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海藻酸钠在氯化铁溶液中的成球特性,制备海藻酸钠-铁(SA-Fe)凝胶球,并对废水中无机磷和Cr2O72-吸附容量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Fe凝胶球对溶液中的无机磷和Cr2O7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且SA-Fe凝胶球在对无机磷和Cr2O72-的吸附过程中优先吸附无机磷.相对于Cr2O72-,PO43-与Fe3+的结合具有优先级.SA-Fe凝胶球吸附无机磷和Cr2O7-2的等温吸附曲线都更加符合Langmuir型,吸附行为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凝胶球网络中的Fe3+与溶液中Cr2O72-和PO4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Fe2(Cr2O7)3和FePO4,被吸附于凝胶网格中去除.  相似文献   

2.
复合沸石吸氮系统控制暴雨径流污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控制滇池流域暴雨径流污染,研究沸石内部孔隙结构,利用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和物化、生物作用,构建以沸石为填料的人工湿地系统。试验运行结果表明,对暴雨水中NH+4-N平均去除率85%以上,去除机理主要是沸石对NH+4-N的选择吸附作用;对NO-3-N去除主要以反硝化作用去除为主,并且碳源量制约系统去除NO-3-N能力。植物可提高系统除氮率5%左右。该系统停留时间短、能高效去除溶解性氮,对高负荷暴雨径流污染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COD进水浓度对SBMBBR脱氮除磷效果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中COD进水浓度对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维持进水PO3-4-P浓度为10 mg/L、NH3-N浓度为40 mg/L左右,COD浓度为200~800 mg/L,研究了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厌氧释磷量在COD进水浓度为450 mg/L时达到最大,为61.2 mg/L;之后,增加COD进水浓度不利于磷的释放.在厌氧段初期,TN便有超过30%的损失,可能是因生物吸附造成的.好氧时TN和磷均损失较大,说明在生物膜上很可能发生了同时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聚磷.一定范围的COD浓度能促进TN的去除.TN去除率在COD进水浓度为450 mg/L时达到最大,为87.8%,氮磷的去除与生物膜的生物量和生物膜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用低浓度生活污水筛选适于华南人工湿地的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拓展人工湿地的实际应用范围,通过盆栽实验,利用低浓度生活污水对14种待选植物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显示,与无植物的空白对照相比,绝大多数待选植物的存在并没有明显提高盆栽对COD的去除能力,但却能够有效提高盆栽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水力停留时间为8h和24h时,植物吸收对去除氮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4.5%和40.0%,对去除磷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0.9%和25.1%.故对COD的去除能力不适合作为筛选湿地植物的指标,而应以氮、磷的去除率作为筛选指标,同时还应综合考虑植物的抗逆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5.
影响方解石去除水体中高浓度磷酸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方解石去除水体中高浓度磷酸盐的影响因素,为能够有效地对工业废水中磷酸盐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典型pH值条件下以及水体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离子对方解石去除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显著影响方解石对高浓度磷的去除,当pH=6.0时,方解石溶解游离出的Ca2+与水体中的H2PO4-形成磷酸钙的沉淀,同时溶液中的其他离子(例如Mg2+,SO42-,NH4+和草酸)对方解石去除磷起到抑制作用。当pH=10.0时,方解石对磷的去除主要以吸附过程为主,溶液中的Mg2+对方解石去除磷有促进作用,NH4+与草酸都对其有抑制作用,而SO42-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当Mg2+和NH4+共存时,通过生成磷酸铵镁沉淀物与方解石共同去除水体中的磷。  相似文献   

6.
为了摸清整个滨岸缓冲带系统的脱氮效应及各类型滨岸缓冲带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工程尺度的现场试验,研究了一定浓度污染负荷冲击下滨岸缓冲带各区TN、NO-3-N、NO-2-N和NH+4-N的净化机理。结果表明:农田是湖泊、水库水体非点源污染物的重要源头,其他不同形式的植被过滤带可以有效地聚集、吸收污染物。其中,乔草复合过滤带比单一草本过滤带具有更好的氮素去除效果,乔草复合过滤带中TN、NO-3-N、NO-2-N和NH+4-N质量浓度消减率分别为84.21%、51.61%、17.61%和71.98%,而单一草本过滤带只是37.44%、49.60%、6.72%和74.45%,芦苇植物为主的挺水植物过滤带对农业非点源污染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TN、NO-3-N、NO-2-N和NH+4-N质量浓度消减率为82.77%、36.40%、37.82%和74.54%。  相似文献   

