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全桥相移脉宽调制控制开关电源.通过采用隔直电容和饱和电抗器的方法,使电源超前臂处于零电压开关状态,滞后臂处于零电流开关状态,克服了常规相移脉宽调制控制开关电源滞后桥臂零电压开关范围窄的缺点.文中给出该电源工作原理设计特点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 利用调谐回路谐振特性而建立的谐振测量法,在测量高频电路参数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图1给出了原理测量线路。测量时通常是利用并联于C端电压表达到极大值的读数来指示谐振状态,但在RLC串联谐振时,电容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Q倍,而此电压在理论上并不是电容两端电压的极值。这一差异将造成低Q线路的测量误差。本文将定量讨论调频,调感,调容三种不同方式来实现电路谐振时,电容(或电感)电压极值与谐振电压的区别,并给出低Q值的典型数据。  相似文献   

3.
对一个区域内的变压器配置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可以作为一个优化问题来研究.文中设计了包含隔直装置的电网计算模型,并考虑电容器的特点,以装置台数少和中性点电流的总和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组合配置的数学模型,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在不影响隔直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装置投入成本,实现以最少的隔直装置台数达到最好的隔直效果.最后讨论了优化计算模型的求解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地降低噪声系数成了低噪声功率放大器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运用ADS软件设计一种MBC13720低噪声功率放大器匹配网络的噪声优化电路.该电路主要加入电容C_1、电感L_1对MBC13720电路的输入端进行网络匹配,其中C_1起隔直的作用,L_1起提高放大管稳定性的作用.加入电感L_3和电容C_3对电路的输出端进行网络匹配,其中C_3起隔直的作用,L_3起扼流的作用.仿真表明优化后的电路既改善了双端口网络模型的S参数,同时电路的噪声系数在900 MHz频段时与最小噪声系数仅差0.073 dB,当大于900 MHz时电路的噪声系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约等于最小噪声系数.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21,39(1):37-41
针对传统的差动式电容角度传感器的线性度不高和测量精度低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无接触式电容角度传感器.通过CAV444芯片把该传感器的电容变换量转换成差分电压输出,经过放大电路处理后,经A/D转换,利用单片机读取与角度相对应的电压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容角度传感器实现了对角度的精确测量,能够得到线性输出的电压值.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监测电容储能脉冲功率源装置中晶闸管从触发到导通时间内两端的电压变化情况,设计出一种分压器+数字存储示波器电压采集方案。建立电阻型分压器的集中参数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杂散电感、对地杂散电容、纵向电容等分布参数对低压输出波形幅值、响应时间、相位误差的影响。并通过软件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设计分压器的相关参数,采用玻璃釉膜电阻制作分压器。经过实验验证,该分压器方案能实时、准确地监测电容储能脉冲功率源中晶闸管两端的阶跃高压信号。  相似文献   

7.
宋文玉 《山东科学》1996,9(1):55-57
隔直电容、旁路电容及晶体管的参数随着频率的变化会使增益下降。本文通过RC放大器的频响特性,系统分析了高、低端频率变化造成增益下降的主要因素及它们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一种新颖的零电压零电流开关(ZVZCS)PWM全桥移相DC/DC变换器,通过增加一个隔直电容和一个饱和电感的方法实现了变换器的软开关.详细地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相关重要参数的设计.现场试验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性能可靠,效率高,体积小,功率器件IGBT的损耗明显得到了降低.拖尾电流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并联电抗器对远距输电的影响。假定了两端电压恒定,两端电压间夹角恒定,这 就保证了一定的稳定度。在以上的假定之下,研究了电抗器容量及其沿线的分布对串联电容容 量、同步补偿机容量、线路中损耗及电压分布的影响。串联电容是放在线路中间的,而电抗器则 放在线路的1/4,1/2及3/4的地方。在文末有一个例子,指出如何将本文的论点用在远距输电的设 计工作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位隔离技术把在线电容转化为电压,通过电压放大、平均值检波和A/D转换,把被电容用数字形式显示出来.通过Multisim仿真验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设计范围内测量结果误差一般不超过2%,能较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齿轮齿面电蚀失效的微观形貌特征:条形花样和云形花样。建立了非接触放电电蚀模型和接触放电电蚀模型来阐述齿面电蚀产生的机理。在齿面间的极间电压较高、润滑油模形成较好的情况下产生非接触放电电蚀;在齿面间的极间电压较低、润滑油模形成比较差的情况下产生接触放电电蚀。电蚀和磨擦磨损的共同作用加速了齿轮的失效。  相似文献   

