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1826-1857年大俄罗斯诸省农民运动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运动是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反映.由于特殊的经济结构和政治背景,致使1861年改革前俄罗斯的农民运动具有诸多特点:农民运动形式多样化、农民运动多发生在中小领地、农民运动积极参与者年轻化、农民运动具有自发性.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近代史上素有反帝爱国革命传统,以壮族为主聚居的广西左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本文论述了左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兴起、发展、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右江农民运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坚持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原则,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解决了右江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充分调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壮、瑶各族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形成了民族平等、民族解放的民族革命意识,构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右江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在少数民族农民运动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重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人之一.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在当时,对开发中国农村,启发农民觉悟,进而开展农民运动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今天,对正确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农业合作化时期邓子恢对农民的认识及其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影响。邓子恢认为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农民是党制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的前提条件;认为土改后的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有着两种积极性,即发展“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实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要正确对待农民的“两种积极性”,否则,农业合作化运动就会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孙中山如何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土地问题,最后通过发展农民运动解决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7.
韦拔群在领导右江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过程中非常重视农民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把农民教育作为当前革命的中心内容来抓,紧紧围绕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这一指导方针,对农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军事技能教育,充分发挥了农民革命主力军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农民教育思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导和实际范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民运动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先进文化传播的过程。右江农民运动发展的结果是右江农民充分地发动起来,农民的文化程度迅速提高,以“爱党爱国、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为主旨的红色文化深入到了右江广大农村,为红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从而为建立和巩固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做好了文化和思想上的准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是较为成功的,对于今天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软件建设问题,在方式方法上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韦拔群在领导东兰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政治、经济斗争与武装斗争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上最早从事武装斗争的农运领袖之一。大革命时期,东兰农民运动成为了广西农民运动的中心。同时,他还把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耕者有其田"三者结合起来,成为我党历史上最早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之一,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24年国民党“一大”设立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部门,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有一整套比较系统的组织和人事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国民革命中的农民运动有了一个比较专门的指挥机构,为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国民大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24年,彭湃曾两次去广宁指导广宁农民运动,并且都取得重大成效。这得益于彭湃既有的成熟革命理论,这些理论在广宁革命运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回广州以后,彭湃又将这些理论做了进一步发展。所以,广宁农民运动是彭湃革命生涯中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韦拔群为了团结各族人民参加东兰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战争,走共同革命的道路,创办了东兰农讲所、普通教育和平民夜校,举办了各种干部培训班,开创了东兰教育历史的新纪元,培养了一批具有阶级和思想觉悟的革命干部,开发民智,促进各族人民的交流、团结和进步,有力地推动了东兰乃至右江农民运动向前发展,对右江地区教育文化建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韦拔群既是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的知识分子,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熏陶下的农民领袖。正是这两种思想的融合,铸成了韦拔群的多元文化性格。这一性格的外显,即我们所说的"韦拔群精神"。正是在这一性格的驱使下,他导演了东兰农民革命运动的一幕幕"壮剧"。  相似文献   

14.
土地违法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前土地制度的弊端。农地集体所有制陷阱使得作为土地主人的农民失去了保护土地的合法屏障,国家也迷失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法律陷阱中不能自拔,少数觊觎土地暴利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则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当前土地制度的弊端。这成为土地违法案件屡禁不止、土地征用演化为大规模的“圈地运动”的制度根源。改革农地集体所有制,实行国家与个体农民共同所有的农地股份制才是解决当前农地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新农村运动及其人力资源开发状况给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启示。借鉴日本的经验,重庆可以从发展教育、建设农民组织、激发村民积极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政府作用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时期东江农民运动之所以迅速兴起和发展,由其诸多特定因素构成.东江地区自成体系的地理环境,便于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利用山地多、海岸线长等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保存自己,寻机发展.东江地区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和人数众多、革命愿望异常迫切、素质较好的贫苦农民,为大革命时期东江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阶级基础.1924年1月国共合作局势形成前后,国共两党人士对于农民运动的大力支持和保护,是大革命时期东江农民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