7.
海泡石修复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的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泡石对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分析了海泡石对植物生物量,植物体内重金属浓度、P浓度以及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海泡石可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及玉米对P的吸收,抑制土壤对重金属Pb、Zn、Cd的吸收。海泡石可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重金属浓度,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浓度,从而抑制植株对重金属的吸收,有效阻隔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内的迁移。该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属于表面络合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沸石作为一种廉价的无机非金属的矿物,对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由于天然沸石对氮磷的吸附效果有限,所以需经过物理化学的方法通过提高沸石的空隙率和阳离子交换容量,来达到有效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目的,故本文采取复合改性沸石对含氮磷废水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钠质量分数为5%、煅烧温度为400℃制得的复合改性沸石,对氨氮去除率可达到74.2%;镧改性沸石再进行高温处理,对磷去除率为86%。天然沸石经复合改性后对于氮磷的去除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5种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和沉淀作用是基质除磷的主要方式。文章选取陶粒、火山岩、砾石、麦饭石和钢渣为对象,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它们对磷的吸附能力和影响去除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合理地描述各基质的等温吸附特性。30℃时Langmuir方程中表征理论饱和吸附量的G0由大到小依次为钢渣>陶粒>火山岩>麦饭石>砾石,Freundlich方程中反应吸附能力的k由大到小的规律同G0一致,表明富含Ca2+、Mg2+、Fe3+、Al 3+的基质吸附能力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各基质对磷的吸附能力和去除效率均增加。pH值对各基质除磷效率的影响各异,因为pH值对人工湿地系统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具体表现取决于哪方面是控制因素。陶粒对pH值的缓冲性能最好,钢渣系统的出水pH值偏碱,需要进行调节。除砾石外各基质在风干后对磷的去除效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说明干湿交替是有效的基质强化和再生的方式。用钢渣作为载体,水泥和陶粒做成浆体的基质复配方法行之有效,既保证了去除效率,又降低了出水pH值。  相似文献   

10.
水耕植物过滤法对溶解性氮磷去除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水耕植物过滤法(HBFM)对溶解性氮、磷的去除效果,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定量分析HBFM试验床中植物吸收、底泥释放及生物脱氮3个影响因子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底泥NH4 -N释放速率滤床上游高出中游及下游的1.6~3倍;水相的高溶解氧条件抑制了底泥释放PO43--P;试验床中植物平均氮吸收量、底泥平均氮释放量和微生物平均脱氮量分别为352.9,492.8和153.1 mg/(m2·d),植物吸收与微生物脱氮量之和近似等于底泥氮释放量.因此合理控制底泥清除周期减少底泥释放量,是提高HBFM溶解性氮、磷去除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reaction pH when a single kind of PO43is used as phosphorus source to remove NH4 - N in a chemical precipitation process. However, this tedious step could be avoided in experiments that use the buffering effect of the composite phosphate and employ PO43and HPO42as phosphorus sources, pH was controlled by properly changing the proportion of PO43to HPO42-. The influences of pH, material proportion and different addition modes of magnesium on NH4 -N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NH4 -N concentration in influent being 200 mg/L. It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HPO42: PO43was concerned with phosphorus and NH4 -N removal.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phosphate is definit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NH4 -N decreased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HPO42concentration, while the efficiency of phosphorus increased. When increasing PO43concentration, it benefited the removal of NH4 -N, but the remaining phosphorus was hig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H4 -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from the initial 200 mg/L to 39.14 mg/L with the remaining PO43at 5.14 mg/L if the ratio of HPO42: PO43remained at 1 : 3.  相似文献   

12.
选取武汉市残存林里常见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样地记录的15个样方中各物种的重要值,通过聚类分析中的组间连接法,对研究区域的残存樟树林进行了群落类型的划分;并运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群落类型及不同结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残存樟树群落可划分为6个群丛,分别为:群丛1:樟-女贞-络石+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2:樟-女贞+棕榈-中日金星蕨+黑足鳞毛蕨群丛;群丛3:樟-海桐+棕榈-井栏边草+天葵群丛;群丛4:樟+马尾松-海桐+白花龙-络石+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5:樟-棕榈+冬青-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6:樟-栓皮栎-蕨群丛.其中Patrick丰富度指数R最高的是群丛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多样性指数D均最高的是群丛4.研究区域内残存樟树群落,垂直结构上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层.就各层的多样性指数而言,多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群丛4例外,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该研究可为武汉市残存樟树林植被的恢复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在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对雨水径流的改善效果,根据重庆市雨水径流特征,配制模拟雨水径流,对10种本地植物进行为期2个多月培养实验,对植物的生长情况、模拟雨水中重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等定期检测。结果表明:植物有利于模拟雨水中氮、磷、COD_(Cr)的去除;培养45 d后,再力花培养组对氨氮去除率98. 3%;黄菖蒲培养组对总氮(TN)去除率96. 5%;水竹、德国鸢尾培养组对总磷(TP)的去除率达到90. 0%;大漂、美人蕉培养组对COD_(Cr)的去除率分别为79. 0%、76. 9%。总的来说,植物对模拟雨水中氮、磷、有机物的去除贡献率分别达到16. 9%~29. 9%、10. 0%~30. 0%、5. 5%~23. 9%。德国鸢尾、水竹、美人蕉、金鱼藻生长适应性及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推荐为人工浮岛、生物滞留带等海绵设施优先植物。  相似文献   