12.
邵文燕 《太原科技》2006,(11):78-80
从开关电器电弧产生的一般机理、物理过程,电弧熄灭的随机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就电气操作过程中带电作业时发生的拉弧现象进行了探讨,针对线路分闸时出现电弧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电流场透地通信系统通过收发两端插入地下的电极,以电场电流的形式承载信息数据,完成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能够实现超过300米的传输范围,并且具有传输衰减小、天线尺寸小、灵活性好等优势。为了有效提高电流场透地通信系统的性能,了解地下电场的分布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本文构建了地下电场的三维模型,给出了三个电场分量的完整显式解,并基于模型与表达式,仿真分析了收发天线的偏移量、相对方位、长度以及工作频率对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选择这些参数能够有效提高接收电极的接收电压,从而改进地面与地下的通信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电网谐波对电动机运行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的出现,对周围的通信系统和电网以外的设备带来较大危害,已成为供电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与分析了电网谐波磁场及谐波电流对电动机的影响与危害。  相似文献   

15.
搭建测量微米级管道内溶液电阻的实验平台,研究了直径在50~300 μm玻璃管道内溶液的等效电阻,建立了在直流小电压作用下,微管内溶液的等效电阻与外加电压的相互关系,并对实验中的误差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微管内溶液的等效电阻与施加在两端的电压成非线性关系.在电压比较小的初始阶段,随着电压值的增大,微管的等效电阻值迅速减少;当电压增大到临界值(4~6 V)时,等效电阻的变化量减小,最后趋于一定的阻值,该阻值近似为对应本体溶液的电阻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压较小的初始阶段,电解及电极极化作用主导微管等效电阻,随着电压的增大,由于离子电流的增加,这种影响会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力系统由于大功率电子变流设备和工业电弧炉的广泛应用,电网电压畸变产生高次谐波的原因,对电力系统及电网用户电气设备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抑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自制的气体吸附测试装置进行了在电场作用下镍薄膜吸附氮气和氢气的实验.氮气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充电吸附和放电解吸过程中的电信号可准确表征气体的吸附情况.氢气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可以有效提高镍电极对氢气分子的吸附作用,电场强度越大,氢气吸附量越大.在电场强度不变时,提高氢气压力会对氢气吸附量带来较弱的提高.在电场作用下,氢气分子会被极化,从而使氢气分子更容易被吸附,并且有助于形成氢团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绝缘子在不同电压下表现的积污特性,利用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和电场理论,建立了模拟风沙的多物理场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周围流动速度较小时,绝缘子两端的电压增大,积污质量发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积污与电场力的变化密切相关,结合静电场分析会更准确;周围流动速度较大时,即使电压增大,积污质量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绝缘子在不同电压下表现的积污特性,利用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和电场理论,建立了模拟风沙的多物理场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周围流动速度较小时,绝缘子两端的电压增大,积污质量发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积污与电场力的变化密切相关,结合静电场分析会更准确;周围流动速度较大时,即使电压增大,积污质量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降低居住小区电能损耗的几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降低居住小区电能损耗的几点技术措施,包括降低供配电线路损耗,提高供配电线路的运行电压和功率因数,注意电力变压器容量的合理选择与经济运行,实施电机节电与照明灯具节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