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塞弗特2型星系窄线区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国家天台兴隆观测站2.16m望远镜的BFOSC相机,对6个塞弗特2型星系进行了窄带成像观测,并获得了它们的[OⅢ]λ007和Ha [NⅡ]λλ6548,6583发射线像以及邻近的连续辐射像,用来研究其窄线区延展电离气体的形态和性质.根据简化的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假设窄线区气体成球状分布,那么应观测到塞弗特2型星系的窄线区电离气体成V-状(电离锥).但观测表明,只在一些塞弗特2型星系中观测到了电离锥,而在另外一些塞弗特2型星系中观测到了简化的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所不能解释的窄线区电离气体的“晕”状形态.结合观测结果,讨论了导致在塞弗特星系中观测到窄线区电离锥和其它不同形态的因素以及对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的验证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0年3月7日至11日,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60cm望 远镜,对窄线赛弗特I型星系(NLS)PG1244+026,IRAS13349+2438,MARK142,MARK766进行了RI皮段的多次观测,作为参照样本,还观测了Blazar天体S5 0716+71,S5 0836_71,S5 0954+65,S4 1749+70和赛弗特I型星系MARK106,NGC3080,MARK634,观测结果表明,所观测的NLS1和赛弗特I型星系大都不存在明显的短时标光变,只有NLS1 PG1244+026和赛弗特I型星系MARK634可能存在短时间变化的事件,所观测的Blazar天体都表现出了显著的短时标光变。  相似文献   

3.
以赛弗特星系为例,考虑活动星系核的物质成分和特殊几何结构,通过建立电子散射模型来研究活动星系核的光学偏振,给出与观测结果相一致的偏振值,以及偏振度随视角变化的特性,对进一步研究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活动星系核的演化研究在能量产生、辐射机制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对活动星系核的基本性质及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搜集到的数据,通过分析发光度、中心黑洞质量、吸积率与红移的关系图,进一步支持了活动星系核的演化存在的两个演化序列的观点:一个是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逐步过渡到BL Lac天体,然后过渡到射电星系RG,最后过渡到椭圆星系;另一个是从类星体Quasars过渡Seyfert星系,然后过渡到正常漩涡星系。  相似文献   

