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大学生被试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以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和信任量表为工具,对28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IE量表总分没有发现在年龄,年级和性别上的显著差别;男女生在信任量表上的得分显示,在总分和D分两项分别发现有显著和非常显著的差别;二量表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性,即大学生内控性越强,信任程度、可依靠性和信赖度越高。大学生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且内控者比外控者有更高的信任性。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聋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同伴关系问卷以及儿童孤独感量表对重庆市6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31名聋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聋生在人际信任、同伴关系以及孤独感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住校与非住校聋生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住校聋生的同伴关系得分显著高于非住校聋生;人际信任与同伴关系和孤独感均呈显著负相关,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会因为聋生的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在男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起着中介效应,而在女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不成立。结论:人际信任通过同伴关系的中介和性别的调节对聋生的孤独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29名高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马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孤独量表,对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社会支持状况与孤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比乡村低,男生比女生高;(2)社会支持在性别城乡维度上差异不显著;(3)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乡村学生高于城市;(4)人际信任程度与社会支持状况呈显著负相关,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信赖他人量表(FPS)对民族地区的494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民族地区高中生人际信任状况.结果表明: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总体信任程度偏高,学生中存在高信任和低信任组,差异极其显著;不同年级、民族、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的人际关系在校际、是否单亲家庭上存在差异,且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情绪理解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年级的调节作用,为提高听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建议。方法:采用调查法研究四到六年级的64名听障儿童和88名健听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和情绪理解能力。结果:1)健听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听障儿童;2)情绪理解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在听障和健听儿童中的模式一致;3)年级对情绪理解和社会适应的调节作用显著,在四年级时情绪理解不影响社会适应,从五年级开始,随着情绪理解得分的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结论:听障儿童的情绪理解和社会适应水平与健听儿童之间存在差异,但并未出现发展阶段的落后。研究结果显示:在听障儿童社会适应的干预中,教育者应注重情绪理解的作用,抓住与社会适应密切相关的反思情绪的快速发展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前晚期儿童同伴接纳与心理理论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同伴提名法将77名5-6岁幼儿分为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并采用意外转移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和故事叙述任务逐个进行测验。结果:(1)同伴接纳类型依高到低分别为一般型占55.8%,被忽视型占18.2%,受欢迎型占14.3%和被拒绝型占11.7%;(2)高TOM的被试占59.7%,TOM任务不存在性别差异;(3)受欢迎型幼儿的TOM任务成绩最好,被拒绝型幼儿的成绩最差;(4)同伴接纳类型与TOM总成绩存在极显著负相关;(5)幼儿心理理论水平能预测其同伴接纳类型。结论:学前晚期儿童具有较高的心理理论水平,其同伴接纳程度对心理理论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卡特尔 1 6PF问卷对中师生的人格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1、中师生既表现出热情开朗、聪明富有学识、想象力丰富、社会判断能力不强等人格特点 ,又表现出焦虑抑郁、紧张困扰的一面。男女相比 ,女生更为热情开朗、信赖随和、天真坦率 ;而男生则更加紧张困扰。 2、中师生的学业总评成绩与兴奋性F存在显著负相关 ,与有恒性G存在显著正相关 ,而文科成绩与有恒性G和幻想性M有显著正相关 ,理科成绩与乐群性A、聪慧性B、兴奋性F、内外向X2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福利院儿童与普通儿童孤独感和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量表法和访谈法,对福利院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孤独感和人格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福利院儿童较普通儿童有更为强烈的孤独感体验;(2)福利院儿童在精神质和情绪性上均明显高于普通儿童;在内颇性上辐利院女童比普通女童更强。建议加强对福利院儿童的关怀、干预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听力障碍等残障大学生的人数也与日俱增。听力障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其自身学习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听力障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听障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女生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听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一大二听障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城市听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10.
