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川芎作为主药来治疗头痛或者是在治疗头痛的过程中配伍使用川芎,对于多种病变引发的头痛均会有一定的疗效。因此,该文就针对川芎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川芎在头痛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涉及了川芎在治疗外感头痛中的应用、治疗淤血头痛中的应用、治疗血虚头痛中的应用、治疗气虚头痛中的应用以及治疗痰浊头痛中的应用几个方面,并分析了川芎在头痛治疗中的两个要点问题,即:重视其配伍应用和重视使用剂量的问题两点。  相似文献   

2.
将真菌、川芎和各转化样品按一定剂量喂食小鼠,观察其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对戊巴比妥钠所致的小鼠睡眠时间,以及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性耐缺氧的影响.亮菌与川芎A、亮菌与川芎C能够显著延长断头小鼠的喘息时间.亮菌与川芎发酵后,其转化样品的耐缺氧药效增强,说明亮菌对川芎进行了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3.
杨敏  邹结晶 《甘肃科技》2016,(16):126-128
研究川芎中阿魏酸的提取工艺。本试验以川芎为试验材料,以乙醇为实验试剂,采用超声法提取川芎中的阿魏酸成分,以阿魏酸的提取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研究各单因素对阿魏酸提取含量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影响川芎中阿魏酸提取含量的因素是: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乙醇浓度乙醇量。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5%,超声温度60°C,超声时间15 min,乙醇量60 m L。  相似文献   

4.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当归、川芎两味药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对比当归和川芎的挥发油成分异同,探讨其药用功效异同的化学成分依据.结果表明化学成分特别是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异同是造成当归、川芎化学性质异同的化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药对川芎-羌活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与化学计量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测定药对川芎-羌活、单味药川芎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利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RM)对重叠的色谱峰进行解析,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通过质谱库对解析的纯组分进行定性,药对川芎-羌活、单味药川芎和羌活的定性分析结果分别为50,38和43个,占总含量的94.32%,83.19%和96.04%。实验结果表明,药对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单味药羌活,而化学组分种类基本上为2个单味药的加和,单味药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药对中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更好地控制酒蒸川芎贵州特色炮制方法的饮片质量,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川芎酒蒸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黄酒用量、浸泡时间、蒸制时间、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阿魏酸含量、醇浸出物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及综合分析评分法,优选川芎最佳酒蒸炮制工艺。结果:酒蒸川芎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为:川芎饮片加入20%的黄酒,浸润8 h,蒸制10 min,稍晾,在70℃温度下干燥。在该炮制工艺条件下,阿魏酸的含量为0.186%,浸出物含量为29.562%,综合质量评分为0.979。结论:优选的酒蒸川芎贵州特色炮制方法工艺稳定可行,为川芎饮片的应用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代文献的查阅,对中药川芎的原植物、栽培、加工炮制方法、性状、显微(组织和粉末)、化学成分及含量研究作一个综述。结合目前国家科技部课题——川产道地药材川芎质量管理规范化种植的研究(Good AgriculturalPractice)“GAP”课题研究(已近结题)对川芎的品种、品质方面作了较全面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川芎的染色体制作方法进行了新的研究,并就川芎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川芎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22,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8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2对,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为1对,其核型公式为K(2n)=11X=22=16m+4sm+2st(SAT)  相似文献   

9.
川芎及川芎挥发油对牛蛙心脏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川芎不同成分对蛙心脏活动的影响 ,应用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方法 ,观察和分析了川芎水煎剂、川芎嗪注射液和川芎挥发油对离体蛙心的作用 .结果表明 ,当灌流 ρ(川芎 ) =10 0~ 10 0 0 μg·mL-1川芎水煎剂、ρ(川芎嗪 ) =10 0 0~ 10 0 0 0 μg·mL-1川芎嗪注射液、2~ 5 μL川芎挥发油时 ,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 ,并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 .10 0 0 μg·mL-1川芎水煎剂和 2~ 5 μL川芎挥发油还具有明显的减慢心率的作用 .实验提示川芎水煎剂、川芎嗪注射液和川芎挥发油对蛙心肌收缩力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除川芎嗪外还具有负性频率作用 .  相似文献   

