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种提高并行共焦显微测量重复性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行共焦测量是利用微透镜和小孔列阵产生一个二维点光源阵列,实现对物面上一个二维阵列物点的同步共焦测量。传统的共焦显微测量系统对三维形貌进行重构,是通过搜索各个轴向扫描图像中光斑光强极值点的位置来获取三维轮廓,轴向扫描间距的选取对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的影响很大。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先对各物点的轴向光强采样值进行线性拟合,再由拟合得到的直线确定最大光强所对应的轴截面位置,这样可以在较大的轴向采样间距下获得较高精度的三维轮廓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数据处理方法,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精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工程项目实施前,确定工区地下空间分布详情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三维高密度电法观测系统的布设难度大,使用常规电法仪进行采集耗时较长,在真实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难度大。利用并行电法采集技术,可以达到高效采集数据的目的。为准确查明某磷石膏堆场下部及周边可能形成渗漏管道的区域的三维形态,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采用并行电法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测区内真三维观测系统下的三维电法勘探数据体,然后对数据进行带地形三维反演处理和解释。结果表明:三维并行高密度电法探测场地地下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次现场探测共圈定了5个异常区。与钻孔揭露资料吻合,为后期指导防渗帷幕施工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测量技术的一次革命,使测绘数据的获取方法、测绘技术服务能力与水平、数据处理的方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Optech CMS在矿山采空区中采集数据有普通测量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结合CMS在某矿山采空区应用实验,本文介绍CMS的外业数据采集步骤、内业数据处理的流程、三维建模的方法,以及点坐标查询、模型体积查询及数据输出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树木靶标外形轮廓等的外形探测问题,介绍一种可移动式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将激光雷达搭载可移动的车载平台,通过激光雷达扫描获取距离数据和车载扫描平台的位移数据完成空间三维信息的采集。借助串口通信将数据发送至上位机,经Visual studio 2008设计编写的数据处理软件,最终在上位机可实现实时描绘平台激光雷达所在剖面的空间轮廓。采集获取的三维点云数据可为物体的三维建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利用共焦成像原理实现微米级的三维轮廓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光学成像透镜取代显微物镜,以针孔阵列(500×500)取代单针孔,实现了全场并行共焦测量.在数据处理上,采用了内插值三维重构算法,以及二次曲面拟合的系统误差校正算法,可以在较大的采样间距下获取较高的测量精度.实验表明,系统的最大横向测量范围为5mm×5mm,横向测量精度约为13μm,纵向测量精度约为5μm,因此可大大提高测量视场及测量速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差动共焦的并行三维形貌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并行共焦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基于差动共焦原理,提出了一种全场非扫描三维形貌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利用微透镜阵列产生的二维点光源阵列来实现并行全场共焦探测;反射光路采用差动设计,使用两个CCD同步测量离焦光斑强度信号。通过使用光斑光强差动算法,可以有效抑制光源的噪声和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差动共焦特性曲线中的线性关系,实现在较大采样间距下获得较高的轴向分辨率。实验证明该检测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基于移动机器人双目视觉井下环境三维重建中关键的空间点的重建问题,采用模拟数据实验方法和实际双目系统采集的实际场景图像数据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平行双目视觉系统的成像规律,提出了对双目视觉系统采集的图像对进行平行极线约束的校正方法以及由两幅图像对应点计算图像上的像点所表示的场景空间点的空间坐标,从而实现空间点的重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井下巷道的视觉测量、三维数据获取以及井下巷道环境的三维重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的三维超分辨率成像特性,通过实验论证了在理论分析上所具有的三维超分辨率成像特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显微系统可以成高分辨率的二维层析图像并重构成三维图像.  相似文献   

9.