西藏大学2008级新生心理素质普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次普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人际信任量表三种工具,对西藏大学2008级新生1850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得出结论:(1)6%的大学生需要进一步检查;(2)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分和除敌对之外的各维度上的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男大学生的得分;(3)在恐怖和精神病性两个维度上不同民族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4)在精神病性维度上不同出生地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5)不同性别和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6)不同性别和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学聋生的课外书阅读率、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资源掌握情况,本研究通过网络调查了我国29个省(区、市)的370名中学聋生。研究结果发现:中学聋生课外书阅读的兴趣存在一定提升空间,课外书的阅读率不乐观,阅读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男性、高中阶段的、听力残疾严重的聋生课外书阅读率分别显著低于女性、初中阶段的、听力残疾较轻的聋生;散文小说、人物故事、漫画故事是中学聋生最喜爱的三类课外书;学校和家庭是中学聋生阅读课外书的两个核心场所,但其学校和家庭的阅读环境还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优化中学聋生的课外书阅读情况,从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否独子、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人际信任与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FF1、MF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与父母惩罚严厉(FF2,MF4)和拒绝否认(FF5,MF3)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聋人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聋人群体的语言、心理、行为、习俗的集中反映。中国应该积极地研究和发展聋人文化。作为传媒文化的一部分,特殊教育期刊与聋人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对建设聋人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与作用,应该正确面对聋人文化的批评,积极地宣传聋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推进手语和聋人视觉艺术的研究,促进世界聋人文化与中国聋人文化的结合,提升聋人群体的教育品质和生活品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教育是聋教育最关键的核心问题,因而聋生写作能力一直备受聋教育工作者关注。本课题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对以中州大学为主的聋人大学生的作文现状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作文过程中的主要层面和相关环节。结果表明:多数聋生有写作文的愿望,但普遍存在作文基础知识的缺乏、对手语干扰认识的偏颇等问题。有鉴手此,结合课题研究提出建议及对策,为高校聋生的作文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人际信任量表(ITS)为研究工具,调查80后与9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现状,结果表明:我国80后与9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度处于偏低水平、社会信任低于特殊信任,8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度显著高于9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度;80后与90后群体中,女性的人际信任水平总体上高于男性,特别是在社会信任方面差异更为显著;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户籍的80后与90后群体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身份的80后与90后群体在特殊信任、人际信任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非学生(职场青年)的特殊信任显著高于中专生.  相似文献   

16.
将语音信号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聋儿言语训练中,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适合聋儿使用的言语康复训练系统。根据聋儿言语训练的特点以及语音的声学特征和生理特征的关系,基于语音特征视觉反馈的训练方式,提出了目标训练法和对比训练法。针对聋儿的发音异常和构音异常,设计了从基础训练、构音训练到清晰度训练的计算机言语辅助训练模块。该系统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进行了初步临床实验,在中班和大班聋儿的训练上取得较好效果。实验表明根据目标训练法和对比训练法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训练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聋儿的发音异常和构音异常。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特质进行实证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人格特质对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因此良好人格特质的塑造要借助于有针对性的人际关系训练,在精神质人格特质方面应该注重人际交友技能的训练,在神经质人格特质方面注重待人接物的训练,在内外向的人格特质方面则侧重与异性的交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人际关系问卷及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5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查了父母教育方式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父母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下的大学生在交谈、交友、待人接物三个因子和人际综合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接受其他教育方式的大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不同的父母教育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父母亲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民主型教育方式有助于减少大学生人际困扰的出现,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多家IT企业的403位职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以及对某IT公司的个案研究发现:IT科技工作者在身心健康方面呈现高压力、高焦虑、高幸福感、低抑郁、低倦怠的“三高两低”的特点;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工作负荷及职业生涯发展这两方面;在影响身心健康的人口学因素方面,年龄和婚恋状况对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36~40岁的员工处于高压力、低身心健康水平、低幸福感的状态;已婚或有稳定交往对象的员工压力、身心健康水平、幸福感水平优于离异或无稳定交往对象的员工;在个人性格特点方面,高进取心、高进攻心的A型人格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乐观、坚韧、自我效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都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在外部因素方面,组织氛围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组织氛围越好、员工压力感越低、身心健康越好、幸福感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