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怀滔  荣成  陈智芳  张晓  李可洲 《科技信息》2009,(26):I0023-I0024
肝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分裂,但在肝损伤后会表现出强大的再生能力。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个多效应生长因子,参与机体多种器官组织细胞的生长、再生和重塑等过程。但是它在肝再生中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现就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比较蜣螂不同浓度醇提物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为蜣螂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制造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模型,以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血清酸性磷酸酶质量浓度(ρPAP)、雌二醇质量浓度(ρE2)、双氢睾酮浓度(DHT)(cDHT)、睾酮质量浓度(ρT)、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为指标,考察蜣螂醇提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良性前列腺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85%乙醇提取物组能明显降低大鼠前列腺湿重与前列腺指数,明显降低ρPAPE2,cDHT及ρT水平,明显降低EGF,bFGF及IGF-1的表达,提高TGF-β1的表达,可显著降低前列腺体密度,显著增加比表面及比膜面值。蜣螂85%乙醇提物具有良好的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EGF,TGF-β1,bFGF及IGF-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比较蜣螂不同浓度醇提物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为蜣螂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制造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模型,以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血清酸性磷酸酶质量浓度(ρPAP)、雌二醇质量浓度(ρE2)、双氢睾酮浓度(DHT)(cDHT)、睾酮质量浓度(ρT)、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为指标,考察蜣螂醇提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良性前列腺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85%乙醇提取物组能明显降低大鼠前列腺湿重与前列腺指数,明显降低ρPAPE2,cDHT及ρT水平,明显降低EGF,bFGF及IGF-1的表达,提高TGF-β1的表达,可显著降低前列腺体密度,显著增加比表面及比膜面值。蜣螂85%乙醇提物具有良好的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EGF,TGF-β1,bFGF及IGF-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各种组织都具有促分裂、促迁移、促细胞形态发生的作用,尤其是肾脏、肺和肠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同时还具有相对的定位归巢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由于MSC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良好的基因载体.为联合应用HGF和MSC的作用,本实验在分离培养小鼠MSC并鉴定后;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3.1-HGF瞬时转染MSC;采用半定量RT-PCR和ELISA法分别鉴定HGF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试剂对MSC的活性无影响,转染细胞形态及定向分化特性未发生改变;HGF在转染后48 h达到最高表达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低,在10 d时仍略高于对照.脂质体介导pcDNA3.1-HGF瞬时转染小鼠MSC后,HGF在转染后10 d内升高表达.  相似文献   

5.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PV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研究表明其与多种生长因子密切相关。为探讨PDGF在PVR过程中作用,并对临床防治PVR提供理论据。本文对PVR形成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扰素-γ(IFN-γ)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调节作用。应用组织块培养和差速消化法获取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正确后MTT法评价不同浓度的4种细胞因子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IGF-I、HGF分别在10~200 ng/m L,0.1~100 ng/m L浓度范围内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呈正相关。而TGF-β1(2.5~100 ng/m L)、IFN-γ(5~160 ng/m L)则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乳腺上皮细胞增殖。IGF-I、HGF均能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增殖,该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TGF-β1、IFN-γ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出现剂量抑制效应。该研究为下一步深入探讨细胞因子对奶牛泌乳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73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炎、轻度不典型增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均为外科手术患者)各30例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结果p73蛋白在胃癌组和不典型增生组中表达高于胃炎组,胃癌组中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0.05);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的不同的分化度之间有差异,低分化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5),p73蛋白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的阳性表达率与轻度不典型增生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胃癌的不同TNM分期之间也有差异(P〈0.05),并且TNM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胃癌侵及层次、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p7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作为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肿瘤指标物。  相似文献   

8.
内膜增生是引起移植的小血管远期通畅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机理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移行和增生,与局部生长因子有关。通过8条犬建立颈动脉间置吻合模型,观察冻干辐照人脐动脉(LIHUA)移植后的内膜增殖情况,并以犬自体股静脉为对照组,移植血管段在术后2-6周取材,采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吻合口通畅血管段内膜增厚、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PDGF-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术后  相似文献   

