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IgA肾病39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IgA肾病(IgA N)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98年1月~2005年3月间肾活检诊断的IgA N 390例进行临床和病理类型分析.结果:390例IgAN发病年龄以21~40岁为高发,占59.2%(231/390).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尿检异常最常见,占198例(50.8%),其次是肾病综合征59例(15.1%)、复发性肉眼血尿57例(14.6%)、慢性肾炎49例(12.6%)和急性肾炎25例(6.4%).病理类型以局灶性病变为主(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为135例(34.6%)、46例(11.8%)),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8例(40.5%),肾小球轻微病变26例(6.7%).结论:IgA N在青壮年期发生率高,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尿检异常为主,病理变化以局灶性病变(硬化和增生)为主,定期尿检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和干预治疗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Ⅱ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肾病肾脏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与非糖尿病肾病脏病变(NDRD)的临床特点,对30例行肾活检明确诊断为NDRD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肾功能及眼底病变与68例DN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0例NDRD患者中IgA肾病最常见10例(33.3%),其次为膜性肾病(MN)(8例),高血压性肾损害(5例),间质性肾炎(4例),微小病变,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各1例)。临床上症状则视网膜病变明显增多。由此可见约有1/3Ⅱ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患者为NDRD;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尿蛋白时否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鉴别NDRD的重要指标;有时单靠临床指标很难区分两者,并难于明了NDRD的具体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肾活检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程度蛋白尿及伴有肉眼血尿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61例经肾活检确诊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根据尿蛋白量分为A组(≥2.0g/24h),36例,B组(<2.0g/24h),125例。将伴有肉眼血尿的患者44例,列入甲组,其余117例列入乙组。按Lee氏分级标准将肾脏的病理改变分级,采用Katafuchi的半定量标准作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病变评分,对A、B组和甲、乙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血白蛋白(ALB)明显低于B组(P<0.01),血红蛋白(Hb)低于B组(P<0.05)。肾小球总分、肾球性硬化、肾小管总分明显高于B组(P<0.01),肾血管总分高于B组(P<0.05),A组的病理分级明显高于B组(P<0.01)。甲组较年轻(P<0.05),收缩压、舒张压低于乙组,(P<0.01、P<0.05),病理总分、肾小球总分、肾血管总分低于乙组(P<0.05)。结论:蛋白尿可加重小球硬化、节段损害及小管间质损害,是IgA肾病慢性进展重要因素之一,小管间质损害可使血红蛋白下降;伴有肉眼血尿者血压水平、肾脏血管病变程度较低,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观察分析口服CsA治疗26例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为为5例,微小病变8例,系膜增殖并局灶性硬化2例)的疗效,在强的松减量的过程中,给以CsA口服,按5mg/(kg.d)疗程3~6个月,并监测血浓度,26例患儿经治疗后,住院期间(1个月)尿蛋白转阴者21例(80.77%)尿蛋白减少者3例(11.54%)无效者2例(7.69%),总有效率达92.31%,(t=5.234,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住院确诊的4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病例(ARF组)和同期住院的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3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RF组病人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浆白蛋白浓度、血肌酐浓度、血尿素氮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分析ARF组中、重度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RF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于对照组(P<0.05);肾间质改变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ARF组D-二聚体阳性率较对照组增多(P<0.05);血浆纤维蛋白定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PNS合并ARF病人肾小球病理改变较重多伴肾间质病变、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及血浆白蛋白浓度较低等.因此,对PNS合并ARF者宜尽早行肾穿刺活检术,以便明确其病理类型,根据病理特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大大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探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测定对~(18)F-FDG PET/CT发现直结肠FDG局灶性高代谢灶癌变判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56例意外探测到结直肠局灶性高摄取灶病例,同时行血清CEA测定,将肠镜及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组。各组血清CEA水平数据汇总后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计算血清CEA水平测定的诊断效率。结果表明:56例结肠局灶性高代谢病灶中,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出结肠癌及腺瘤共43例,阳性预测值(PPV)为76.8%;其中直结肠癌26例,腺瘤17例,其余13例(23.2%)为炎性及生理性改变。结肠癌组、腺瘤组及良性病变组(炎性和生理性摄取)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15.0±17.1)μg/mL,(2.23±0.96)μg/mL,(2.51±0.90)μg/mL,恶性病变组与腺瘤组及正常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8.277,P=0.001。