5.
用国家天文台昆明站1m光学望远镜和兴隆站2.16m光学望远镜对塞弗特2型活动星系NGC5953进行了B、V、R三色测光观测,着重研究了星系形态、三个光学波段上的表面亮度轮廓和(B-V)、(B—R)表面色指数分布。结果发现,在NGC5953星系核的附近偏北方有一个大小约2kpc、平均光谱型相当于A5的蟹状“蓝区”,该“蓝区”伸展出5条旋臂状结构并分别与5组巨电离氢区成协;在NGC5953与邻近的旋涡星系NGC5954的连接区域存在一个较弱的结构,可能是一个大小约1kpc、绝对星等约-12.75的矮星系;NGC5953表面色指数分布重心相对于巨电离氢区分布重心及星系核存在着约0.5kpc的偏离,这表明了NGC5953/4的相互作用与NGC5953中发生的恒星形成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IRAS的天文观测数据,对含有9.7μm硅酸盐特征的1442个点源,利用能谱分布(双色图)的方法得出了一些统计规律,提出了计算晚型富氧星演化规律的模型,揭示了这类恒星过去在主序上的质量大小,以及(2—8)M_θ的恒星各自在双色图上的演化规律和Miras星及OH/IR星的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相对论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非黎曼几何的传统力学分析方法,对当代天体物理中大尺度天体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作了较系统全面的探索研究:(1)导出了原初典型星系的起源、形成和生死循环演化的基本规律.揭示了类星体、活动星系核现象和类星体反常红移未解之迷.证明了星系核中均都存在一超级不稳定黑洞.(2)导出了大尺度层次天体的基本特征和层次攀升演化的一系列基本规律.并对此系列唯象规律,作了相对论力学分析的理论证明.导出了星系分布中存在的”星系长城”、“星系空洞”和”星系分布红移周期性”等可观测天文现象.由此证明了总星系中质元星系非均匀和各向异性的分布规律.(3)导出了由排斥起主导作用形成的第二类引力黑洞:双饱和稳定临界黑洞(总星系M’S4).揭示了星系红移和类星体特大红移之迷.(4)证明了相对论性牛顿万有引力是一种力程λG=R'54的远程饱和有程力.(5)定量导出了总星系中潜藏的“场暗质星”和发不出光的“非场暗质量”,证明了“场暗质量”高度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分布规律.(6)导出了宇宙的“双饱和稳定临界黑洞理想气体分子结构模型”,导出了质量无限,尺度无边、没有中心、没有始终、永恒运动的无限宇宙.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第三代宽场相机的近红外成像对高红移星系结构形态的研究.对红移1-3区间内宁静星系的研究发现其结构较近邻等质量宁静星系更致密,且有很显著的随红移演化趋势.最近的观测证据建议高红移致密宁静星系可能遵循从内而外的演化图像,干子并合可能在其演化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红移z1,正常恒星形成星系的结构演化符合等级成团模型的预言.高红移星暴星系,包括极亮红外星系、尘埃遮蔽星系和亚毫米星系等,多数显示了并合的形态特征,表明主并合可能是触发高红移星暴星系中剧烈星爆活动的主要机制.对高红移活动星系核宿主星系结构形态的研究显示了不同的结果:中低光度X射线选活动星系核宿主星系与比较样本中的正常星系相比并不具有显著更高的并合比例;而高光度类星体宿主星系却具有很高的并合比例.该结果表明主并合可能只在高光度活动星系核的核活动触发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诸多观测事实表明星暴星系、致密恒星形成星系、类星体和致密宁静星系可能处于同一演化序列之上,是高红移大质量星系演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9.
首先从经典理论出发,分析了一维普薛耳-特勒势(P-T势)模型原子在激光场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进而设定联合双原子模型的核间距。然后利用一束特殊设定的双色激光脉冲辐照该模型,在保证原子有适当的电离和较大的复合效率的前提下,获得了截止位置远达Ip 8Up且效率高达10-9的高次谐波发射。最后给出了电离电子空间波包随时间的演化行为,并从波包动力学出发对谐波发射功率谱的形成机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利用精确求解核与电子运动的三维含时量子波包法,理论研究了双色激光脉冲场(790-395 nm)量子调控H2+的光电离动力学方案。与单色场790 nm和395 nm相比,H2+在双色脉冲场(790-395 nm)中的电离几率明显增强。通过改变双色脉冲场的初始相位差,H2+的光电离产物的空间非对称性分布几率可达52%。该调控方案的理论机理是通过精确操控激光场的瞬间波形,使其电场强度在正、负方向上的非对称性达到最大值,进而达到对光电离动力学过程的高效调控。通过系统分析活跃电子在强场缀饰势阱中的运动,阐明了H2+的光电离几率和产物空间分布随电场强度的变化关系。该研究结果将为后续的量子调控光电离动力学实验提供科学的理论预测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对214个SeyfertI星系(其中147个窄线SeyfertI星系(NLSIs),67个宽线Seyfert工星系(BLSIs))的红移、热光度、爱丁顿比、黑洞质量的分布进行研究,并讨论了红移和热光度、爱丁顿比的关系。得到了以下结论:1)窄线SeyfertI星系的红移、热光度、爱丁顿比都大于宽线SeyfertI星系的红移、热光度、爱丁顿比;2)窄线SeyfertI星系的黑洞质量小于宽线SeyfertI星系的黑洞质量;3)在大样本下SeyfertI星系从窄线Seyfert工星系到宽线SeyfertI星系演化,与他人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收集了89个Seyfert星系样本,利用反响映射法和恒星弥散速度法计算了Seyfert星系的黑洞质量,分别研究了Seyfert 1和Seyfert 2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热光度和红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Seyfert 1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热光度和红移之间具有强相关性,Seyfert 2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之间具有弱的负相关性,与热光度和红移之间具有弱相关性.两类Seyfert星系的区别除了源于吸积盘倾角不同外,还可能与星系的环境、演化和星系核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短时指数传播子的对称分割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等方法 ,对含时薛定谔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 ,研究了双色(基频 :780 nm,二倍频 :390 nm)激光场对 H 2 离子和 (DμD) 离子解离的相干控制以及基频激光的波长对相干控制作用的影响 .数值结果显示 ,光解离几率灵敏地随双色光之间的相对相位的变化而变化 ,光解离碎片的动量分布也与相对相位的大小有关 ;H 2 离子和 (DμD) 离子在双色激光场中的光解离情况有很大不同 .  相似文献   

