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孙吉龙 《科技资讯》2006,(20):183-184
书法学习可分为“写字”、“书法”、“书道”三个层次,而书道是最高境界,书法学习通过确立目标、选贴、临贴和创作等过程也是感悟和追求书道境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近百年来学术理论界关于王国维“境界”说的批评中,大致有三种结论趋势值得商讨:一是“悲观主义”论,二是“为文学而文学”论,三是“境界”与“意境”等同论.当代无数学者试图对王国维的“境界”与“意境”加以辨析,但最终回到“等同”论的园囿.这些论点或者关注其“哲学血缘”而把“境界”说视为哲学范畴,或者关注“诗学血缘”而把“境界”说视为审美范畴.而文献表明,王国维的“境界”说作为他的文学批评观,包括三个基本层次:“人生境界”、“诗人境界”和“文学境界”.以“人生境界”为核心,以“诗人境界”为枢机,以“文学境界”为导航,疗救国民灵魂,这正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旨意所在,也是“境界”说的基本思想,体现了“美育救国”的积极主张.  相似文献   

3.
第五,综合性。小学品德教育的实施应是综合的,要形成一套可以有效运作的规范和机制。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建成整体大品德教育课程体系。一要充实、完善品德教育的内容,发挥好课程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这既涉及显性认识性品德教育课程问题,也涉及隐性认识性品德教育“课程”问题。现行思想品德课中品德教育的内容比较薄弱,也欠完善,似可按照上述四边形认识性品德教育课程设计的教育学模型予以充实、完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过程,一般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成分。思想品…  相似文献   

4.
浅谈意境论与老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总前人的研究,以情景交融、物我合一、通过外在真实的形式和存在来追求无限的意蕴,追求余味无穷中的虚静之境为最高境界的诗歌被评说为有意境。在对中国古代意境的探求中不难发现老庄思想的影响痕迹,具体体现在:道家对“化同于大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的追求;对“道”的本真只能感悟,不可言说的理解;通过“心斋”、“坐忘”、“神遇”、“意至”达到的虚静的“道”的最高境界三个方面。可以说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人在把“遒”作为个体精神修养的标准和方式的同时,体现在文学中则是对意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不但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是青少年十分乐于参加的活动,而这一活动与品德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本质的联系。只要我们在活动中把握时机,在传授科学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充分挖掘其品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意境理论虽然不是王国维首先提出的,但毕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境界理论。王国维的“境界论”包含三层不同含义:一是作为对艺术审美本体的概括,用来说明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二是用来指示诗词中描绘的景物、景象;三是用来描绘人的心理体验。作为审美本体的“境界”又可分为三对范畴:常人之境界与诗人之境界;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一般认为同属于艺术本体论的“隔”与“不隔”,实际上是从风格的角度入手来判断诗词优劣的标准,而不是艺术审美本体论。  相似文献   

7.
隔是距离 ,距离产生美感 ;距离近到深入就是融 ,融到极致便是知音。观照物境、体验情境、鉴赏理境是绘画审美的三种境界 ,也是由低到高、从“隔”到“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提出的“读书三境界”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应该说,读书、著书和藏书,是人类同书打交道的三种最常见的方式,互相之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而,同读书一样,著书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境界,大致来看,有如下三种。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十分重视本国的品德教育,其品德教育包括在全社会树立健康的金钱观,培养公众的宽容和谦让的品质,提倡“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公德”等六大道德品质目标。文章举例说明了美国这一系列道德教育的现实情况,并阐述了作者对其作用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我们国家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仁”为核心的理想人格,既是一种道德人格,又是一种审美人格,而人格美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的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完美融合,这种境界就是为理学家们所津津乐道,后建构成一整套理论体系的“孔颜乐处”。“孔颜之乐”是仁与美的结合,是道德与审美的相得益彰,是伦理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成长就像是一棵小树的成长,必须要不断地进行修剪才能茁壮长大,所以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品德的教育,培养及塑造其良好品格。品德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之中灌输幼儿的品德教育,首先,可以在进行游戏的时候,老师的指引和引导,很容易对孩子们进行思想道德渗透。其次,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随机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的诗歌关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诗论》中,而《诗论》的重要理论来源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但是,在推进“境界”说的过程中,朱光潜却把“境界”说情趣化了,这就是“情趣”说。“情趣”说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就外在原因而言,“境界”说的圆满自足,要求诗论转换思路,以获得超越;西方关学理论的渗透和对阐释力更强的批评标准的寻求,促使“境界”说的形成。就内在原因来说,是朱光潜本人的趣味主义人生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丽萍 《科技信息》2012,(33):450-450
怎样才能跳好蒙古舞,我认为跳好蒙古舞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蒙古舞肢体的解放、蒙古人的气质和艺术化的节奏处理。虽然我们可以认为这三个环节在舞蹈的过程中要加以注意(三个环节是并列存在),但事实上,首先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古舞气质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气质:其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这是艺术上的再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三个环节已经超出了它们作为舞蹈训练中的“要素”的性质,而是使学生通过三个环节的训练,达到三种不同水准的艺术境界.三种境界构筑成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人类和自然最终应达到一种“善”或“美”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5.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以使学生真正进入“身临其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的境界,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回归生活”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品德教育的灵魂,也是新课程的生成点。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应力求让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回归生活的过程。鲁洁教授也曾用“回归生活”来概括德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教育理念决定了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任立 《科技智囊》2011,(4):I0042-I0045
不同的品牌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品牌可达成的不同境界,从品牌的成长所对应的“用权、因势、利人、精术、制法、明道”的过程来看,品牌经营的境界大体上可依次分为“出道、体道、知道、悟道、得道、化道”六个阶段和境界。与此同时,对品牌创建认知觉悟及其水平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试论武术教学与品德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寓品德教育于武术教学之中,把武术技术、体能锻炼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是新世纪武术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新世纪武术教学如何围绕我国教育目标,提高武术教学与品德教育的整合,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以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在十余年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期待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品德教育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方法)、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教育。数学学科教学过程既是实现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数学教育的品德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