结肠癌组与癌前病变组及生理及炎性组之间P值分别为0.001和0.001。血清CEA水平探测局灶性浓聚灶结肠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4.6%、83%和83.9%。说明~(18)F-FDG PET/CT偶然发现结肠局灶性高摄取病灶中癌前病变和恶性病变阳性率很高,血清CEA水平对局灶性直结肠偶发FDG浓聚灶的恶变诊断具有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住院确诊的4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病例(ARF组)和同期住院的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3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RF组病人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浆自蛋白浓度、血肌酐浓度、血尿素氮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分析ARF组中、重度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RF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于对照组(P〈0.05);肾间质改变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ARF组D-二聚体阳性率较对照组增多(P〈0.05);血浆纤维蛋白定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PNS合并ARF病人肾小球病理改变较重多伴肾间质病变、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及血浆自蛋白浓度较低等。因此,对PNS合并ARF者宜尽早行肾穿刺活检术,以便明确其病理类型,根据病理特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大大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在中国人群中,端粒缩短以及相关衰老因子与人类IgA肾病发生进展的关系。创新要点:目前的研究发现,端粒功能缺陷是限制分裂增殖、细胞衰老的重要分子机制。它不仅仅与衰老相关,而且在疾病的发生、进展过程中都有直接影响。肾脏的正常衰老过程伴随端粒逐渐缩短,端粒功能缺陷可以加速慢性肾脏疾病进程,并伴随相关衰老因子cathelin相关抗菌肽(CRAMP)、延长因子-1α(EF-1α)、几丁质酶(chitinase)和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等表达增加。本项研究首次在中国人群中,揭示端粒缩短以及相关衰老因子与人类IgA肾病发生进展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双盲法,以IgA肾病患者(n=177)为实验组,以狼疮肾炎(n=50)、糖尿病肾病(n=30)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n=30)病人以及健康人(n=83)为对照组,通过定量荧光原位杂交(qFISH)检测了肾脏组织的端粒长度,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血液、尿液中的CRAMP、EF-1α、stathrnin的含量,运用几丁质酶试剂盒(CS1030)检测了血液、尿液中几丁质酶的酶活性,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了组织中CRAMP的表达情况。重要结论:端粒缩短和相关炎症蛋白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为IgA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证实为海马硬化的71例癫痫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MRI及18F-FDGPET/CT检查。比较这两种方法检出海马硬化的阳性率和准确定位率。结果: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阳性表现61例(61/71,85.92%),准确定位24例(24/61,39.34%),MRI对海马硬化阳性表现43例(43/71,60.56%),准确定位28例(28/43,65.12%)。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阳性检出率较MRI高,但准确定位率较MRI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MRI,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诊断有较高敏感性,但病变范围较广,特异性偏低。若联合两种检查手段,将更有助于癫痫灶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
芍药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血脑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观察芍药苷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及脑缺血神经病理改变症状、脑血流量的影响,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实验模型,以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病理组织学检查、血脑屏障通透性、脑血流量为指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1h再复灌3d后,应用芍药苷的各组动物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均得到改善,大脑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芍药苷对脑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大脑局部血流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肾母细胞瘤抑癌基因蛋白(WT1)在肾活检肾小球肾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法对40例肾小球肾炎组织及7例对照组肾组织进行TGF-β1、Caspase-3和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分析。结果:TGF-β1、Caspase-3、WT1在各种肾炎组织中均有表达,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的表达明显低于膜性肾病组(t=-4.131,P=0.002);Caspase-3在各组别中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1在大量高蛋白尿组表达低于非大量蛋白尿组(t=-2.130,P=0.046);其余组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1的低表达与TGF-β1、Caspase-3的高表达相关。结论:TGF-β1、Caspase-3表达的上调及WT1表达的下调与肾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蛋白尿和足细胞减少可能是肾脏病进展的预测因子及肾小球硬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柴胡皂苷-d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柴胡皂苷-d对一侧肾切除加单克隆抗体1-22-3注射造成进行性大鼠肾小球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18只大鼠一侧肾切除1d后,尾静脉注射单克隆抗体1-22-3造成大鼠进行性肾小球硬化。