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相对于官修的"正史"来说,契约文书是研究民间社会、经济的一部典籍,是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地区契约文书的史料价值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学界对江西地区契约文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范围和内容主要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房产、土地、山林、宗族及会社共有财产、诉讼文书和其他民生领域方面的内容,为我们进一步探析清代至民国江西地区经济、社会制度、宗族文化、法律制度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传统聚落"最为显现的特质之一即宗族文化,以宗族文化滋养下的闽南传统聚落表现出一种山水情怀与宗族纽带的精神气质.宋江阵是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的典型宗族符号,与宗族文化呈现着千丝万缕的纽带关系,表现着深刻的的审美情趣与较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宗族是我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宗族一旦被赋予种种文化内涵后一定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宗族势力是宗族和宗族文化偏离正常轨道的产物,对农村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政权及农村法制建设具有不利影响。正确看待宗族和宗族文化问题,对宗族在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中所起的互助作用要给予肯定;对宗族组织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行为要进行辩证分析;对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政治生活的不当干预要加以有效遏制。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步消除宗族势力存在的经济根源;及时掌握宗族和宗族文化动态,化解宗族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4.
居正是民国时期法律精英中重要的一员,其司法独立与完整、司法程序化及简化、司法中的人道主义等思想,以及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司法实践,是民国司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司法向近代司法的转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龙泉司法档案是对龙泉地区晚清至民国这段时间司法实践活动的真实记载,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弥补了民国司法资料奇缺之遗憾。研究档案材料发现,众多的真实案例材料富含当代"人权保障"法治理念之缩影,通过对档案材料的探索与研究,以对当代法治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清代宗族法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宗族法的最高成就。前人对宗族法的研究多囿于宗族内部,未窥全豹。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自下而上地全面探讨清代宗族法借助家长专制、祭祀之礼、宗族力量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社会控制,有助于了解封建统治延伸到基层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历史过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认识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华北各地的祭礼习俗的历史考察说明,华北宗族的外在物化标志,即起着功能性作用的宗族聚合手段很少见,但在宗族的象征文化方面则呈现较显著的迹象。与华南的弗里德曼式的宗族相比,华北的宗族是表达性的、文化性的,或者说是意识形态性的。当然,从完备的宗族要素角度来审视,华北宗族是一种残缺宗族。  相似文献   

8.
在华夏民族的族谱文化中,首重支派信息,宗族序次皆以支派分。宗族清晰的传承理路,就是依靠行辈字派。行辈字派系普遍存在的宗法制度,并令大宗小宗百世不迁,是维系宗族繁衍与区别序列的主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农村传统宗族具有组织、协调、教育和文化等诸方面的功能;宗族功能有正负两方面的双重社会效应,其功能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新中国成立后,宗族的功能经历了超强社会控制与单一权威格局下宗族功能的萎缩、社会转型与多种权威互动格局中宗族功能的复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宗族功能向城市延伸的历史变迁;对宗族的功能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使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节奏合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莞古村落基本情况的分析,认为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不能脱离其历史文化传统,要充分利用古村现有的社会、民俗与人文因素,尤其是传统社会的整合与运行机制。作者认为,宗族及宗族文化是古村保护的积极力量,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古村文化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宗族伦理与古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创造了长期悠久的光辉历史文化,是和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和谐、稳定、凝聚、统一的条件分不开的。宗法制度和宗族伦理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文章论述传统宗族的孝友礼义、亲亲尊尊等伦理在构建古代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特点和影响,并探讨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的父权家庭与权威人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对中国传统社会基本人格结构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宗法制父权是塑造传统人格结构的主要文化制度形式。宗法制父权家庭塑造了传统社会基本人格结构———权威人格。  相似文献   

13.
家族法是古代中国宗法制度发展的产物,作为封建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起着管理宗族、辅助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家族法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起源于宗法浓厚的奴隶社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家族法的雏形,隋唐以后至清代逐步成熟直至完备。家族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封建伦常秩序、财产关系、婚姻继承、祭祀、族谱及惩罚等。  相似文献   

14.
村落家族势力是中国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现象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外观形态。迄今为止,家族势力仍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就桂东南(主要以玉林市为例)农村家族活动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孝道是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进程中一个共有的文化现象,由于中国私有制不发达,在进入文明社会时走的是“家”“国”合一的“维新道路”,逐步确立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奴隶制宗法等级制度,孝道就是基于此而得以发展,既要“事死”也要“事生”,并且服务于宗法等级社会的需要而逐步伦理政治化了。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宗族几经变迁,尤其是20世纪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在此阶段,农村宗族的定位如何,农村宗族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以及当前农村宗族复兴的原因,这些问题都需要密切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对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宗族和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同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东亚社会 ,在社会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社会对于儒学的取舍和吸收的重点不尽相同 ,日本突出的是集团的概念 ,而中国更为突出家族主义 ,在多元一体格局中 ,汉族是凝聚的核心。西方很多社会人类学的理论未必一定适合东亚社会 ,与同质化、一体化、一元化相比 ,人类学更强调地方化、本土化、异质化  相似文献   

18.
宗法制在中国盛行数千年,宗法思想则影响至今。传播媒介在宗法社会演变中一直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纳入西方现代化进程以后,传媒潜在地扮演了颠覆宗法社会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家族的概念及其特征、穆斯林家族社会组织的特点、穆斯林家族社会的信仰、穆斯林的习俗对家族的制度和维护,并就中国家族文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闽西客家社会从客家民系形成伊始,就在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原南迁汉族移民的导演之下,按照北方中原的社会模式,沿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向前推进.由于闽西地区相对闭塞,封建政权的统治大多鞭长莫及,闽西客家社会的家族和宗族组织更富于基层政权色彩,表现出独特的宗法制特征.进入当代社会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急促脚步,闽西客家的宗法制遗风遭遇急风骤雨的冲击和荡涤.考察其兴衰荣损的轨迹并分析其原因,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