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乙醇超声提取三个不同月份的截叶铁扫帚,并运用GC MS法分析截叶铁扫帚乙醚供试液的化学成分和羽扇烯酮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从截叶铁扫帚中共检测出61种成分,5月份截叶铁扫帚的成分有42种,8月份有39种,11月份有42种,均主要为烷烃、萜类、芳香类物质,并首次发现截叶铁扫帚中含有羽扇烯酮,测得5月、8月、11月截叶铁扫帚中羽扇烯酮的含量分别为1.734mg/g、2.235mg/g、1.111mg/g.通过比较三个不同月份截叶铁扫帚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8月份截叶铁扫帚中化学成分种类最少,但羽扇烯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醇超声提取三个不同月份的截叶铁扫帚,并运用GC-MS法分析截叶铁扫帚乙醚供试液的化学成分和羽扇烯酮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从截叶铁扫帚中共检测出61种成分,5月份截叶铁扫帚的成分有42种,8月份有39种,11月份有42种,均主要为烷烃、萜类、芳香类物质,并首次发现截叶铁扫帚中含有羽扇烯酮,测得5月、8月、11月截叶铁扫帚中羽扇烯酮的含量分别为1.734mg/g、2.235mg/g、1.111mg/g.通过比较三个不同月份截叶铁扫帚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8月份截叶铁扫帚中化学成分种类最少,但羽扇烯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GC-MS联用技术分析徐长卿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首次对山东平邑产徐长卿的不同药用部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定性出29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地下部分(根及根茎)15种,地上部分(茎和叶)22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含量的99.64%和96.51%,共有组分8种.徐长卿地下和地上部分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丹皮酚和邻羟基苯乙酮,其中邻羟基苯乙酮为新发现的主要化合物.二者中丹皮酚的含量分别为88.45%和66.30%,邻羟基苯乙酮的含量分别为8.89%和16.99%.徐长卿地下部分的挥发油含量比地上部分多,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清香木叶与黄连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鉴定出清香木叶挥发油的28种化合物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的59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9.54%和83.71%。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都含萜烯类化合物,但清香木叶挥发油以芳香族、萜烯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三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95.2%,黄连木叶挥发油以烷烃类、醇类、萜烯类、芳香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五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74.2%。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的方法对大叶臭花椒果与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大叶臭花椒的干果和鲜果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18和17种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9.66%和99.10%,干果和鲜果挥发油主成分相同,均为D-柠檬烯、蒈烯-4和反式-罗勒烯等,但相对含量略有变化.干叶和鲜叶中分别鉴定出18和13种物质,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7.32%和93.96%,干叶和鲜叶的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芳樟醇、异松油烯等,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这些结果为大叶臭花椒果实和叶片挥发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_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枸骨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离和分析这两种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从SFE-CO_2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80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47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32%,含量最高的组分为蒲公英甾醇;从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48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15个,占挥发油总量的78.91%,含量最高的组分为β-桉叶醇。两种方法提取枸骨叶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因此可根据生产需要,选用不同方法提取枸骨叶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连南野葛花的挥发油,用GC/MS从所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了73个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醇类占总量的33.93%、酮类化合物:20.93%、烯烃化合物11.47%、醛类化合物6.87%等.已鉴定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52%.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野生植物红蓼茎叶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鉴定了其化学成分,采用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得到结果为:检出18个色谱峰,鉴定出13种化合物,丙烯基苯甲醚为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66%,其他成分占总含量的17.34%.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中的小极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中的小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质谱库检索系统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过鉴定,大、小叶榄仁叶中分别鉴定出41和42种成分,各占其总量的87.04%和91.12%,其中,大叶榄仁中的主要成分是脂类33.81%、萜类32.21%、芳香族13.26%和烷烃类4.36%,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植醇,占总量的25.42%。小叶榄仁中的主要成分是脂类63.9%、烷烃类12.38%、萜类9.54%和芳香族3.9%,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棕榈酸乙酯,占总量的20.58%。结论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小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方面均有一定差异,为鉴别大叶榄仁叶和小叶榄仁叶提供了在化学成分上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SPME-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栀子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74%.结论栀子花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27.73%),戊烯酸叶醇酯(24.38%),惕格酸己酯(11.42%),α-法尼烯(5.20%)等.  相似文献   

11.
