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 ,制备了 45 4kd的水溶性牛角膜上皮特异性蛋白质 ,免疫家兔得到其抗体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此蛋白质在脊椎动物角膜中表达的普遍性 .结果表明 ,此水溶性蛋白质在小白鼠、豚鼠、家兔、羊等哺乳动物和以鳖为代表的爬行动物角膜上皮细胞中呈阳性反应 ,而在鲤鱼、热带鱼、花背蟾蜍、鸡、北京雨燕等其他脊椎动物角膜中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SDS线性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和比较了鱼类、两栖类,乌类及哺乳类共8种动物的角膜中蛋白质组分及数目的异同。结果表明:这些动物角膜中所含蛋白质组分约为:鱼17种,蟾蜍28种,鸡34种,小鼠32种,家兔35种,羊34种,牛36种,猪35种。若根据两种动物角膜中不同的蛋白质组分数与两种动物角膜中蛋白质组分总数之比为蛋白质组分差异距离的定义。则牛和羊的蛋白质组分差异距离最近,小鼠和家兔的次  相似文献   

3.
分离兔角膜上皮和皮肤表皮,提取水溶性蛋白质,采用SDS-PAGE以及IEF/SDS-PAGE技术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兔角膜上皮存在5种主要特异性水溶性蛋白质,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Mr68200,pI7.5;Mr61700,pI5.1;Mr51300,pI7.6;Mr36300,pI8.9和Mr25700,pI5.7。  相似文献   

4.
兔角膜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及冻干角膜活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对家兔角膜进行冻干贮藏·给出了真空冷冻干燥角膜工艺,主要是对角膜进行四步法冷平衡,两步法速率降温,采用变幅值、变周期循环压力法实现干燥室内压力的调节·对按该工艺冻干的兔角膜进行物理法检测,均符合检测标准;进行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呈六角形镶嵌排列;进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微观结构完好·检测结果表明冻干角膜具有活性,按照此工艺能够冻干出适合贮藏、再植的活性角膜·对真空冷冻干燥法贮藏的兔角膜进行了移植实验,手术成功,术后植片透明·实验结果表明冻干法保存的角膜可以用于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5.
不同眼内灌注液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眼手术中使用的眼内藻注液对角膜内皮细胞可产物损害,不同的灌注液可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临床常用的眼内灌注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和平衡盐溶液BSS))进行动物实验,以观察共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对10只新西兰白兔作前房穿刺,放置特制的前房灌洗 针进行2h持续灌注,左眼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右眼采用BSS;灌注前、灌注后5min、10min、20min每10min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定中央角膜厚度。2h后取下角膜  相似文献   

6.
脊椎动物角膜上皮细胞在视觉成像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鱼类角膜开展研究,能进一步揭示鱼类对不同水深环境,以及由水及陆进化过程中的视觉适应模式.笔者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斑叉牙虾虎鱼(Apocryptodon punctatus)角膜上皮细胞,并统计密度、记录细胞类型及微结构,探究鱼类在进化过程中角膜的适应性进化模式.研究发现,斑叉牙虾虎鱼角膜上皮细胞是微嵴型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密度与微嵴间距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角膜细胞密度整体平均值为(18 106±1 719)mm-2,角膜细胞的微嵴宽度平均值为(240±9)nm,角膜细胞的微嵴间距宽度平均值为(251±34)nm.结果表明:其角膜的演化出现了特异性的模式.该物种由于对水环境的依赖程度在背眼虾虎鱼亚科中较大,角膜上皮细胞仍保留了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细胞密度和微嵴间距之间可能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分别将编码牛肝微粒体细胞色素b5水溶性结构域片段A1a7-Arg88和Ser5-Ser97基因在大肠杆菌JM83中高效表达,分离纯化后得到Tb5和Lb52种重组野生型蛋白。用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散光谱、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Lb5肽链2端残基未能使蛋白质的血红素周围环境与Tb5蛋白质N末端的Ser5和Lys62个残基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花背蟾蜍角膜和皮肤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梯度SDS-PAGE方法,分析和比较了花背蟾蜍蝌蚪和成体皮肤及成体角膜中蛋白质组分的异同,结果表明成体角膜约有33种蛋白质组分;成体皮肤约有27种;蝌蚪皮肤约24种.蝌蚪皮肤与成体皮肤蛋白质组分数量和分布趋势相似,但成体皮肤的组分比蝌蚪的多,一些蛋白质组分的相对含量与蝌蚪的有差别.角膜与前两者相比差别明显,一是蛋白质组分数较多,其次分布趋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酶标胎球蛋白作为探针,在光镜水平对花背蟾蜍角膜早期发育中胎球蛋白结合位点(FBS)进行组化定位,结果表明FBS主要分布在角膜上皮层,胚胎发育至20期,FBS开始出现;在22期和23期,基底细胞中FBS减少,在基膜附近大量密集;24期FBS在基底细胞中再度增加而均一分布在上皮层,表层细胞游离面在25期在出现无FBS的区带,纤毛细胞中始终无FBS分布,而只在25期时其游离面出现FBS,认为FBS  相似文献   

