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或主线,概而言之,存在六种不同观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发展""民族复兴""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前四个"主题"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应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以贯之的追求;应集中反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应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题目,也是其实践的总题目,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的主线、总揽各方的主题。而"共同富裕"可以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主题和主线。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三次历史飞跃,从"理论渊源""价值内涵""实践路径"三个层面深入研究.首先,在理论渊源层面,从个人维度、历史维度、国内外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其次,在价值内涵层面,注重对一些核心问题、重要概念、治国理政方略开展系统解读;最后从理论研究层面落脚到"...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其中,"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中国后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旗帜"既表明了政治道路上的唯一性,又潜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提出有其深远意义,必须对其进行深刻分析和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对语文概念的认识一直存在各种模糊不清的观点."语言""文字""文学""文明""文化"等是与之关系密切的关键概念,研究这些概念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语文"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为中国人所接受,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术语转换。早期国民党人根据对资本主义的判断,阐释马克思的相关理论,从中国传统理想中挖掘相关资源,以民生主义为主题,初步厘清了一些理论混乱,形成了较清晰的社会主义概念。虽然还有一些误读,但也扫清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发展的一些障碍,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划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四个划清"并不是排斥国际经验,也不是忽视国际责任,更不是否定其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深切关注世界的共同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这些都体现了它宏阔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里,和谐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儒""道"两家.深入剖析和解读"儒""道"两家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人民最大的共识.主要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一些理论思考,着力分析当前在认识、理解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把新中国60年建设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四信"提出个人见解,以期更好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引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学"概念的提出和争论发生在20世纪初,曾经与"围学"交替使用的"中学""旧学""国故""国粹"等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位于"国学",与梁启超对国学的独特阐释有着一定的关联.粱启超把国学与"旧学"从区分到合并,确立了"国学"的学统;国学与"新学"的对立,树立了"国学"的中心位置;"新国学"与国故运动的交锋,标明了"国学"的完整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浪漫主义作为文学批评的术语,从二十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古典文学和近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流布,分析了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批评中误用的表现和原因,指明政治原因造成了浪漫主义概念的扭曲,探讨了西方浪漫主义本来的含义及其包含的基本思想,结论是分析中国文学的时候,采用西方文学批评的术语,往往不能切合实际,不是中国学者"失语",而是外国批评观念的"失语".  相似文献   

11.
刘俊 《科技信息》2008,7(9):3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丰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表述,扩大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上包括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在理论上涵盖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文化建设,探讨其途径固然重要,但是对现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概念进行正确理解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具基础性意蕴。为此,本文首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区别,然后重点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概念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最集中使用"无产阶级"这一术语的经典著作,以《共产党宣言》在汉语语境中的翻译、传播为线索,对这一术语在汉语语境中引入、翻译、传播、接受、定名的概念史考察,追索这一术语的源流演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中国化研究是基础性的工作.同时,这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术语及话语体系建构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在理论领域的体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形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执政环境思想,就要全面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关于执政环境思想的内容.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共产党宣言》诸多汉译本中,mit ihrem gesellschaftlichen Dasein或译作社会生活,或译作社会存在,1958年起中央编译局译本统一译作社会存在.依照较为权威的辞书,社会存在概念乃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核心在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这一定义的直接依据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对社会存在概念认识逐步深化的成果,而教科书体系的概念界定可追溯到《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而其最初源头是《共产党宣言》.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围绕教科书和辞典的概念界定,出现了把社会存在的概念外延扩大化的新解读,实质上是把经典作家的"物质生活"放大为整个"社会生活"来解读,忽略了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特色"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通过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理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用和平方式消灭了资产阶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和平赎买理论;通过强调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自清末以来,近代中国对法治道路的漫长探索经过了五次否定,最终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三者统一"为根本原则,以政府主导、上下结合为路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8.
"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代表了当今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和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两者将"人"视为自己的理论核心,具有三个方面的共同点,但是又有着两个方面的本质区别,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等同于"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怎样结合国情认识社会主义和处于社会主义何种阶段,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对的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在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列宁提出了一个"初级阶段"的观点,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初级阶段"的观点。中共十三大报告首次作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并进行了初步阐述,同时据此概括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形成了"中国道路"的轮廓。十五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将"中国道路"具体化。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没有变",为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重申了依据。但是,要落到实处,必须重视新情况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之后。对它的研究渐成一个热点。研究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党的指导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