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何文 《工程与建设》2012,26(4):449-451
随着我国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城市滨水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社会与人文环境日益成为城市规划和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文章分析了巢湖市城市滨水区现状特征,剖析了巢湖市城市滨水区规划与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市滨水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着手,提出了巢湖市滨水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转变城市滨水区规划的价值理念,突出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在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城市滨水区规划应该坚持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于公共空间理念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分析过程中,梳理公共空间理念的规划原则和实践操作规范。结果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颠覆了传统规划理念所遵循的抽象性空间设计模式,拓展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具体性空间设计模式。结论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及其基本原则为当代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空间设计、文化空间设计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原则规范。  相似文献   

3.
绿道是被人们所保护的狭长地带,即人们设法保护以及消遣用的户外空间.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用地无序扩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背景下,绿道的出现有效地遏制了城市蔓延,保护和改善了城市公共空间,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在对国内外绿道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绿道的起源、定义、发展演化、功能、规划思想和实例六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对比性研究,并针对我国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绿道是被人们所保护的狭长地带,即人们设法保护以及消遣用的户外空间.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用地无序扩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背景下,绿道的出现有效地遏制了城市蔓延,保护和改善了城市公共空间,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在对国内外绿道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绿道的起源、定义、发展演化、功能、规划思想和实例六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对比性研究,并针对我国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恒  王文婷 《科技资讯》2011,(35):249-249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尤显其独特和重要之处。季梁公园位于随州市迎宾大道两侧,城东新区的中心位置,对整个新区起到了主要的环境景观协调作用,是随州市对外良好形象构建的门户位置。故本文将季梁公园为载体,分别以滨水轮廓线、建筑退让线及建筑高度的把握为设计要点,制作出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方案,为随州市滨水区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佛山市城市绿道植物规划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佛山市的城市绿道系统为例,开展了城市绿道系统的调研,提出政府和市民应改变观念、注重城市绿道规划、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绿道系统、加强绿色出行的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滨水带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它有助于体现每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与个性,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区绿地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形成城市的滨水绿带。滨水区绿化应有机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规划成带状临水绿地,成为附近居民及游人的休息、娱乐、观光场所。密切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河岸高度、用地宽窄和交通特点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以城市滨水区为对象,探索城市化对滨水自然过程的影响,并提出遵从自然的系统化设计途径。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8.
孙洋 《科技资讯》2011,(17):58-58
从城市的构成来看,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而城市滨水区中驳岸空间作为水域空间与陆地空间相交接处的区域,往往对城市滨水区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蕊 《科技资讯》2011,(32):125-126
城市滨水区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在城市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绿地的概述,澄清了城市滨水绿地的现状和特点,重点对于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进行阐述,从生态规划的由来、模式入手,继而重点阐述了其原则。并在第三部分突出了生态规划的绿色设计理念,最后描绘了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愿景。  相似文献   

10.
王立章 《科技信息》2014,(10):179-180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区域,也是人为活动最为活跃的空间,是由水域、水际线、路域三部分共同构成滨水区的空间区域。滨水绿地作为滨水区的一种重要类型,它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改善城市空间的紧缺现象,尤其是对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新城滨水带建设中进行生态规划,并在保护、修复生态大环境的基础上完善城市功能,对于整个新城的生态循环和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意在探寻适宜城市滨水带全方位复合型发展的生态规划手法与空间形态,达到生态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融合。通过相关文献查阅、现场调研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以宿迁湖滨新区骆马湖滨湖风光带规划为例,针对不同的场地特质(现状自然环境、现状建设情况、外围建设等),划分并整理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定位及其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生态功能,并根据不同的生态功能要求结合相关的理论进行空间布局优化,推演出有利于实现城市功能与生态功能统一的骆马湖滨湖带空间手法,从而总结出具有普遍应用意义的滨水带空间格局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城市滨水地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目前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滨水地带开发的规划对策,以期为城市滨水地区开发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滨水地区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通过对其特点总结及实例分析,提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策略: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营造亲水空间,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中,水系水体规划建设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它为实现滨水地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提供有利的保障.水系水体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场地竖向、城市景观、防洪排涝、水污染防治等方面之间的关系,综合协调规划水系平面、水系竖向、水系运行、水污染防治措施等,才能达到滨水地区的水系建设与城市功能定位相符的要求.文章结合规划设计实例,从水系平面、水系竖向、水系运行、水污染防治措施4个维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敏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合理的城市建设是山地城市滨水区景观灾害和灾害景观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角,分析了山地城市滨水灾害的特征和类型、灾害的演进过程以及防灾误区。通过借鉴社会生态学和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提出了能承受干扰而不至于崩溃的弹性适灾策略。并以重庆市北滨路滨水景观设计为例,从时空的动态适应、复合的网络系统和适应性的植物群落3个方面进行了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实践,以期推动山地城市滨水空间防灾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城市更新、韧性城市建设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2021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滨水空间作为城乡"三生"协同发展的重要空间要素,对城乡建设的品质、环境、生态价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滨水空间的城市空间、景观建设、水生态修复与"双碳"目标紧密相关互相促进.回顾了2021年滨水空间生态修复研究、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水驳岸是水体与陆地交接的特殊地带,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价值、经济价值与美学价值。分析了城镇滨水驳岸的类型,采用生态修复的相关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城镇水域驳岸生态修复模式,为城镇水域驳岸生态景观建设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参考,以全面有效地提高水域驳岸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滨水驳岸与景观生态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兴安盟归流河滨河公园概念景观的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归流河作为城市滨水空间对城市景观塑造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桥型系列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城市河道桥梁除交通功能以外的一些功能,提出了城市河道桥型系列规划的理念,提出了桥型规划的三系列汇交原理,即考虑桥梁功能与路网、区域功能协调匹配的城市规划系列;考虑整条河道桥梁结构形态总体协调的桥梁自身系列;考虑桥梁与周围环境构成的景观系列.对同一条城市河道上的桥梁,要形成和谐的桥梁序列都应该是这三系列汇交的结果,介绍了该原理在苏州河桥型规划上的应用.提出的理念和原理对国内城市河道桥型系列规划和景观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