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专著。它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成书于西周初年,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辞与三百八十六爻爻辞,(每卦六爻,乾坤二卦各有七爻),本是一本占筮书;《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未至秦汉初期,主要是解说、阐释《易经》的十篇专论,历来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周易》蕴含象、数、理三要素。象指模仿、象征天地万物的卦象和卦、爻辞;数指易象所体现的阴阳、奇偶等交错变化的数  相似文献   

2.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和科研中,每当谈到这门学科的历史时,往往很少谈及我国古代的概率论成就。最近,由于偶然的原因,翻了一下《周易》,发觉其中有些概率问题,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周易》是号称“言天下之至赜” (幽深难明的道理) 的古文献,分为经与传两部分,《易经》基本上是周朝的作品,《易传》是对《易经》的阐发和解释,共有十篇文字,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统称为“十翼”,大致是春秋战国或秦汉时期的作品。在《周易》中记载是伏羲或文王所作的八卦和六十四卦。八卦名称和后人所绘的八卦图如右图所示。  相似文献   

3.
先师陆宗达先生当年给我们上训诂课时曾说:“《周易》是运用语言训诂最灵活的,研究训诂必须要读它。”《周易》本来是古代的一本筮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有七爻,共三百八十六爻。卦下有卦辞,爻下有爻辞。从它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大概完成于西周初年。传的部分共七种: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彖、象、系辞各分上下两篇,因此易传共十篇,世称“十翼”,是解释经的。“十翼”都作于东周时代。  相似文献   

4.
《易经》虽是卜筮资料的汇编,但包含有决策和管理思想的萌芽。《易传》撇开其巫术的成分,肯定了其认识和行为紧密相连的思维模式,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高度来指导人们避凶趋吉,转祸为安。因此,《周易》成了群经之首,“治理备矣”,历代统治者无不以之作为“定天下之业”的理论指南,堪称我国古代管理学大全。《周易》一书,“贞”字迭拾俯摭,六十四卦中,除大有、大过等几卦外,余皆言及。贞、正、政相通,即管理国家事务的意思。《系辞传》指出:“乾、坤,易之蕴也”,“乾、坤其易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文化界兴起了《周易》研究的热潮。然而,《周易》标点本以及涉及《周易》和易卦的许多论著都在标点方面存在着带有原则性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对“易”和易卦的性质认识模糊而造成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也许能引起《周易》研究者的共同关注。一易卦的书名号问题易卦是古人占筮时用于记录揲蓍演算结果的符号,旧称为卦画。凡演算得奇数用阳爻—  相似文献   

6.
现存《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关于其成书,自《史记》、《汉书》之后,传统的说法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认为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至孔丘,方有七种十篇的《易传》之文。此说虽属臆断,然却道出了其《经》与《传》分属不同时期而作的客观过程。事实上,早期的《周易》写本,《经》与《传》乃是明确分开,并未混在一起。只是到了  相似文献   

7.
帛书《周易》及其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帛书《周易》是研究秦汉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自出土以来,海内外学者竞相研习,取得了不少成果.为了弥补帛书《周易》研究局限于纸本研究的不足,促进其研究的深入开展,现在急需要做的是:建立帛书《周易》数据库,使其数字化.  相似文献   

8.
《周易》又名《易》或《易经》历来被推崇备至,奉为“群经之首”。它是一部研究“天人之学”的哲理著作,但从它的卦爻辞中保存着许多有文学价值的作品,闪烁着中国早期的文学特色。这里仅从《周易》卦爻辞中有关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歌谣进行操索,不难发现它在义学艺术上的价值。《周易》卦爻辞有关爱情,婚姻,家庭的歌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以下一些特色:《周易》卦交辞中有些对古代抢婚习俗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抢婚”是父系氏族社会里的一种特色的婚姻礼仪,名叫“掠夺婚”,它虽然是采用劫夺的方式来实现婚配,但男女青年大婚前…  相似文献   

9.
儒家《大学》的教育理想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该教育理想暗合周易学说。“明明德”与周易大有卦相通,“亲民”与比卦对应,“止于至善”与泰卦和既济卦之卦象与义理相汇通,而大有、比、泰和既济卦互相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大学》教育理想与易学暗合的现象,说明先秦儒家教育理想的构筑,是以易学为哲学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易经》是周朝人占筮用的底本。它在迷信的外衣下,广泛涉及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现实。有关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状况,散记于《易经》的六十四卦卦辞当中。研究中国奴隶社会特别是周朝的法制史,也应重视它的史料价值。如卦六《讼》即专门记载了当时的争讼之事。《吕览春秋·决狱讼》高诱注:“争财曰讼”,看来“讼”是专指民事讼诉。《讼》卦没能记载周代诉讼的全部情况,但几段筮辞起码能反映出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1.
《广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其中有46个字头下引用《周易》或说明《周易》的用字情况,部分保存了唐宋时《周易》的面貌。今就其所引《周易》与今本《周易》相异之处进行勘校。  相似文献   

