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论述国内外人工鱼礁的建设现状、鱼礁类型和礁体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人工鱼礁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人工鱼礁的基础研究,开展人工鱼礁材料的比较研究,完善人工鱼礁的选址方法,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健全人工鱼礁管理法规,开展人工鱼礁增殖效果的监测及评估提出了对策性研究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3年夏季浙江沿岸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初选点的本底调查结果,对15个人工鱼礁拟建区的底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引用了较适合于人工鱼礁承载力计算的TERZAGHI公式对15个初选点的底质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提出了船形人工鱼礁最大压载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渐江南麂以南海区大面本底调查和上马鞍人工鱼礁试验区投礁前一年四季基础调查资料分析研究,确认渐江南部海域可以进行人工鱼礁建设。同时重点论述了上马鞍人工鱼礁试验区的自然条件,认为可以增殖石斑鱼等名贵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4.
有关人工鱼礁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人工鱼礁就是在海洋植树造林“建造海底森林”,目的是将广东沿海建设成富饶的海洋牧场。根据省人大议案,广东从2002年起,用10年时间,在广东沿岸约3600万亩幼鱼幼虾繁育区里,将建设12个人工鱼礁区,共100座人工鱼礁。其中,广东省政府出资兴建26座“生态公益型”(即全封闭,禁止开发利用)和4座“准生态公益型”(即半封闭,限制性地开发利用)人工鱼礁;  相似文献   

5.
人工鱼礁建设是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该文以莆田市首个人工鱼礁建设为例,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人工鱼礁(Artificial reefs,ARs)是一种有效的鱼类诱集设施和重要的渔业管理工具.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际人工鱼礁研究文献的年代、主要作者关键词、研究内容以及发文国家主要建设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港台信息     
铺设人工鱼礁提高鱼产量的研究 港海的污染,大型基建的卸泥和挖沙工程,以及捕捞过度,均影响鱼产量。据国外经验,采用铺设人工鱼礁是恢复海洋生态的一项有效方法。人工鱼礁的作用与天然鱼礁作用一样,为近岸鱼类提供栖息地方,并作为产卵和繁殖之所。部分例证显示,采用人工鱼礁能使鱼产量提高5成。  相似文献   

8.
以金属为骨架、水泥为主体的人工鱼礁(ARs)作为近海商业养殖和生态恢复的新方式,为海洋高等生物及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是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在生态系统健康和珍稀动物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人工鱼礁材料结构以及经济鱼类数量的变化,而忽视了微生物在人工鱼礁生物膜中的作用,同时近海频繁的渔业活动和船舶往来...  相似文献   

9.
中上层人工生境建设是我国南方海洋牧场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单锚系泊的中上层浮鱼礁为研究对象,探讨保证结构安全和聚鱼效果的最优锚泊方式.首先基于波浪水槽中浮鱼礁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现有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而后针对浮鱼礁单锚系泊方式,详述了数值模型中单锚系泊方式的处理方法和出水条件的判别方法,重点探讨了浮鱼礁浮架底部中心至锚绳结点的距离对浮鱼礁运动和受力的影响.为表征浮鱼礁摆动角度时历曲线复杂程度,引入了分形维数的概念.研究表明,浮鱼礁摆动角度时历曲线的分形维数能够定量描述波浪作用下浮鱼礁的动力响应规律.通过回归分析多工况摆动角度时历曲线的分形维数,得到最优的单锚系泊条件是浮鱼礁浮架底部中心至锚绳结点的距离与浮架高度的比值为0.59.  相似文献   

