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记述中国圆痕叶蝉亚科纤细叶蝉属1新种:中性纤细叶蝉(Igerna mesialis sp.nov.);2新纪录种:西隆纤细叶蝉(Igerna shillongensis Meshram rec.nov.)、威尔逊纤细叶蝉(Igerna wilsoni Viraktamath rec.nov.).新种与美丽纤细叶蝉(Igerna channa Viraktamath,Dai&Zhang)相似,但前者阳茎干两边缘平行,至端部1/4处变窄;阳茎干上的短突起指向基腹侧;阳茎干上的长突起在基部侧缘,指向背侧;性孔位于阳茎干近中部.新种模式标本及新纪录种的检视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GUGC).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发掘和筛选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检测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864份杉木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对比分析不同构建方法的差异,并采用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法验证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1)22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9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Na)为8.8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3.13,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31,平均无效等位基因频率(Fna)为0.0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0。(2)相较其他构建方法,采用M策略的Core Finder软件是构建广西杉木核心种质的有效方法,筛选出的80份核心种质具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广西廉州湾红树林群落本底数据,预测其发展方向,本研究以广西廉州湾红树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东江口、木案、针鱼墩、垌尾设置4条典型断面共计36个样方,调查红树林群落的类型、树高、覆盖度、冠幅、基径等,并计算物种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种群动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广西廉州湾红树林树种以演替前中期树种为主,群落结构简单;物种重要值的排序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大多种群主要呈集群分布;更新层以桐花树和秋茄幼苗为主,与该地现有成年红树植物物种重要值排序一致。广西廉州湾红树林群落是由陆向海逐渐发育的,未来该地红树林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人为干扰得以控制,红树林面积有望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中国毛眼小粪蝇区系,了解真实物种状况。方法 用扫网和马氏网在山区采集标本,用比较形态学对中国毛眼小粪蝇属进行种类分类和鉴定。结果 记录中国毛眼小粪蝇属5种,其中包括1中国新分布种和2东洋界新记录种。中国新纪录种:Trachyopella (T.) mitis Rohá?ek et Marshall, 1986;东洋界新记录种:Trachyopella (T.) artivena Rohá?ek et Marshall, 1986;Trachyopella (T.) lineafrons (Spuler, 1925)。结论 目前中国毛眼小粪蝇属种类少,物种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2002-2021年发生的20次赤潮灾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广西近岸海域赤潮平均每年发生1次,发生面积约为384 km2,持续时间为3.65 d,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近10年(2012-2021年)相对前10年(2002-2011年)赤潮发生面积增加(18倍)。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共有10种,其中次数最多的是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其次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和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但近10年不断有新的赤潮藻种出现。赤潮发生总数中,有毒或有害赤潮11次,分别为球形棕囊藻4次,夜光藻和水华微囊藻各3次,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1次。广西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分布范围广,2008年以前主要发生在北海市涠洲岛海域,2008年以后钦州市三娘湾和三墩岛海域、北海市廉州湾及防城港市防城湾陆续开始发生赤潮。通过综合分析近20年北部湾近岸海域赤潮发生和分布的基本特征,为北部湾赤潮预警预报及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陆舟  周放  潘红平  徐蕴丽 《广西科学》2005,12(4):339-339
2004年1月,在广西南部中越边境地区宁明县采到一号鸮形目鸟类标本,经鉴定为短耳鸮(Asio flammeus),是广西鸟类新纪录.标本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广西汉族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等位基因及单倍体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s,PCR-SSO)技术对广西汉族57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ESRD组)进行HLA-A、B和DRB1基因分型,HLA等位基因频率用直接计数法来计算,采用Arlequin 3.5.2.2软件计算单倍型频率,并与1 644例广西汉族健康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ESRD组HLA-A*11:01、A*02:01、B*13:01、DRB1*12:02、DRB1*04:05、DRB1*14:54DRB1*11:01的基因频率大于对照组(P<0.05),HLA-A*11:02、A*30:01、A*32:01、B*13:02、B*07:02、DRB1*07:01DRB1*13:02的基因频率小于对照组(P<0.05)。ESRD组和对照组中频率最高的三位点单倍型都是A*33:03-B*58:01-DRB1*03:01。实验结果表明,广西汉族ESRD患者HLA-A、B和DRB1高频率的等位基因及单倍型与广西汉族健康人基本相同,其中HLA-A*11:01、A*02:01、B*13:01、DRB1*12:02、DRB1*04:05、DRB1*14:54DRB1*11:01可能与广西汉族ESRD高发病风险相关;HLA-A*11:02、A*30:01、A*32:01、B*13:02、B*07:02、DRB1*07:01DRB1*13:02可能与广西汉族ESRD低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8.