9.
肌腱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重和体育运动的普及,其发病率不断增长,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肌腱干细胞可向腱系分化,具有治疗肌腱损伤的良好前景,因此调控肌腱干细胞定向分化成为肌腱干细胞发挥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细胞因子对肌腱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IL)、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1)、前列腺素E2(PGE2)和P物质(SP)等细胞因子都具有调控其分化的作用,部分机制已被阐明,但由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尤其在体内常常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因此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为肌腱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寻求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转移,增加血管通透性和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阐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ANGPTL1基因(类血管生长因子基因1)是最近发现的ANGPTLs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它对血管发生、内皮细胞的保护及胚胎器官发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综述了ANGPTL1基因的基本结构、主要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致病菌,胃(MALT)淋巴瘤的致病因子,亦可能是胃癌协同致癌因子,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有待明确,与其他疾病也有关联。HP致病主要依靠其在胃粘膜的定居能力和致病因子,很可能是胃粘膜免疫反应的结果。血浆和胃液的生长抑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含量下降,粘液结构的破坏、脱落,以及胃粘膜血流量下降等促使溃疡发生。长期慢性炎症导致肠化,异型增生直至胃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凋亡,以及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抑癌基因的缺失等,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骨髓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骨髓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中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骨髓中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骨髓存在明显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可能参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发病、发展等过程,并可能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预后,通过检测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可为临床抗脉管新生方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EGF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明 《山东科学》2006,19(4):72-73
介绍了EGF(表皮生长因子)的产生、作用机理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其在美容化妆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肝脏组织工程的兴起和不断发展使各种急慢性肝病得到彻底的治愈成为可能.而肝脏组织工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种子细胞的来源不足.为了寻找理想的肝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本实验从吸脂术所得的脂肪抽吸液中分离出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对其生长特性、表面标志及生长的稳定性作了分析;用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4)的条件培养基将其向肝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并利用RT-PCR及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了分化后细胞的标志物CK18,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以及分化后细胞的功能.结果显示,脂肪来源的干细胞不仅有良好的生物学稳定性,而且分化后的细胞表达了肝细胞的标志物且具有一定的肝细胞的功能.这为解决肝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条件和特点。方法分离出生1d大鼠海马,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用5-溴脱氧尿苷(BM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行巢蛋白(Nestin)、5-溴脱氧尿苷(BrdU)、β-Ⅲ型微管蛋白(Tuj-1)、波形蛋白(Vimenfin)和Galc-C免疫荧光染色,对NSC的增殖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NSC增殖成神经干细胞球并传代,鉴定为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和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染色阳性细胞,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Tuj-1染色阳性细胞)、神经胶质细胞(Vimentin染色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GMc-C染色阳性细胞)。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技术,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姜瑞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230-230,18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认为Hp的毒力基因cagA与Hp的致病密切相关。CagA^+Hp也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子,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我们子2005年在胃癌高发区兰州地区开展了^14C—UBT和血清Hp-CagA抗体测定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旨在探讨CagA^+Hp感染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发生的关系。发现CagA^+Hp具有较强的促进胃粘膜萎缩、肠型化生和异型增生作用,感染CagA^+Hp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转录调节因子DEC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EC1(Differentiated embryo-chondrocyte expressed gene1)是一个碱性螺旋一环一螺旋(bHLH)结构的转录因子,在软骨形成、神经发生、免疫应答、分子钟的调控、细胞分化、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EC1还是一个缺氧调节基因,与肿瘤细胞在缺氧环境下存活密切相关,可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凋亡相关因子如缺氧诱导因子1α、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P53等的表达。DEC1还可通过调节同一家族的分子如DEC2的表达来调节细胞的功能。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已证实,大肠癌肿瘤细胞生长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过度表达均有密切的关系,作为VEGF和EGFR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通过阻断VEGF和EGFR的活性,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为治疗大肠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就近年来单克隆抗体针对大肠癌的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MTT法检测Rh-bFGF提高Balb/c3T3细胞酶活性及促细胞增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Balb/c3T3细胞为靶细胞,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促分裂和提高酶活性作用。结果发现: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提高Balb/c3T3细胞酶活性的最佳作用浓度为6.25ng/mL(μg/L),而促分裂增殖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0ng/mL(μg/L)。两者分别与应的对照组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证实了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分裂和增强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