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叙事理论中 ,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 ,其叙事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 ,并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 ,难分高下优劣。因此 ,我们在小说创作过程中 ,就应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 ,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 ,做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叙事理论中,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其叙事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难分高下优劣。因此,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就应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做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热拉尔·热奈特有关小说的叙事视角的三种基本类型理论,研究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认为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有零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且经历了从单一叙事视角到多元叙事视角的转化,这正好与新时期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相契合,其创作对新时期小说写作技巧的丰富与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关注故事的同时也追求艺术的完美,在叙事手法上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叙事方法,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新,用多变的叙事视角、多种叙事策略和独具匠心的小说形式向我们呈现出南阳盆地里的众生相,书写着人性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5.
铁凝的小说创作表现出鲜明而独特的视角意识.对叙事视角的选择和把握,不仅表现了铁凝小说创作的叙事技巧,同时也成为她作品中的人性探索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成人/儿童两种叙事视角的对立与共存,成为她人性批判的有效策略;女性/男性/第三性视角的多元互补,则为其小说表现丰富复杂的人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创伤依旧是时代烙印。美国杰出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以战时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创伤小说《五号屠场》,以唤起人们对遭受战争创伤群体的关注。从创伤艺术的视角出发,解析冯内古特如何用叙事这一方式来消除创伤性记忆,以期为读者阅读本小说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7.
亨利·詹姆斯在其短篇小说力作《赝品》中采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以意识中心夏洛蒂的视角进行叙述,但其中却完美地穿插着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本文将对这两种叙事视角在小说中产生的艺术魅力--有利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立体地展现了人物的,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林琳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1):100-102
成长不仅是一种个体生命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少年小说中也是一个重要主题。秦文君的少年小说创作从叙事视角、故事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稳定的极具个性的“成长意识,”也反映了作家的少年成长观。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是故事体的,这完全出于他的理性自觉,早在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发表时,他就曾特别标明是“通俗故事”。赵树理在小说中之所以采用故事体的叙述方式,是由他试图通过写作解决现实问题的创作动机决定的。赵树理故事体小说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讲说为方式,二是以忠告为目的。文章通过对赵树理《邪不压正》和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叙事方式的比较,揭示赵树理小说故事体叙事所存在的艺术缺失。  相似文献   

10.
叙事视角是作品叙事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叙事视角的选取与作品的艺术魅力密切相关,独特的视角能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傻子视角小说对第一人称叙述的运用与突破给读者带来陌生化的效果,同时傻子视角小说也蕴含着独特的反讽意味,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虚实相生、真幻相间的瑰丽世界,带给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个很有创作个性的作家。她是一位有着强烈悲剧意蕴和主体意识的作家,她曲折坎坷的经历、支离破碎的婚姻、对于生活的独特认知都是形成她小说悲剧意蕴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以萧红小说的叙事为侧重点展开论述,分析萧红小说的别具一格的叙事艺术和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2.
《在细雨中呼喊》是凝聚了余华复杂叙事技巧的小说。小说呈现了四种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之间的变化和叙事视角内部的调整,对作品内容、意蕴、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决定了小说的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13.
当代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银城故事》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2002年第1期,现有的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小说历史叙事的复杂性,论述也流于浅近和抽象。在“新历史小说”这一创作潮流的视野中审视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其叙事的“偶然性”和宿命感等问题,可以探寻作品的意识形态蕴涵及其历史观的超越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银城故事》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2002年第1期,现有的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小说历史叙事的复杂性,论述也流于浅近和抽象。在"新历史小说"这一创作潮流的视野中审视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其叙事的"偶然性"和宿命感等问题,可以探寻作品的意识形态蕴涵及其历史观的超越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李师江是"70后"作家中对小说创作具有清醒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从身体写作的无耻叙事,到都市小说的狂欢化叙事,再到古典白话世情小说的老实叙事,变化很大。无论哪种风格,诚实化叙事都是他小说创作的生命,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不断的文学转型中,李师江的小说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名篇为参照,结合云南的长篇小说创作实际,从结构、叙事和思想三个方面入手剖析云南长篇小说创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云南的长篇小说作者应更深入地理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应在小说的叙事艺术上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突出作品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英国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高尔斯华绥的成名作,亦是其《福尔赛世家》家世小说的开篇之作,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来看,《有产业的人》无疑都堪能折射出高尔斯华绥创作的卓绝之处。基于此,本文拟以此小说为蓝本,从叙事视角、作者出面、互文、情节结构四个方面出发,纵横双向、立体多维地发掘探索诺贝尔文学奖所言的"描述的卓越艺术"之所在,并以此为依据,佐证高尔斯华绥小说创作叙事的现代性和永恒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9.
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本体特征,虚构性、叙事性和真实的生命创造正逐渐成为现代优秀小说的基本特征。从两类右派叙事作品的艺术比较中可以发现:正是由于它们对小说本体倾向上的不同导致了审美效应上的差异。所以,只有从小说艺术自身要求出发,才有可能创作出艺术性较高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往往取决于作家对生活敏锐、深刻和独特的感受力。在当代小说创作面临全面危机的背景下,东西以其细腻而敏锐的感受能力,以感官叙事为基本语态,使其小说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本文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视角对东西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感官世界进行简要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