14.
Klöckner HR  Baan WA  Garrett MA 《Nature》2003,421(6925):821-823
Active galax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prominent emission from their nuclei. In the 'unified' view of active galaxies, the accretion of material onto a massive compact object--now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a black hole--provides the fundamental power source. Obscuring material along the line of sight can account for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the nuclear emission, which determine the classification of AGN (for example, as Seyfert 1 or Seyfert 2 galaxies). Although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accretion have been confirmed observationally, the structure and extent of the obscuring material have not been determined. Here we report observations of powerful hydroxyl (OH) line emissions that trace this obscuring material within the circumnuclear environment of the galaxy Markarian 231. The hydroxyl (mega)-maser emission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rotating, dusty, molecular torus (or thick disk) located between 30 and 100 pc from the central engine. We now have a clear view of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the kinematics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is material on intermediate size scales, confirming the main tenets of unification models.  相似文献   

15.
按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法,先将配煤的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进行划分,根据专家所推荐的"正常配煤反射率分布图"和"不正常配煤反射率分布图"计算出"正常配煤或不正常配煤的类强度指数分布图"和"正常配煤或不正常配煤的类组成平衡指数分布图",并用模糊集合度量方法对"待测配煤反射率分布图"进行数学处理。  相似文献   

16.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化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的病毒核衣壳免疫小鼠,取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得到5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它们所分泌的单抗分属IgG1,IgG2a,IgG2b和IgG3等4种抗体亚类,其中1株单抗识别分子质量为41ku的病毒蛋白,其余4株单抗均识别31ku的病毒蛋白。胰蛋白酶部分酶解分析发现,31ku的蛋白的4株单抗分别识别至少3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所有5株单抗均不与其他4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利用所制备的单抗进行了病毒在虫体中增殖动态的检测。这些单克隆抗体可用来深入研究病毒的流行规律和复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行作业序列的遗传算法求解第二类装配线平衡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作业顺序图出发,定义了作业的序关系.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工位数固定时作业序列与最小节拍的对应关系,并针对第二类装配线平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行作业序列的遗传算法.该算法直接依据作业顺序图生成初始群体,并构造交叉和变异算子;初始群体和交叉变异的结果都是可行解,从而保证只在可行作业序列子空间中进行最优解搜索,效率较高;在染色体的适应值定义中还考虑了最小节拍时间和工位工时标准差的综合影响,可用来比较最小节拍时间相同的不同作业分配方案间优劣,提高了解的可信度.应用该算法,对一实例进行了多种工位数的验证,结果较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团簇Co3FeP的光谱进行预测分析,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def2-tzvp的量化水平下,对团簇Co3FeP进行理论研究,获得4种优化构型.从红外光谱图、拉曼光谱图、偶极矩和极化率4个方面对其结构及相关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预测,得出如下研究结论:所有构型均为C1对称,构型1(3)的能量最低; 构型的拉曼活性和红外活性均受其自旋多重度和几何形态的影响; 构型1(1)和2(1)在红外光谱图和拉曼光谱图中的分布趋势相似; 相比于单重态构型而言,构型1(3)在红外光谱图和拉曼光谱图中的最高峰和次高峰分别发生了蓝移和红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三维连续自治混沌系统,该系统含有3个参数,3个非线性项。通过计算得出混沌系统具有5个平衡点,给定参数a,b,c的值,得到了3个实平衡点,经过计算其雅可比矩阵的特征值知s1为不稳定的鞍点,s2与s3为不稳定的鞍焦点。接着通过计算得到了混沌系统的3个Lyapunov指数并由此得到了混沌系统的Lyapunov维数,用Matlab软件绘出了系统的吸引子图像,给出了混沌系统的Lyapunov指数谱、对应的分岔图以及Poincaré截面。接着分别用位移反馈控制、增强反馈控制以及加速反馈控制3种不同的反馈控制方法实现了对混沌系统的控制,根据Routh-Hurwitz判据从理论上给予了证明,最后又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