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盐藻一直以来都被作为研究植物耐盐的模式物种,对其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本文综述了对盐藻耐盐的主要研究文献,包括盐藻分类,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递进式的阐述了盐藻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盐藻耐盐的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并提出盐藻耐盐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盐藻一直以来都被作为研究植物耐盐的模式物种,对其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本文综述了对盐藻耐盐的主要研究文献, 包括盐藻分类, 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 递进式的阐述了盐藻的研究现状, 并着重介绍了盐藻耐盐的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 并提出盐藻耐盐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盐藻具有极强的耐盐能力,是研究植物耐盐机制的模式系统.为了对其耐盐机制进行深入的 研究,以pCC1BAC为载体,构建了盐藻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该文库共有9 216 个转化子,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55 kb,以单克隆形式保藏在96块96孔板中,并建立了四维P CR基因筛选体系,可以通过4轮PCR快速筛选获得阳性单克隆.根据本实验室分离到的两个盐 藻基因的cDNA序列( DvSPT2和DvTPSP )设计引物,通过PCR从该文库中各筛到4个阳性BA C克 隆,说明该文库能有效用于分离盐藻基因的基因组序列,据此推测该文库约覆盖4倍盐藻基 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4.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是世界上最耐盐的一种单细胞真核绿藻,可在含0.1~5.0mol/L NaCl的培养液中正常生长.盐生杜氏藻细胞内的主要调渗物质是甘油,在甘油代谢途径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是一个关键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杜氏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细胞质和叶绿体中都存在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同工酶,且叶绿体上的同工酶与渗透调节作用直接相关,为了解D.satina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同工酶的细胞定位和分布,我们通过冰浴超声波破碎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盐生杜氏藻的完整叶绿体,用相差显微镜镜检、酶的活性分析等方法对其完整性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植物耐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植物的耐盐机理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作物耐盐性等方面,对近年来植物耐盐研究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耐盐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作物耐盐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从作物耐离子胁迫、耐渗透胁迫和细胞编程性死亡调节三个方面概述了作物耐盐的生理生化机制;介绍了目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与植物耐盐相关的基因,并根据作物的耐盐机理,对这些与耐盐相关的基因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了转耐盐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其转基因植物的耐盐生状况,并提出了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植物耐盐性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态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两组不同质量浓度的稀土硝酸镧、硝酸钐对杜氏盐藻生长及其叶绿素积累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分别得出适宜于盐藻生长的稀土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硝酸镧质量浓度为2mg/L、硝酸钐的为20mg/L时的促进作用较同组其它浓度稍明显;分别观察370nm光激发叶绿素a和460nm光激发叶绿素C的荧光峰值曲线,硝酸镧和质量浓度为60mg/L的硝酸钐对盐藻培养后期叶绿素a的积累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2种稀土均加速了盐藻中叶绿素C的消耗.  相似文献   

8.
对已筛选出的小麦耐盐细胞系的耐盐稳定性进行有关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耐盐细胞系脯氨酸含量不仅稳定,而且高于对照;SOD活性在耐盐系增加,耐盐系对一定的盐浓度损伤DNA修复能力大于对照系,耐盐系RNA和蛋白质合成量分别是对照的5.4和4.5倍,并对小麦耐盐性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台南盐田中嗜盐和耐盐菌群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2002年冬春夏3季在连云港台南盐场取卤水和底泥样品,对嗜盐菌和耐盐菌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盐度(6.6%-32.3%)盐池中栖息着不同的菌群,夏季嗜盐菌和耐盐菌数量较高,主要以盐单胞菌属、海球菌属、盐水球菌属等非芽孢菌为优势菌,低盐度(6.6%-9.9%)池中耐盐菌数量高于嗜盐菌,中盐度(13.8%-17.4%)池中耐盐菌数量接近嗜盐菌,高盐度(20.2%-32.3%)池中主要为极端嗜盐菌.此外,底泥中嗜盐菌和耐盐菌的数量一般高于卤水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土壤盐渍化的日益加剧,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人们从改良盐渍土和植物耐盐育种两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现有植物物种进行耐盐性筛选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创造新的耐盐品种是进行植物耐盐育种的两种主要方法.随着对植物耐盐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培育高效耐盐作物品种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植物耐盐突变体筛选、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转基因研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西藏扎布耶盐湖生物区系的组成,共有22个属,其中藻类为14个属,动物为8个属,根据对湖中水样的分析,该区系生物资源极为贫瘠,无盐藻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植物抗逆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抗逆性机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对植物适应逆境机制的研究从生理水平步入分子水平,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分子水平上解释植物适应逆境的机制及获得各种抗逆基因,用于作物的抗逆育种。在各种非生物胁迫逆境中,干旱胁迫、盐胁迫、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就植物在抵御干旱、盐、低温胁迫等三方面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13.
在已克隆的盐藻(Dunaliella salina)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基因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经高盐、厌氧、磷酸盐以及氧化等不同外界胁迫条件下该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同时监测了盐藻细胞甘油合成的动态变化.对比酿酒酵母的GPD基因,发现D.salina GPD基因受高渗诱导,同时D.salina细胞内可能存在多个形式的GPD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下盐藻特异表达基因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盐碱、干旱、极端温度等逆境条件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以抑制消减杂交及差式库的筛选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在高渗胁迫下特异表达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比较长期(1周,LS)及短期(16h,SS)NaCl胁近条件下基因表达情况,前者克隆到2个特异表达片段,后者也有2个。通过测序及Gene 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均未有可靠的同源性结果。可以初步认为,以上得到的4个cDNA可能是新基因或此片段不在保守区内。  相似文献   

15.
探讨国内外关于植物吸收多环芳烃(PAHs)的途径、PAHs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对PAHs胁迫的生理响应,以及PAHs污染的植物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目前的研究缺乏植物对PAHs胁迫响应的生物化学、分子机制的新途径,且现有的植物修复方法存在生物量较低、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等缺点.最后,进一步展望值得探究的相关技术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稻镉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Cd)是重要的土壤污染物且极易被水稻吸收,对水稻造成毒害.开展水稻耐Cd性研究已成为当前水稻育种的重要课题.文章综述了Cd对水稻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及水稻耐镉性的生理生化机制、遗传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开展水稻镉耐性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以及后续的大规模基因工程都必将依托于高效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因此植物遗传转化体系越来越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遗传改良的重要技术基础.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本文介绍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一种单细胞的盐生杜氏藻为实验材料,利用化学和机械的方法破碎细胞,然后梯度分离细胞核,用盐酸抽提细胞核蛋白质,并与小牛胸腺组蛋白相比较。用SDS-PAGE分析测定所得的碱性蛋白发现盐生杜氏藻核中有三条碱性蛋白带,两条蛋白带与H3与H4相对应,另一条分子量很小。  相似文献   

19.
粗糙脉孢菌及其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是一种多细胞丝状真菌,也是一种重要的真核模式生物,它在现代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粗糙脉孢菌的生理特性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重点阐述了粗糙脉孢菌在发酵工业生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