三维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线路优化设计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优化设计等工作内容。GPS和IMU的数据融合极为方便,所以经后期地面数据处理后,即可获取地面的三维数据。实践证明三维激光雷达技术,用于高速公路线路等工程优化设计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打破了传统设计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光子共焦荧光显微系统可以突破传统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分辨率极限,提高厚荧光物三维扫描的横向及轴向分辨力.基于共焦荧光显微原理和菲涅耳衍射公式,分析了反射式双光子共焦荧光显微系统的三维光学传递函数.讨论了在实验条件下,共焦模块参数对双光子共焦荧光读取分辨率的影响.双光子共焦荧光系统采用的共焦小孔半径为3.92 μm时,其层析能力比采用78.4 μm共焦小孔的系统提高了1.56倍.通过已知尺寸荧光物的双光子共焦荧光成像实验,验证了共焦小孔直径与系统横向及轴向分辨率的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检测原理无损地显示人体内部形态结构的三维体积成像技术,具有操作安全、使用灵活、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以及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本文从三维数据的采集技术、三维成像的图象处理技术、三维图象显示技术、专用三维成像处理系统以及其它创新方面分析了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三层C/S模式是基于Web的DBMS服务,与常规的C/S模式相比,具有简便性,灵活性和瘦客户等特点,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了基于三层C/S模式的公安旅店业管理系统,详细讨论了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包括数据库设计,三层C/S模式的实现以及图像采集与处理,数据实时归并,动态查控等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已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沥青路面微观形貌常用检测方法的不足,融合显微视觉的局部放大特性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显微视觉的沥青路面微观纹理三维重构方法。根据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建立显微视觉三维重构数学模型;利用立体显微镜采集序列图像,对图像进行插值处理和阈值分割,并提取光条中心线;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实现表面三维重构。与基于聚焦深度的沥青路面微观纹理三维重构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光照均匀性无特殊要求,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三维直观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提出的压缩感知理论将信号采样和压缩同时进行,突破了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限制,为低采样高分辨率成像提供了可能.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压缩感知成像算法,采用并行处理策略对CMOS图像传感器A/D转换前的模拟像素矩阵进行压缩采样,减轻了A/D转换模块的负担,大大降低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功耗,并且该算法实现电路简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测量值的获取,利用TVAL3算法重构的图像主客观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NMOHEMS剖面探头主要用于快速获取海洋水文剖面资料,剖面探头投放后,运动时间和下落距离关系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剖面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玻璃水箱和水库2种环境下,分别设计实验方法。在玻璃水箱实验中,利用高速摄像记录不同质量剖面探头的下落过程,编写图像处理程序、完成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水库实验在船上进行,自主研制水面实验装置,对影响因素进行修正,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剖面探头稳定下落时的雷诺数在104~105范围内,针对这一特点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阻力系数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可为NMOHEMS系列化探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共焦扫描显微成像系统( C S O M) 是以共焦原理为基础,集扫描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一体的高精度的成像系统。系统空间滤波器孔径大小和探测物体的离焦量大小都会影响系统的成像质量,这反映了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 O T F) 有着明显的变化。导出了 C S O M 系统的部分相干 O T F,并给出了不同离焦量的 O T F 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洋大面积测温航空遥测技术,研制了一块数据采集与MDR-Z80计算机的接口.其中设计了电原理图和相应的软件.该接口电路由于全采用Z80-CTC芯片,对采集时间、计算延时等参数极为灵活,大部份自动采集均靠硬件实现,因而使CPU占用时间极少,这对于一般的芯片组成多通道的采集极为有用.软件用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结合编程,使采集与输出易于实现,同时也是一种实用的测试接口.  相似文献   

18.
铁谱磨粒数字特征分析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铁谱磨粒数字特征分析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大量提取磨损状态信息与减少主观因素影响的矛盾。系统分为基本操作、图像预处理和特征参数3个模块。文中对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算法作了介绍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一种利用光测图像获取目标空中飞行姿态的方法,对高速电视获取的目标图像进行预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检验了姿态获取方法的可行性。人工模拟炮弹目标的试验结果证明了该图像提取方法简单易用,通用性较强,提高了参数测量的精度,为姿态获取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