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是生态地质环境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进行区域地质环境合理开发的前提.本文系统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概念、以及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内容、基本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探讨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性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运用环境学,生态学,地学等理论基础和方法,在分析了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关系、探讨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深刻的分析系统安全与系统健康和胁迫的关系,建立了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估的基本模型,并以本文建立的生态地质环境评价基本模型为指导,突出地质环境系统因素的重要作用,构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水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将水土资源的保护利用实践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应用水土保持技术与措施的生态治理、知识普及和景观体验等功能开展研学旅行,是当前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土保持主要技术与措施具有生态性、科技性和教育性的特性,其内涵与载体具有生态美、科技美和知识美,即形成水土资源的水土之美.基于水土之美,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开发的案例地,研究开发体现水土之生态美、水土之科技美和水土之知识美的研学旅行项目,以探索依托水土资源进行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受频繁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山西汾河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急剧恶化,对流域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土壤盐渍化、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质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土壤沼泽化和沙化也正在发展蔓延.为了遏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势头,促进山西经济、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建立汾河地质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数学模型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将山西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划分为3个大区,28个亚区,并系统分析了汾河流域28个亚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揭示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内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西部茫崖含油气区、北缘含油气区和东部三湖天然气区.盆地内荒漠、盐碱广布,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油气藏开发时产生的污染源可归纳为三类:气态污染源、液态污染源、固态污染源.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环保技术可分为五大类:物理改性处理法、化学改良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废物综合利用法、生物降解处理法.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盆地内的油气藏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必须走资源开发的"生态矿业"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保护的角度出发,依据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评价体系,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设计实现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系统.系统集成水质评价、水生态评价、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等模块,实现了对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的评价管理,提高了流域水生态管理在空间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流域管理组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水生态承载力概念辨析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态承载力是近年来所提出的新兴科学概念,对于衡量水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水生态承载力研究向系统化、标准化发展,文中通过文献调研回顾了水生态承载力发展进程,针对其概念不清与指标不一问题,基于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性科学辨析并界定了水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采用"目标-准则-指标"层级框架,经代表性指标频度分析与专家经验判断构建了由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4大核心功能构成的水生态承载力推荐指标体系。最后,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实践方面提出水生态承载力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研究将为水生态承载力的科学评价、优化调控及其管理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盐湖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湖资源是柴达木盆地的主要优势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柴达木盆地如何在盐湖资源的开发中协调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中水资源的用量分配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在研究柴达木盆地盐湖区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以维持盐湖现有水位不变为原则,根据流域水量平衡的原理,对理想状态下各主要盐湖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是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体,是生态经济系统内水资源价值的真实反映.从水的资源特性出发探究水资源价值的根源和形成机制,给出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的内涵和构成.运用能值分析原理,研究建立了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的能值分析框架,以实现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度量,为水资源合理利用决策和价值核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南低山-浅丘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以内江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监测和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对内江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各因素间的协同机制展开研究。通过对影响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生态条件、自然地理和基础地质等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内江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线性加权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对内江市生态地质环境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和叠加分析,建立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结果表明:内江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较好区域占全区面积的23. 9%,良好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48. 5%,中差区域占全区面积的27. 6%,且多分布在西部和东南低山地区。该研究结果对改善该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综合自然灾害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重庆市自然灾害较为严重 ,不仅灾害种类较多 ,而且影响范围很广 .根据重庆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受灾程度、类型组合及排序、以及各区县防灾抗灾能力等 ,将重庆市划分为 4个综合自然灾害区 .各区按其内部差异再划分出 7个灾害亚区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各灾种的分布、组合、危害、防治的地区差异 ,以指导各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象灾害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中影响最广,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类型。通过分析,总结出重庆市气象灾害虽然类型多,但以旱灾和洪涝灾害为主;雾害也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重点分析、阐述了重庆市旱灾及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形成机制,以掌握重庆市旱灾、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分布规律,为有关部门在制定制旱防洪措施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系统论的方法,论述了世界陆地灾害的地理特征,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了陆地灾害的预防措施,为最大限度减轻陆地灾害损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气象灾害度分析广西的气象灾害,划分气象灾害年型,得出广西各地的历年平均气象灾害度为:0.189~0.277;广西的气象灾害年型以少、中灾年型为主;70年代广西各地的气象灾害度值均小于60年代和80年代,70年代广西处于相对少灾时期。  相似文献   

15.
福建台风灾害链分析——以2005年"龙王"台风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结合台风的风情、雨情、水情和潮情等特点,构建了福建台风大风、台风暴雨洪涝和台风风暴潮3个串发、并发性灾害链模式.对2005年"龙王"台风的分析表明:登陆台风受山脉抬升和北方弱冷空气双重影响再次强降水,地势西高东低且地表破碎、海岸曲折且山地性河流发育等是灾害链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灾情随灾害链过程放大,受承灾体脆弱性累积加重.提出沿海区防御大风和风暴潮、河流下游防御洪涝、山区防御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区域模式,为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邱新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2):6516-6525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气象防灾减灾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当前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模型参数多依靠专家打分,人为因素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了"制定承灾体易损性分类体系→构造承灾体易损性判断矩阵→计算承灾体易损性参数"的定量确定承灾体易损性参数技术方法。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干旱和暴雨洪涝各4次灾害过程,分别计算了经济易损性参数和人口易损性参数。结果表明:同一灾种历次灾害过程确定的承灾体易损性参数相对稳定,承灾体易损次序完全一致,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一灾种承灾体的经济易损性参数和人口易损性参数差异明显,不同灾种的承灾体易损性参数存在差异显著。通过承灾体易损性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出灾害与承灾体之间的内在作用规律。承灾体易损性空间分布与地方社会经济结构有关,就潍坊市而言,干旱灾害的经济易损性承灾体以旱地为最大,其次为林地,再次为草地;人口易损性承灾体以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为主,其次为旱地。暴雨洪涝灾害的经济易损性承灾体以旱地、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为主,且其经济易损性程度相当,林地的经济易损性也不可忽视;人口易损性承灾体主要为农村居民点和城镇用地,较干旱灾害更为集中。可为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灾种承灾体易损性提供定量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灾难多发以及信息系统在应对突发灾难时的滞后性、低效性,费用的高昂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灾难预测的信息系统自恢复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基于灾难特征值的预测以及灾难突发时的警报、控制;实现了基于服务序列号的日志记录;结合国务院应急预案,提出了一套处理灾难的流程;利用远程唤醒(WOL)等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的业务连续性的保障。该方案流程模块化,针对性强。经实例演练,证明其恢复性能佳,具有较高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8.
号称"中国首部超级灾难大片"的《超强台风》在取得不错票房成绩的同时也招来了一片责难的声音,使得它不得不陷入一种尴尬之中。对这一尴尬,我们可以从灾难片与灾难、灾难片与人、灾难片与主旋律三个层面来具体阐述背后的复杂原因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福建沿海地区是福建经济最发达地区,同时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本文广泛收集历史上发生的重要自然灾害事例,从中分析得出福建沿海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特点及危害。并对形成自然灾害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自然灾害特点,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昆明地区地学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昆明地区地学灾害的主要现象,以灾害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了减轻灾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