14.
以7 d为1个周期,分别研究了沸石与麦饭石以3种不同体积比例(5 ∶5,7 ∶3,3 ∶7)组成的填充柱在2个周期的时间里对人工配制的模拟城市降雨径流中氮、磷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3 ∶7配比的填充柱前后两个阶段对总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8.61%和85.28%,而对磷的去除效率分别可以达到96.73%和94.59%;5 ∶5配比的填充柱前后两个阶段脱氮除磷效率分别为83.18%,80.24%,97.02%和86.16%;7 ∶3配比的脱氮除磷效率分别为92.39%,80.01%,51.79%和57.28%.在兼顾整个填充柱脱氮除磷效率、再生能力以及再生速度等因素的情况下,3 ∶7配比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蔗糖和硼酸对栀子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花粉人工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中蔗糖和硼酸不同浓度组合对栀子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硼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花粉萌发,但超过一定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栀子花粉萌发的最适蔗糖和硼酸组合为30 mg.L-1蔗糖和15 mg.L-1硼酸。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了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污泥颗粒粒径大多在0.5~1.0mm,SVI为27.0mL/g,MLVSS/MLSS为86.8%,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采用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脱氮除磷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的功能,反应周期结束时氮氮、PO4^3-P去除率接近100%,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几种园林植物对甲醛污染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白蝉(Gardenia jasminoides var.f ortuniana Lind.)、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Willd.)、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L.)、香港鹅掌柴(Schef f lera arboricola cv.Hongkong)、米仔兰(Aglaia odorata Lour.)、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8种园林植物的成熟叶片分别置于密闭的容器中,设0.1、0.2、0.3、0.4mg/m34个甲醛浓度处理,以空气为对照,测定植物叶片的伤害指数、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片细胞膜透性,研究8种园林植物的成熟叶片对甲醛污染的反应。结果显示,甲醛污染处理后8种植物叶片均出现褐色斑或水渍状斑两种症状,伤害指数与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存在正相关;在甲醛处理浓度为0.1mg/m3时,各植物叶片的CAT活性都较对照降低,细胞膜透性明显增大。综合来看,三角梅、红花酢浆草、小驳骨对甲醛污染极为敏感,米仔兰、白蝉、朱槿次之,而香港鹅掌柴、九里香对甲醛污染的抗性则较强。  相似文献   

18.
以改性沸石粉体为原料,采用添加黏结剂和造孔剂方法制备多孔颗粒沸石,重点研究了黏结剂种类、用量、造孔剂种类和用量,水添加量等对颗粒沸石散失率及吸附氨氮、磷酸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黏结效果优于水泥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造孔剂碳酸氢钠相比较活性炭效果更佳.扫描电镜(SEM)结果发现添加碳酸氢钠后,颗粒沸石孔径增大,孔隙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在改性沸石粉体中添加1.2%PVA、4%碳酸氢钠、40%水制备所得颗粒型沸石散失率为0,且具有较高氮磷吸附性能,对水中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高达88.55%和83.11%.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多孔颗粒型沸石对氮磷的吸附更加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夹竹桃、樟树灭螺活性成分的初步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己烷做溶剂,提取夹竹桃、樟树叶的有效成分,研究了提取物的灭螺效果和对钉螺上爬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种植物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灭螺效果,夹竹桃叶的提取物在60 mg/L的浓度下,药后5d,钉螺的死亡率为100%,钉螺死亡率(y)和浓度的对数值(x)的量效关系为y=100.5x-109.79,死亡率(y)和时间(t)的时效关系为y=20t-7.32;樟树叶的提取物在400 mg/L的浓度下,药后5 d,钉螺的死亡率也达100%.其量效关系为y=47.8x-52.62,时效关系为y=24.01t-21.37.夹竹桃叶提取物的灭螺活性明显强于樟树叶的提取物,但对钉螺上爬的抑制作用不如樟树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