10.
实测了导流型人工鱼礁体在纵向布设间距1.0L(L为礁体长度)和2.0L下的流场及受力特性,计算了导流型人工鱼礁体在横向布设间距(0.5L、1.0L、1.5L、2.0L)及纵向间距(0.5L、1.0L、2.0L、3.0L、4.0L、5.0L)下的水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导流型人工鱼礁体流速及阻力系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横向布设下上升流高度、阻力系数均与布设间距成反比,0.5L时,上升流高度较大,1.0L时,上升流体积较大;纵向布设下上升流高度较平稳,上升流水平跨度、上升流体积与布设间距成正比,大于4.0L时,趋于平缓,4.0L时,流场效应较好.通过上述不同纵横间距比的组合优化研究,可在工程中为人工鱼礁体选型、设计和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东南沿海公路桥梁耐久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东南沿海地区在役混凝土公路桥梁结构的耐久性现状,在浙江省内开展了混凝土公路桥梁结构的耐久性现状调查,并对典型桥梁进行了详细检测.通过分析调查和检测的结果,发现这些结构普遍存在耐久性老化的现象,并且随环境条件不同在老化程度与老化类型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因此建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环境区划标准以进行结构耐久性设计十分必要.最后提出了东南沿海地区混凝土公路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与评估的若干具体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水陆两栖飞机部署在我国南海岛礁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满足未来中远海海上搜救的需求。首先,从飞机设计指标出发,考虑南海岛礁的自然环境和建设情况,遴选出合理性评价指标;其次,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传统的专家打分确定隶属度的方法进行改进,巧妙使用隶属度与合理性转换的方法,实现隶属度的客观确定;再次;针对实际救助需求和飞机性能,总结罗列出每一项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布函数;最后,进行实例验证,借助我国南海某一岛礁的实际情况,对水陆两栖飞机在该岛礁的部署进行合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泉州湾秀涂人工岛的建设为例,基于有限体积海岸海洋模型,建立泉州湾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建岛前、后水动力特征、潮致余流和纳潮量的变化.采用欧拉弥散方法模拟污染物浓度的对流扩散,对泉州湾的水交换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岛后,大部分海域的海潮流速约减小0.1 m·s-1;石湖港区人工岛连线以西大部分区域的潮致余流变化不显著,但湾口的潮致余流出现较为明显的减少;纳潮量的变化较为明显,小潮期间纳潮量的变化率为10.09%,使小潮期间湾内水体与外海的交换能力变弱,更易遭受污染威胁;洛阳江流域和金屿的污染物浓度差变化较大,导致湾内水体的半交换时间约增加3 d.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评价人工岛群对周边海岸动力产生的影响,基于MIKE21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秦皇岛金梦海湾潮流模型和波浪模型,运用验证合理的模型计算人工岛(群)作用下的潮流场和波浪场。在对金梦海湾已建人工岛群影响下的区域动力过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合适分析点研究人工岛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由于莲花岛与海螺岛的阻流、导流和分流作用,潮流在海螺岛与岸线之间形成较大范围弱环流区,流速几乎为零,并在莲花岛与海螺岛形成的口门处及人工岛群外侧海域形成流速显著增加区域。这3处区域流场受人工岛群影响最大,其中海螺岛起到控制性作用。在人工岛群共同作用下金梦海湾潮流的变化不是各单一人工岛作用下变化的线性叠加,而有效波高受人工岛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是线性的。人工岛群对金梦海湾起到很好的消浪效果,但却大大削弱了近岸区域的潮流动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目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浅海底播增殖中存在的问题,拟通过对底播苗种来源以及增殖海区环境的研究,改善并提高刺参底播增殖效果。【方法】采用封闭网笼装置在增殖海区开展现场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苗种来源(育苗大棚、池塘网箱)、增殖环境(近岸藻礁区、离岸礁区)对底播刺参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苗种来源、增殖环境对底播刺参成活率影响显著(P0.05);底播于离岸深水礁区的大棚苗种成活率最低,为76.67%。各试验组之间底播刺参的增重率差异显著(P0.05);相同增殖环境下,来自池塘网箱的苗种增重率显著高于育苗大棚的苗种;试验结束时,相同来源苗种底播于离岸礁区生长情况均优于近岸礁区。【结论】来自池塘网箱的苗种较育苗大棚苗种能更好的适应底播增殖环境的变化;而在增殖海域选择时,增殖海域的饵料状况也是影响增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实验室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各省市探索培育基础研究主体力量,建设一批聚焦世界前沿、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地方产业的省实验室,我国省实验室数量已突破100家。通过梳理浙江省实验室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市的省实验室建设模式,总结我国省实验室探索经验,在发展方向、运行机制、组织机制、人才管理、考核评价、实验室经济等方面提出省实验室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评价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对该保护区28个站位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及细胞丰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综合富营养化指数等。【结果】南麂列岛多数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春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4种(属),秋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2种(属);物种组成以广温性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甲藻和硅藻。春季调查中夜光藻(Noctilucas cintillans)、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和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sp.)成为优势类群;秋季调查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成为优势类群。【结论】南麂列岛浮游植物群落在近二十年来物种数及丰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物种数大幅减少,春秋季平均丰度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