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的难度变化规律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为前提的高难度动作发展是该规则的本质特点。在运动实践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就要对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加强基本技术、高基础动作、关键性动作训练,以发展高难度动作,从而提高体操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双杠慢起肩倒立是体操中非常规动作,慢起肩倒立技术既表现了倒立项目特点,又是体操动作中重心移动和平衡的关键环节。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杠慢起肩倒立的动作过程。通过教学与实践分析其表现与原因,为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双杠慢起肩倒立是体操中非常规动作,慢起肩倒立技术既表现了倒立项目特点,又是体操动作中重心移动和平衡的关键环节。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杠慢起肩倒立的动作过程。通过教学与实践分析其表现与原因,为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以往研究,特别是笔者多年来从事体操项目生物力学研究的成果,成功解决了大量单杠训练中实际问题,系统地分析了体操单杠项目特点,把单杠动作分成摆动、回环、振浪、飞行等几大类,结合相关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和理论,对单杠的这几类特征动作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整套单杠运动中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为单杠项目的训练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采用试验的方法,对一组高速摄影图片中的"起跳转体90°,分腿团身空翻一周"动作进行仿真研究,将运动员人体结构简化为一悬空树形结构系统的模型,它由11个环节组成的.通过仿真研究,已经揭示了实现该动作所需要的初始运动条件及运动全过程的运动生物力学特性.并对侧空翻转体运动的稳定性进行了论证,为教练、运动员实现这一新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同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对机构的多柔体动力学进行建模和仿真的方法.以多体系统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柔性机构的空间动力学方程.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3-TPT型并联机器人的多柔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为了更加准确地说明分析结果,分别将刚性体和柔性体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杆件的柔性特点,其受力表现出了高度的非线性,这与实际相符.多柔体系统的仿真结果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并联机器人的实际运动特性,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机构性能.这种方法为并联机器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体育院系体操专业选修课学生由于受基础、课时和考试内容的影响,对体操运动的整体结构了解和掌握显得不够合理或狭窄,以致毕业后难以生任体操教学训练工作。本文重点从体操训练中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概念,特点与应用方面探讨体操专业选修课应选择什么样的动作,掌握什么样的技术学习。旨在使体育院校体操专项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和系统。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邹凯完成单杠"中穿上转体360°经反握倒立"动作的运动学特点,在201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中,运用三维录像解析法对邹凯完成该动作进行分析,得出运动学参数。在进行运动学技术诊断的同时,把符合体操规则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的部分建立运动学技术模型。论证其中运用到的生物力学原理,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一些关于邹凯的技术参考数据,也为其他运动员改进技术,丰富单杠运动技术理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牛头刨床六杆机构的多体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及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的积分方法,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牛头刨床的六杆机构进行分析,并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对牛头刨床加速度和压力角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实际的机构设计提供依据,也为虚拟样机技术的学习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参加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单项决赛的选手为对象, 采用录像分析法、统计比较法、分析归纳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当前世界女子体操单项比赛的难度动作及其连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帮助了解当今世界女子体操各单项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便为体操界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双连杆内燃机三维参数化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连杆内燃机为背景,采用基于底层语言(VC 6.0)与大型软件包(PrO/Engineer)二次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研究了内燃机装配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建立了1126内燃机参数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体动力学的方法对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得到了活塞的升程、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为内燃机的设计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n个卡瓣和弹体构成的尾冀稳定脱壳弹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多刚体系统。文章采用多刚体动力学中的R/W理论,考虑了n个卡瓣及弹体变形,建立了大长细比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机械脱壳时的多刚体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13.
3-RPS并联机器人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并联机器人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与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相结合,建立了3-RPS并联机器人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刚体和柔体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并联机器人的力学特性,获得了机器人在带载运动过程中机械手末端的位移变化和误差曲线,以及机器人各支链连杆的危险部位和应力变化曲线.采用刚柔耦合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更加直观、准确地模拟了机器人的实际工作状况,提高了对于在动载作用下零件动态响应分析的准确性,为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解决多柔体动力学问题主要是依赖于数值的、定量的分析方法, 几乎没有人进行解析的分析讨论, 这对于深刻把握系统的非线性力学实质、预测系统的全局动力学现象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 极有必要开展多柔体系统的理论分析. 作为多柔体动力学理论分析的组成部分, 该文研究航天器动力学中的一个理论问题,探讨了“为了进行具体分析, 经常把矢量(矢量是一阶张量)方程投影到合适的动坐标系上”的法则的合理性.该文的理论分析的结果, 不仅表明进行多柔体系统理论分析的必要性, 而且为多柔体系统的合理建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热动力发动机柔性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热动力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对发动机的活塞连杆机构进行仿真研究,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相结合,利用柔性体动力学仿真得到在工作状态下柔性连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用有限元对连杆的动应力分布进行计算和分析,使得在结构设计阶段就对可以系统性能进行评价,为发动机的设计和生产调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项群运动员不同生化指标训练值的适宜界限,更好地开展运动员的机能评定和训练监控,笔者对山西省备战全运会的摔跤、柔道、跆拳道、散打、击剑、武术、蹦床、体操、跳水、游泳、田径等11个重点项目的男、女优秀运动员进行了测试研究。方法:在长训练周期中的每个月末周六清晨,取运动员静脉血,测定全血血红蛋白(Hb),血清尿素(BU)、肌酸激酶(CK),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血清睾酮(T)。采用SPA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均数95%的可信区间作为运动员各指标训练值的适宜界限,初步制订了我省体能耐力类、技能难美类和技能对抗类三个项群男女运动员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清尿素和肌酸激酶指标的训练值适宜界限,通过测试与评价,基本适用我省优秀运动员的机能评定和训练监控。  相似文献   

17.
月球探测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月球的复杂地形环境,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将月球探测车作为一个多刚体系统,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软地面环境下的月球探测车动力学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和仿真分析,为月球探测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数值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预测和评估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机械系统仿真分析软件AD—AMS,创建某大型空气悬架客车前悬架、后悬架及转向系等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包括发动机、车身、前后轮胎等在内的整车模型;对虚拟模型进行平顺性仿真实验与悬挂系统固有频率仿真实验,并将仿真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所创建的虚拟样机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整车模型进行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实验,并进行评价计分.研究结果表明,建立详细的数字化功能样机,可以有效地分析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皮卡车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VIEW软件建立了包括前后悬架、轮胎、车身、转向系和人—椅系统等在内的整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建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重点说明。运用ADAMS软件对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脉冲路面输入下的平顺性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该车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建立的整车模型的准确性,为该车的设计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动力在工程机械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研究混合动力挖掘机执行机构能量回收的动态过程,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逼真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模型,用Simulink建立了液压回路能量回收系统中马达、发电机、动力电池模型,对动臂和斗杆势能的回收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动臂油缸、斗杆油缸在能量回收过程马达转速变化规律及负载电磁转矩变化规律,并对能量回收效率进行了分析.为混合动力在挖掘机的技术提升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