12.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一句是第二章的开始。第二章主要阐述的是系辞产生的由来和内涵、意义。先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说到圣人,一说是古代的先贤,在《史记·日者列传》中贾谊曰:“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从中可见圣人也是通晓占卜医学的人;接下来是“设卦观象”四个字,就有些意思了。对于《易经》这样的“万经之首”,孔子倡导不要迷信,也不要盲目崇拜,要有“玩”的心态,这点可从“设卦”中的“设”字体会出来。一方面,“设”就意味着有人文思想、有人的规划在里面,假设、设定,是以人的动念为主体的;另一方面,“设”还意味着理性的比较意义,不是绝对的“自天承之”,不是把《易经》八卦作为教条来遵从,以前每个卦代表什么,就一定固定在某种概念或事物上,没有相对的变化,这样就把《易经》学死了,因而儒家思想倡导要活学活用,圣人在研究八卦的时候,也是采取的这个方式;再说“观象”两个字,观要观两种象:既要看卦象,也要看事象。两者要联系地看,不能割裂。  相似文献   

13.
《周易》之德的词句,在64卦卦辞中没有直接出现,仅见于4卦爻辞中5处,所涉及"德业"、"品德"、"恩德",都关乎周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在德性,已经展示出周人"德"的观念的生成。《周易》之德词句在《系辞》、《卦·象曰》、"乾坤"《文言》和《爻·象曰》中增多的现象,体现了孔子"十翼"对《周易》研究的理论性发明。阅读《周易》之德论,笔者大致分为自强之德、宽厚之德、内省之德、谦下之德、节用之德、重民之德、执政之德等六大德目。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10,(1):79-79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首先,让我们先从这句的字面意思入手开始解读。先看“二篇之策”,关于策,前文曾谈及,著草一根称为一策。“二篇”指的是《易经》的上下两篇,《易经》讲了六十四卦,分而为二,上下两篇各三十二卦。乾卦属于纯阳之卦,每一爻按照我们前面谈过的卜筮的方法都剩下36策,  相似文献   

15.
哪怕明天就死,今天我也要玩《易经》里有个“豫卦”,豫,就是欢乐的意思。卦象是坤地在下,震雷在上。这一卦是讲玩乐之卦,快乐之卦,安逸之卦。《易传·象》说:“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荐殷之上帝,以配祖考。”雷声像鼓,鼓声如雷,好比迪斯科的鼓点,人人蠢蠢欲动,情不自禁,清跟我来。投入地跳一次,  相似文献   

16.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列贵贱者存乎位”,《易经》中多次谈到时、位的问题,尤其是从卦的本体而言,爻“位”是影响卦异的主要因素,位在上还是位在下就有贵、贱之分。在研读《易经》的时候能够感知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更能体会到这一  相似文献   

17.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谈论教育问题、蕴涵教育思想、阐述教育理念、揭示教育规律的《易经》第四卦-蒙卦在《易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的作用.广大高校教师对《易经》及其蒙卦应有一个初步的科学认识与正确了解.蒙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饱含丰富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对当今的高校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顾颉刚先生曾对位处五经之首的《周易》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科学与民主”精神的感召,他在1929年至1930年之间,连续发表了《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论易经的比较研究及彖传与象传的关系书》等论文,冲破了易学研究中的沉闷空气,促使人们围绕《周易》的作者及成书的年代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大宋宣和遗事》主要用中国传统的阴阳思想来分析和解释北宋亡国的原因,它认为国家之兴亡实系于皇帝一心之邪正,而奸臣、小人、盗贼、女色、夷狄等阴类都是北宋亡国的具体原因。《大宋宣和遗事》还从风水、谶纬、气数等方面诠释国家的兴亡,虽然其中不乏封建迷信,但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回归中国文化原点以把握中国古人的理解,才能比较地道地解释中国古代的社会现象。《大宋宣和遗事》的叙事结构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用《周易》“乾”卦的“元、亨、利、贞”来结撰的,匠心独运,寓意深刻。根据《周易革卦》卦辞“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可知,《大宋宣和遗事》叙事结构与叙事内容通过《周易》的“乾”卦融为一体,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0.
<正>《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这部书,考察其初始,推求其终极,以为一卦之体。六爻阴阳错杂,代表不同时间的事物。第八章讲到"《易》之为书不可远"。《易经》这本书,讲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事,我们应该亲近它、珍惜它,好好体会它、应用它。那么,如何系统地读懂易经、把握易经的实质呢,这一章深入阐述了这个主题。首先,"《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易》这部书,是追源万事万物的始终,以成其根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