铁扫帚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铁扫帚的化学成分。方法用醇提取、水提取醇沉淀方法进行提取,再用薄层层析法进行分离提取物。结果从提取物中分离出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多糖中分离出2种化合物,从黄酮中分离出4种化合物。结论来自黄酮类的4种化合物其Rf值分别为0.16,0.25,0.78,0.86;来自多糖类的2种化合物其Rf值分别为0.55和0.6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究截叶铁扫帚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肠胃向下推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体肠向下推进运动及胃排空实验法以及离体肠实验法,研究截叶铁扫帚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肠胃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蒸馏水组相比较,截叶铁扫帚水提物和醇提物高、低剂量(10.0、5.0 g生药/kg)组均使胃内容物残留率降低显著(P<0.01),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P<0.05,P<0.01);截叶铁扫帚水提物高剂量与相同剂量醇提物相比,在胃内容物残留率的降低和小肠推进率的提高两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离体实验中,与给药前比较,截叶铁扫帚水提物给药后的回肠管收缩幅度和收缩活动力显著强于给药前(P<0.01);截叶铁扫帚醇提物给药后回肠管收缩幅度也明显比给药前强(P<0.05);从家兔离体回肠收缩幅度、收缩活动力比较,截叶铁扫帚水提物显著比醇提物强(P<0.01)。结论 截叶铁扫帚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促进肠胃运动的作用,且水提物比醇提物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减压分馏的方法对油樟叶精油进行分馏,结合GC-MS联用技术研究油樟叶精油及其不同馏分的化学成分,并对其清除1,1-二苯-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油樟叶精油及其不同馏分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较显著。从油樟叶精油(A_0号精油)及其所得到的馏分(A_1号精油、A_2号精油、A_3号精油)中分别鉴定出29、15、20和31种物质,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包括烃类21种、醇类8种、酮类和酯类各1种,它们的共有成分有15种,此外还检测到一些特有成分,油樟叶精油(A_0号精油)14种、馏分A_2号精油5种、馏分A_3号精油16种。油樟叶精油及其不同馏分均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它们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强弱顺序为A_3 A_2 A_0 A_1。但它们清除能力均低于同质量浓度的维生素C。本研究结果为油樟叶精油有效成分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及其资源开发利用可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道地药材白芨块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揭示其药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二氯甲烷为萃取剂提取白芨块茎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分析白芨块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从白芨块茎中共鉴定到 34种主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有3-甲基丁醛、乙酸、3-甲基-1-丁醇、4-氨基-3-甲基苯酚和乙偶姻等。该研究将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利用白芨的食疗保健功效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鉴定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樟叶鹅掌柴叶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结果】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得油率大约为0.1%,共鉴定出45个化合物,它们的峰面积占挥发油总成分峰面积的97.5%。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蒈烯、莰烯、蒎烯、石竹稀等萜烯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研究结果为樟叶鹅掌柴叶合理使用、开发新的精油品种提供研究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鉴定瑶药少花海桐(Pittosporum pauciflorum)茎皮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少花海桐茎皮中的挥发油,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从总离子流图中计算各组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结果】少花海桐茎皮中挥发油含量约为0.09%;从茎皮中共分离并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为月桂醇酯(41.82%)、月桂醛(12.8%)、肉豆蔻醛(14.64%)、豆蔻醇(13.5%)、乙酸十四酯(4.54%)、十一烷(4.21%)等酯类、醛类、醇类、烷烃类及烯烃类化合物;已鉴定成分峰面积达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7.5%。【结论】本研究可为瑶药少花海桐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岗松露化学成分及其杀菌作用,并与岗松(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为岗松露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岗松露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最后通过消毒杀菌实验检测岗松露对菌落群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岗松露中含挥发性成分约0.2%;从岗松露中分离鉴定出30多种化学成分,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岗松露能明显减少或消灭菌落群。岗松露具有杀菌作用,可开发作为天然的医药保健、灭菌消毒、洗涤、清洁等新产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分析、比较、评价皖产半夏和全国主产区半夏质量。方法比色法、电位滴定法测定安徽及全国主产区半夏氨基酸、有机酸、多糖、蛋白质及生物碱含量,并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半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不同产地半夏药材5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适用于半夏药材内在质量特征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