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书"是汉字造字的理论,我们可以运用"六书"理念来解读和欣赏现代标志.不少标志的设计体现出了汉字的表意性和拼音文字的表音性特点,不仅表现了文字的特征,还阐示了被标识对象的文化内涵.运用"六书"理念看标志设计,可以为我们诠释标志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汉民族丰富文化积淀的承载物,通过对汉字字源的探究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字义的扩张和引申的脉络。从汉字构形思维方式出发,对“羲”字的形体进行分析,以形说义,从文化角度对“羲”字的本义、引申义进行解读,逐层剖析其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汉字的构形理据。从文化的角度对“女”旁字的结构进行剖析,可以看出中国妇女在历史上地位的遵循嬗变。  相似文献   

4.
对外汉语字教学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坤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5):103-104,107
本文阐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的相互影响,指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应从字形分析入手,以汉字"义"的学习带动形、音的学习,从而使留学生在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习得汉字.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我国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其中融合着我国众多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可以说汉字的历史,就是我国民族的文化史。研究汉字可以挖掘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就古代"八德"形义的演变,对我们民族道德原生态文化做一些浅析与探微,以期与当代大学生共勉:弘扬民族道德文化,构筑心理道德长城。  相似文献   

6.
本汉字系统是在"NEC-PC-8801B"微机系统现有软硬件环境下开发成功的,它不要求增加任何新的硬件开销.本系统包括汉字输入输出模块、常用字内存子库生成模块、子库搜索模块、造字模块和输出格式控制模块等.可输出国标一、二级汉字6763个.打印输出的汉字字体具有纵向和横向扩展功能,字体规格可达几十种.可将字体旋转90度成竖排版格式输出.汉字与可打印的ASCⅡ字符可在同一行内输出,实现中西文兼容使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学习日语以来,便时不时地感觉到:中日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转换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汉译日"比起"日译汉"来说要难得多.在不断的翻译实践中,笔者意识到"汉译日"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两点.其一:词汇的选择问题--因受汉字词汇①的牵绊,难以选择恰当自然的日语词汇.其二:语序的变换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要保持原文的语序而使得译文不自然."汉译日"时,经常会受汉字词的干扰、将原文中的汉字词汇直接挪用至译文;或者是拘泥于原文的词性(也就是说名词译成名词、形容词译成形容词等等)、使得译文汉文训读②腔调严重不自然.前者,有必要把汉字词汇适当替换掉.特别是和语词汇以及惯用句的使用可以让"汉译日"译文更加自然.后者,与其译成名词、形容词中心句,倒不如译成动词、副词中心句,更加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相似文献   

8.
汉字的表意性使得文字与社会文化有紧密联系。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商朝的社会面貌。通过比较甲骨文里“子”“女”诸字,可以了解商朝尽管有部分女性地位尊贵,但男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瑶族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里,有一种"汉化"的心理倾向,他们已经把汉文化的许多因素如汉字、汉地道教等等,吸收进自己的文化体系之中,直到把它们作为一个瑶族的文化客体再度出现.千百年来,瑶族的"汉化"心理,一直影响着瑶族的教育.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广南县那洪村这个蓝靛瑶村社的定点调查,考察瑶族的"汉化"心理与教育的互动关系,考察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技艺随朝代更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古汉字造字法"六书"中"形声"、"象形"、"会意"、"假借"、"指事"、"转注"角度出发,追寻造字法与古典园林的联系,对汉字造字法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汉字和图画在起源上是相同的,二者是同源的关系,这是对"书画同源"的合理解释.汉字起源于图画或汉字分化出绘画是对汉字与绘画关系的绝对化,不符合汉字与绘画同源的历史事实.正确认识汉字与绘画的原始关系须做到第一,史前图象符号释义的平衡;第二,理清汉字与绘画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第三,研究角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人体"与"身体"是当下中国人体文化研究中频繁使用的一对概念,它们的含义常常被混淆."人体"与"身体"的概念既涉及人的赤裸状态,又涉及人的服饰状态.但"身体"泛指万物之体,"人体"则特指人之身,且"人"通"仁义"之"仁"."身体文化"是西学中的热门研究,"人体文化"则可以让人引起对艺术与科学更多的关注."人体文化"与"身体文化"概念在中国学术界的出现、发展,内涵虽有区别,但两者的理论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概念在逐西向东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人经由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为中介,先后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平""群""公""共"去解读socialism术语,最终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认知.本文从概念史的维度,探究socialism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语境,梳理译词变化和意义生产,追索"社会主义"概念渊源.  相似文献   

14.
"文学香港"与都市文化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香港"这个论题的提出,是想探究"文学"在形成"香港"文化身份的过程中究竟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特别在以民族国家作为基本规划单位的现代,香港作为一个大都市,它是否有可能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从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以及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都市文化认同的建构当然不能依赖于刻板的想象方式,"文学"为香港文化身份的获得提供了不同的想象和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字学部首的内涵丰富多样,它形成的原因除了汉字形体因素外,还受字源因素、文化因素、结构流变因素等影响.文章还认为,文字学部首中的"部首"与偏旁相对应,偏旁是依据形义对汉字作二元平面拆分而成;查检法部首中的"部首"与部件相对应,部件只依据形体不考虑意义、对汉字作多个层次拆分而成.汉字的偏旁相对应于汉字的一级部件,偏旁大于或等于部件,但偏旁和部件不是同一性质的概念.这是文字学部首与查检法部首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6.
汉字形体包蕴着古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从“贝”字及以“贝”为偏旁的字中探索从中反映出来的古代社会的一些经济现象,说明我们可以借助文字来了解、考察历史,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文化.透过语言可以考察到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后会有期"和"一期一会"分别是中日两国人民面对离别时经常采用的不同成语,在它们背后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中儒学"有常"观和佛教"无常"观--这两种基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提出了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这六种造字方法,被现代广告标志设计者用来,成为标志设计的元素。而且这一元素的运用,发扬了汉字这一表意文字的特点,突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彰显了汉字的光辉,使标志设计独具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 ,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 ,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 :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本文指出 ,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况 ,揭示了汉字的优越性 ,从而确立了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六百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日本通过汉字还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迅速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日语语言文字的发展.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日语特点的日本文字-日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