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第一组给生理盐水作对照,另外两组分别腹腔注射柴胡皂苷-d1.8mg和0.6mg/kg体重/d。在代谢笼内取大鼠造模后第1、4、8、14和21d尿液,并动态观察造模后第1、5、10、14和18d收缩压变化。21d后处死全部大鼠,进行血生化和肾组织光学显微镜检查,并利用RT-PCR和免疫荧光的方法分析了药物对炎症硬化因子TGF-β、I型胶原、"-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炎症细胞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表达与分布的影响。结果:柴胡皂苷-d在减轻肾小球病理损害的同时,抑制了TGF-β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和a-SMA沿鲍曼氏囊的分布。柴胡皂苷-d治疗组CD8 T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肾小球周围和肾小管间质的浸润也明显减轻。结论:柴胡皂苷-d能够有效地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可能与抑制了TGF-β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和炎症细胞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变化。方法:检测31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ADM水平,并分析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ADM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浆ADM水平与尿蛋白及尿钠的排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DAM显著升高,说明血浆ADM参与了患儿的病理、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DM水平与尿蛋白及尿钠的排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 60岁黑人妇女,因长期患有突限性甲状腺肿,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曾使用他巴唑治疗,并伴有周身水肿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日排出尿蛋白32克的肾病综合征,光镜与电镜检查,显示出膜性肾小球性肾炎第Ⅱ期,直接与间接免疫证明IgM与IgG,在标本中补体,甲球蛋白微粒与肾小球肾炎的免疫复合物是相同的,在甲状腺全切后11个月的追踪观察,其肾小球过滤无多大改变,可是却导致了蛋白尿的减少,我们认为这是在突眼性甲状腺肿中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与甲状腺抗原结合的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曲札茋苷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的保护作用,选用健康的雄性SD大鼠,通过单次注射盐酸多柔比星诱导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检测大鼠尿蛋白含量和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血肌酐的含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检测肾组织HMGB1、Desmin和Nephrin的表达和血清中IL-6和IL-8的含量。结果表明,曲札茋苷对肾病综合征大鼠蛋白尿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并对大鼠血生化指标和肾功能明显改善,减轻肾小球病理变化,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曲札茋苷对于肾病综合征的良好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肾病又通常分为缺血性急性肾衰(IARF)、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及其他。自由基医学为肾病的防治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近年来,前沿医学科学家的许多科学实验证实了在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有氧自由基(O_2和OH)的参与。如吴雄飞教授等进行了肾缺血一再灌注抗氧化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动态观察,采用兔  相似文献   

17.
小儿胡桃夹现象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与肾小球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6例经彩色B超确诊为胡桃夹现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6例存在胡桃夹现象患儿中8例不伴肾小球疾病,其中单纯性血尿7例,直立性蛋白尿1例;8例伴肾小球疾病,其中肾病综合征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例,迁延性肾炎2例,肾小球轻微病变1例。2)不伴肾小球疾病组及伴肾小球疾病组的患儿左肾静脉受压后扩张部与狭窄部静脉内径之比分别为4 64±1 15、4 03±1 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小儿胡桃夹现象可与肾小球疾病并存,是否与某一特定的遗传因素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因此对持续或反复血尿、蛋白尿,包括已确诊肾小球疾病患儿,建议做腹部彩色B超检查,注意是否存在胡桃夹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李雅请 《甘肃科技》2006,22(12):202-202,22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指糖尿病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原因。如何延缓或阻止DN的肾脏损害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本文报道甘肃中医学院2001年1月至2005年4月住院收治的33例DN,以期提醒临床医生早期防治DN。  相似文献   

19.
脂蛋白肾病一例报道及其超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一例脂蛋白肾病,并分析其超微结构特点. [方法]分析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以及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该病例经病理检查,结合临床特点证实为脂蛋白肾病. [结论]诊断脂蛋白肾病除根据临床表现外,还应结合光镜病理和超微病理特征,而毛细血管袢中广泛性脂蛋白栓子形成及ApoB、ApoE染色阳性,是诊断的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的全数字化乳腺患者X线征象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2例经真空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X线表现:微细成簇钙化3例,其中1例合并局灶腺体致密;1例仅表现为局灶腺体致密.8例早期浸润癌患者X线表现:微细成簇钙化6例,肿块3例,局灶腺体致密2例,局部结构扭曲2例.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结合真空穿刺活检是诊断早期乳腺癌极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