10.
不同部位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角膜缘、角膜周连及角膜中央部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规律,确定角膜干细胞以选取体外培养角膜上皮细胞的部位。应用溴代脱氧尿嘧啶(Brdu,胸腺嘧啶的类似物)掺入DNA合成,抗-Brdu单克隆免疫荧光抗体记标记细胞法,在流式细胞仪(FACStar^plns)上检测体培养的每一代角膜中央部、周边部及角膜缘上皮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显示从第一代开始,角膜缘→角膜周边→角膜中央部上皮细胞增殖率逐渐递减;角膜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各种病因所至的角膜病变67例,其中角膜溃疡30例,外伤性角膜上皮剥脱13例,化学性烧伤(酸碱烧伤)12例,大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12例。经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再辅以药物治疗。结果:65例患者刺激症状立即减轻,角膜上皮于1周内愈合,角膜溃疡于2周内愈合或溃疡病灶减小。结论: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病变中运用是一种具有临床价值、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Diabetic Keratopathy,DK),是由Schultz^[1]在20年前提出并命名的。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可分为两种:原发性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和继发性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原发性是指糖尿病本身引起的角膜病变,继发性是指糖尿病患行眼部手术后引起的角膜并发症。重新认识糖尿病性角膜病变有重要意义。糖尿病对角膜的每一层结构均有重要影响。目前临床上,已发现糖尿病患会出现许多角膜功能不良,如反复发作的角膜溃疡,持续性上皮缺损,角膜水肿,角膜敏感度下降,内皮荧光渗透增加等  相似文献   

13.
角膜内皮控制着角膜的水合作用与厚度,从而决定着角膜的透明度,所以无论哪一种角膜保存方法,都必须保证角膜内皮有较高的活性或细胞存活率.几十年来,随着角膜保存方法的发展,角膜内皮活性评估方法得到了较大的重视,并出现了许多方法,如简单实用的联合染色法等.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报道和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角膜的光学功能与其形态结构紧密相联,角膜形态的异常可导致近视、远视、圆锥角膜等眼部疾病。细致研究角膜的力学特性,建立有临床用途的生物力学模型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眼生物力学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为基础,综述在角膜力学特性研究中的实验测试方法和本构参数获取方法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对8个品种家兔的血糖等10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并给LSR检验表明,血糖浓度,血清胆固醇、血清蛋白质及分类的百分含量在各品种间存在在较大差异,且与其生产性能有关:生产发育快的家兔的血糖浓度、血清胆固醇含量及血清总蛋白、球蛋白、β-球蛋白的含量较高,而清蛋白含量及清/球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作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组织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受到复杂载荷作用,角膜细胞能够感受力学刺激并做出积极响应。本文通过分析角膜组织的受力情况,综述了力学刺激下角膜细胞的生物学响应及其与角膜损伤修复和相关眼疾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植入兔角膜的生物学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壳聚糖植入兔角膜的生物相容性,以评价其作为人组织工程角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壳聚糖材料制成的膜植入新西兰兔角膜的板层内,进行裂隙灯观察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1周有结膜睫状充血,角膜水肿;2周后充血水肿逐渐消失。兔眼的情况稳定,术后2周角膜半透明;术后8周新生血管消退,材料与角膜的生物相容性好,材料部分吸收溶解,角膜透明。电镜超微结构检查可见兔角膜标本中材料内有角膜基质细胞长入,细胞胞浆较多,细胞器丰富,有大量的新生胶原。结论:壳聚糖与角膜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自然溶解吸收,可用作组织工程角膜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8.
周鑫 《科技资讯》2013,(10):226-226
脱细胞角膜基质作为组织工程角膜的研究新热点,不仅保持了天然角膜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且含有人工合成支架所不具备的细胞生长因子等,为种子细胞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同时也去除了组织中可能引发免疫排斥反应的细胞成分。本文对最近几年异种脱细胞角膜基质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郑子修  李靖炎 《江西科学》1997,15(3):149-153
离体培养试验表明,小鼠颌下腺表此生长因子对离体培养猕猴胚胎眼角膜上皮组织具有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效应。培养4d的实验组角膜上皮的厚度,上皮细胞增殖层烽以及上皮组织中基底层细胞核与表层细胞核两者的比率均较正常猴胚角膜增长3倍。与此同时培养4d的实验组角膜上皮厚度和上皮细胞的层数,都达到成年猴正常角膜上皮的结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马槟榔(CapparismasaikaiL.)种子中分离纯化了马槟榔甜蛋白,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和紫外吸收光谱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测定。用纯化的马槟榔甜蛋白免疫家兔,获得其抗血清,并利用此抗血清通过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马槟榔甜蛋白,为马槟榔甜蛋白的基因工程研究提供了专一和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