海伦兜兰(Paphiopedilum helenae)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海伦兜兰的5个居群(71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海伦兜兰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0%-100%,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451,香农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801。海伦兜兰绝大多数(93%)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仅有7%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的变异,基因流(Nm)平均值为4.916。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并未严格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靖西市(JX)和龙州县下冻镇春秀村(LZ)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应作为海伦兜兰重点保护单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唐健民  韦霄  邹蓉  丁涛  柴胜丰  朱显亮 《广西科学》2023,30(6):1025-1036
本文论述广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区系组成及特点,分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广西部分)》共收录野生植物332种,其中苔藓植物1种,石松和蕨类植物44种,裸子植物31种,被子植物255种,真菌1种,共计69科125属33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9种,其中物种数量较多(≥9种)的前3个科分别是兰科Orchidaceae (84种)、豆科Fabaceae (32种)、山茶科Theaceae (31种),前3个属分别是石斛属Dendrobium(32种)、山茶属Camellia(30种)、红豆属Ormosia(26种)。中国特有属13个,中国特有种114个,其中广西特有种28个。地理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最多的3个市县行政单元分别是龙州县(86种)、那坡县(84种)和靖西市(75种),桂西南喀斯特山地区是广西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从属级水平可以看出,本研究区的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具有种类数量多、科属组成丰富、具有重要价值的种类比例高、特有现象明显、生活型种类丰富、草本种类占优势等特点。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广西独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和建议,以推动广西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广西涠洲岛礁栖珊瑚、海绵和海藻等样品中挖掘海洋真菌资源,旨在筛选发现潜在的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的菌株。研究首先采用稀释分离法从采集的珊瑚、海绵和海藻等样品中分离纯化出真菌,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然后采用大米培养基对分离得到的单一菌株进行小量发酵,利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获得提取物;最后采用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DAD)等方法分析菌株提取物中代谢产物的丰富度,并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粗提物进行抗MRSA活性初步筛选。结果从样品中分离获得40株海洋真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和木霉属(Trichoderma)为主,其中A.terreus MF01、A.flavus MF07、T.asperellum HP01、Fusarium equiseti HP08和A.unguis HP17等菌株具有丰富的代谢产物及抗MRSA活性。本研究发现的菌株MF01、MF07、HP01、HP08和HP17具有潜在的抗MRSA活性,为后续开展活性代谢产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广西鸟类新记录:高山兀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1月2日于广西北海市冠头岭观察并拍摄到一种鸟类,经鉴定为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为广西鸟类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
2012年2月18日于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东郊四塘镇观察并拍摄到一种鸟类,经鉴定为火冠雀(Cephalopyrus flammiceps),为广西鸟类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建立广西产中华芦荟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以广西产中华芦荟为实验对象,采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对广西不同产地的中华芦荟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10批中华芦荟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各批药材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平均值在0.9以上;HPLC指纹图谱标定8个共有峰。本法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初步为广西产中华芦荟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记述采自广西的You目昆虫3新种,即You科的兴安短肛You(Baculumxinganensesp.nov.)异You科的广西原异You(Proscelesguangxiensissp.nov)和蓝胸蔷You(Asclescaeciussp.nov.)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与近缘种作比较,并附特征图。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广西湿地植物1个新纪录属和3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玄参科的泽番椒属Deinostema T.Yamazaki和该属的有腺泽番椒Deinostema adenocaula(Maximowicz)T.Yamazaki、莎草科的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F.Schmidt)T.V.Egorova和密穗莎草Cyperus eragrostis Lamarck。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GNU)。  相似文献   

16.
无肋树平藓(Homaliodendron pulchrum L.Y.PeiY.Jia)是2011年报道的新种,先前记载于中国四川、湖南和广西.发现了该种在中国贵州的新记录,并详细描述了采自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该种的形态特征,绘制了墨线图,编制了贵州省境内树平藓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田七是在广西产区种植的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近10年来,广西田七产业大起大落,其原因令人深思。新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新版中药材GAP”)的实施,为田七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在分析广西田七产业现状及田七产业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探寻当前广西田七产业发展的困境,针对广西田七产业发展存在的缺乏适应广西气候特征的优良品种、科学的规划与布局、适应广西气候特性的标准化栽培技术、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龙头企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危机、田七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快适应广西田七产区的良种选育;根据田七生长特性,科学规划田七产业布局;运用中药材GAP生产原理,研究及推广适应产区气候及经济发展的生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制定一套长期稳定有效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重振广西田七品牌;实施田七名牌战略,强化质量和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18.
黄花蒿类型引种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广西黄花蒿类型14个,进行引种比较试验。黄花蒿不同类型的产量和青蒿素含量均有明显差异,最高公倾产干草14670.00kg,最低为8775.00kg。青蒿素含量最高达1.24%,最低为0.90%。根据产量及青蒿素含量测定结果,选出公倾产干草13155.00kg以上,青蒿素含量1.11%以上的93001号、93004号、93005号、93006号等4个高产优质的黄花蒿优良类型作为人工栽培的良种种源。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为害林木的阿异虫属1新种(虫目:异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记述阿异虫属1新种——黄色阿异虫Aruanoideaflavescenssp.nov.,对新种描述,与近缘种作了比较,并附主要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报道了2个广西鸟类分布新记录种,分别为小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ngalensis和长嘴半蹼鹬Limnodromus scolopaceus,描述了这两种鸟类的记录时间、地点、数量及主要形态特征,并对它们的分类和分布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