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自由生活线虫作为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新新华美小杆线虫因其易保存、生活周期短、基因组小等原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就新华美小杆线虫在发育生物学、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与其它后生物的相似性和同源性以及转基因线虫在毒力学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表明新华美小杆线虫将成为理想的模式动物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海洋自由生活线虫研究的意义和我国海域自由生活线虫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分别报道了我国四大海区自由生活线虫的丰度和多样性情况,列出了各海区所发表的新种名录.目前,我国海域共鉴定报道了自由生活海洋线虫260余种,隶属于118属,36科,4目,其中包括3个新属和76个新种.  相似文献   

3.
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制药、化学催化、个人护理等各个领域.在大规模的生产、消费和废弃过程中,大量AgNPs进入环境.研究表明,AgNPs在环境中会发生迁移转化,同时有可能在生物体内蓄积,并产生多种毒性效应,其生态风险不容忽视.作为毒理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在纳米颗粒生态风险评估中具有独特优势.由此,对环境中AgNPs的来源和转化进行了阐述,同时总结了AgNPs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的累积、分布和毒性效应及内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AgNPs生物累积与毒性效应的主要因素(如AgNPs的大小以及表面修饰、离子强度、天然有机质等),旨在为AgNPs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小型底栖动物世代周期短,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是海洋环境质量评估中重要的指示生物,其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分布格局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有效工具.为了解福建省九龙江口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及多样性,于2018年4月(春季)在九龙江口潮下带沿着盐度梯度设置11个站位,进行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密度以及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简称海洋线虫)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共鉴定出9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是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动吻类、端足类、介形类、双壳类、纽虫,以及其他类.小型底栖动物和海洋线虫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23±404) ind/(10 cm2)和(292±414) ind/(10 cm2).此外共鉴定出海洋线虫58属,主要优势属有Daptonema、Desmodora、Sabatieria、Parodontophora、Spilophorella和Neochromadora.海洋线虫主要摄食类型为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和刮食者.地理位置接近的站位,海洋线虫群落结构也较相似,部分站位平行样间呈现较高的群落结构空间异质性.根据海洋线虫的各项生物变量进行九龙江口...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分类学的研究情况,对南黄海自由生活线虫进行了调查取样和分类学研究,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223种或分类实体,隶属于145个属,32科,4目,其中建立了2个新属,发现并描述了18个新种.列出了南黄海海洋线虫的种名录,并对其中的2个新属Abelbolla gen.nov.,Paramphimonhystrella gen.nov.和18个新种Abelbolla boucheri sp.nov. ,Abelbolla huanghaiensis sp. nov. ,Abelbolla warwicki sp. nov. ,Belbolla huanghaiensis sp. nov. , Belbolla stenocephalum sp. nov. , Belbolla warwicki sp. nov. , Curvolaimus filiformis sp. nov. ,Trichotheristus articularus sp. nov. ,Oncholaimus multisetosus sp. nov. ,Sabatieria stenocephalus sp. nov. , Setosabatieria coomansi sp. nov. , Paramicrolaimus boucheri sp. nov. , Terschellingia major sp. nov. ,Halalaimus longiamphidus sp. nov. ,Leptolaimodes decorus sp. nov. , Paramphimonhystrella elegans sp. nov. ,Paramphimonhystrella minor sp. nov. 和 Paramphimonhystrella sinica sp. nov. 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王莹莹 《大自然》2011,(6):36-37
线虫(Nematodes)是一类较低等的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线虫动物门,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50万种线虫,主要包括寄生性线虫和非寄生性线虫两大类,其中的非寄生性线虫约占总数的52%~65%。到上世纪90年代为止。科学报道过的线虫大约有2万种,其中约2千种为植物寄生性线虫,广泛寄生于植物的根、茎、...  相似文献   

7.
发现、描述并图示了我国自由生活线虫两个新纪录种,即须毛拟双单宫线虫Paramphimonhystrel-labarbula Leduc,2014和漫游环吸咽线虫Cricohalalaimusvagabundus Bussau,1993.须毛拟双单宫线虫特征是口腔细长呈长锥状或漏斗状,化感器卵圆形,具2圈各具10根粗短的...  相似文献   

8.
肥胖是一种脂肪酸积累增加的慢性疾病,采用研究模式生物的方法可以有助于探明肥胖产生的致病基因或致病相关因子,进而寻找可能的药物靶点.综述了国内外对线虫脂肪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线虫体内脂肪酸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和核心通路.线虫脂肪代谢调节研究工作对人类肥胖症等代谢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利用线虫脂肪模型研究降脂减肥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4月,在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树林中,设采样站位3个,研究该红树林中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和类群组成.结果表明:3个站位共发现小型底栖动物类群11个,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最优势的类群,占总丰度的92.94%,底栖桡足类居第二位,占总丰度的5.24%.在不同季节,线虫均占据绝对优势,桡足类其次.线虫在春季丰度最高,为(90.5±15.5)ind/cm2,而秋季最低,为(20.9±6.4)ind/cm2.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在不同站位,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在(97.4±28.3)~(38.9±24.3)ind/cm2之间,各站点间的丰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共鉴定线虫419条,分属于27属13科,其中有9个属是不同站位所共有的.按优势度从高到低排序,前五名依次是Sabatieria、Parasphaerolaimus、Adoncholaimus、Parodontophora、Terschellingia和Viscosia(并排第五).摄食类型为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说明泉州洛阳江红树林核心区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碎屑为食.  相似文献   