10.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采用20个川芎样本图谱的均数分别建立了川芎药材固体粉末和乙醚提取物红外对照图谱,对影响红外光谱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并进行了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中药川芎固体粉末和乙醚提取物红外图谱存在较大差异,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稳定性好、重复性好等特点,必将在中药的定性鉴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龙胆汤配伍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定量测定秦艽、龙胆及龙胆汤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并定性比较其他化学成分,以此来揭示复方配伍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用蒸馏水煎煮提取秦艽、龙胆、升麻、龙胆汤及龙胆和秦艽混合物中的成分,用HPLC法测定各个样品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及其他成分相对于龙胆苦苷的变化,并对各个样品的龙胆苦苷进行定量比较。结果龙胆和秦艽混合煎液中龙胆苦苷的含量降低了,而且产生了一些新的成分,是单个龙胆和单个秦艽煎液中所没有的,同时也伴随着单味药煎液中成分的消失。加入升麻组成龙胆汤后其化学成分也有质和量的变化。结论复方龙胆汤在配伍过程中其化学成分不但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这可能就是复方和其组成的单味药之间药理作用有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显微组分、反射率分布图解以及各显微组分的加热动态和半焦光性的研究,发现影响煤粘结性的关健组分是在某一反射率区间内的镜质组含量,其质量随变质程度变化。在计算配合煤的活性组分时不能等同看待。这为寻求一种活性加权法,计算煤的活性组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狭叶荨麻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相对含量.从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油中分离出95个色谱峰,鉴定出87种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8.46%.挥发油成分中主要有7-甲基-Z-十四碳烯醇乙酸酯(25.74%)、1-乙酰氧基-3,7-二甲基-6,11-十二碳二烯(5.9%)和Z,E-2,13-十八烷二烯醇(5.11%).为狭叶荨麻挥发性成分生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黑龙江省丰富的狭叶荨麻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兰州油松松针挥发性成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兰州产油松松针的挥发性成份进行提取,采用GC/MS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份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了20个化学成份.  相似文献   

15.
庆阳乌蓼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GCMSDC联用方法鉴定和测定了采自甘肃庆阳的乌蓼挥发油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莰酮(829%)、芳樟醇(762%)、匙叶桉油烯醇(463%)、莰烯(404%)等  相似文献   

16.
有机概念图在中药提取和剂型设计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有机概念图应用到中药研究中,通过计算中药有效成分的有利性值与无机性值,从而确定其在有机概念图各性状区的分布,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与有机概念图之间的关系,可以验证许多中药有效成分的性状,并能很好解释几味常用中药的分离提取、剂型设计及复方配伍等问题。另外,根据常用中药在有机概念图中的分布,可以推测其他有效成分的性质或者进行药物筛选,结果表明,有机概念图可以很好地应用到中药研究中,并对中药的现代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辽宁紫丁香花挥发油化学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系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植物,辽宁的紫丁香分布于大连、抚顺、鞍山、沈阳等山地、山沟处。辽宁的紫丁香春季开花较早,可以作为观赏植物、并且具有治疗腹泻、肝炎之功效;鲜花具有浓郁的香气,并含有精  相似文献   

18.
对预热神木不粘煤及柳林主焦煤中不同溶剂抽提组分的碳化特性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种煤中不同溶剂抽提组分其碳化特性不同。煤及其溶剂抽提组分在碳化过程中中间相形成能力受其主组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野生竹黄及其深层发酵产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用石油醚对其进行提取,然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物质成分有所不同,主要成分均为脂肪族化合物,且发酵产物中(Z)-9-十八酰胺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20.
采用GC-MS技术对4个不同产区新疆雪莲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氯仿超声提取各产区药材,使用GC-MS分析鉴定出新疆雪莲脂溶性的主要成分,并对不同产区的结果进行比较.共检出56种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族类、饱和脂肪族类、倍半萜类、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巴西菊内酯,亚油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