分离菌株都能被检出,而全部39株非多杀巴斯德氏菌都没有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检测灵敏度能达到102CFU/mL.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了的PCR鉴定方法是省时的和可靠的,整个过程只需要20 h,而传统的鉴定方法需要至少5 d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