10.
厦门地区3种野生菊科植物根周土壤线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近丘陵中,调查了藿香蓟( Ageratum conyzoides ) 、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以及鬼针草(Bidens pilosa)根周土壤中的线虫类群(Filenchus cylindricus, Aphenlenchus sp.,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Criconemella spp.,Ogma sp.,Dorylaimida,无口针自由生活线虫),对线虫密度与季节、土壤深度和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小生境中野生菊科植物根周土壤线虫密度在不同季节有变化,但与季节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线虫密度会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以全年样品的数据分析,0~5㎝土层的线虫密度明显高于5~10㎝土层(p《0.05).不同植物根周土壤线虫的类群和密度都有区别,说明植物种类会影响线虫类群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The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s an important model for studying the genetics of ageing, with over 50 life-extension mutations known so far.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athobiology of ageing in this species, limiting attempts to connect genotype with senescent phenotype. Using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of specific cell types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we examined cell integrity in different tissues as the animal ages. We report remarkable preserv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even in advanced old age, in contrast to a gradual, progressive deterioration of muscle, resembling human sarcopenia. The age-1(hx546) mutation, which extends lifespan by 60-100%, delayed some, but not all, cellular biomarkers of ageing. Strikingly, we found strong evidence that stochastic as well as genetic factors are significant in C. elegans ageing, with extensive variability both among same-age animals and between cells of the same type within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2.
杜父鱼驼形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8%.年平均感染强度为1.5(1~3),相对密度为0.2.该线虫在宿主种群中为聚集分布.水温在16℃左右时.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相对密度最高,分别为40%,3和0.6;宿主年龄对该线虫的种群数量有明显影响.该线虫种群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它使被感染的低龄(1~3)鱼的肥满度平均下降6.3%.  相似文献   

13.
黄瓜根结线虫拮抗菌筛选及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击倒、驱避、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已获得的多株拮抗菌株进行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筛选实验,并对优势菌株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共同培养条件下,S506,Cm05和Ms2菌株表现优秀,对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30%以上,其中S506最高,达48.8%;对线虫的驱避实验,以Cm05+S506组合最好;在连茬4,8,11 a的温室土壤上进行的盆栽和田间小区实验表明,S506的防效最高、最稳定,田间校正防效最高达85.29%,显著优于阿维菌素14.89%的防效.S506的抗线虫物质主要是胞外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4.
15.
松褐天牛传递松材线虫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褐天牛从取食开始到试验结束(50d),将松材线虫通过补充营养伤口传递到健康松树,取食到20d时传递的数量最多,每头694条,到第30天数量较多,在此之前和之后数量较少,每头100条左右。松褐天牛将60%的松材线虫传递到当年生树树,随着树枝年龄增加,传递数量减少。实验室和林间试验分离分离测计表明,松褐天牛的身体仍残留一定数量的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技术对松材线虫病疫木板材进行除害处理并获得成功。通过对相关技术指标的测试,计算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ekle)和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matus Hope)致死临界温度及不同厚度、湿度板材的有效处理时间。该项处理技术能够100%杀死松材线虫病疫木板材内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符合国家对松材线虫病疫木安全利用的要求。经安全性和稳定性测试,微波泄漏量低干国家标准,微波输出功率稳定,输送系统运转正常。该项处理技术高效快捷、安全可靠,对环境友好、先进适用,可用于一定厚度板材的检疫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主要对松材线虫的取样分离进行探索,并初步研究了以真菌作为食料培养松材线虫。结果表明:取样部位对分离效果有影响,蛀孔及蛹室周围分离到的线虫量明显比枝条及树干其他部位多;不同真菌培养松材线虫效果有差异,主要采用了灰葡萄孢、黄瓜镰刀菌和香蕉镰刀菌3种真菌,通过设计不同影响因素比较培养效果,发现灰葡萄孢培养效果较为稳定且最佳,其次是黄瓜镰刀菌。因此,灰葡萄孢和黄瓜镰刀菌可选用于培养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8.
生防菌BC2001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生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培养番茄根结线虫茎部结瘤,通过盆钵、电镜扫描试验直观评估BC2001菌的生防能力。结果表明,BC2001菌能使茎结瘤消减,且植株生长良好;从扫描电镜上看,BC2001菌可以在结瘤中定殖,并附着在虫体上,同时造成虫体缢缩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杀线虫担子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L14是一种首次发现具杀线虫活性的担子菌,12h内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致病率达90%以上,是一株有应用前景的线虫生防菌。本试验观察了该菌对线虫的致病过程,证明其杀线虫机制是产生杀线虫毒素。经液体发酵,活性组分存在于发酵液中,不需线虫诱导能稳定生成,为水溶性,对热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