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冰  迟斌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26(3):236-237,240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历史观主要在四个方面存在着根本不同: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出发点不同;研究历史的归宿点不同;研究社会历史和人的方法及得出的结论不同;本质特征不同.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道主义历史观根本达不到科学,或者从根本上说,不能作为科学的历史观出现;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是真正科学的历史观,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巨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方面比较了萨特社会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不同,使人们认清萨特社会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实质,从而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方面比较了萨特社会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不同 ,使人们认清萨特社会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实质 ,从而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4.
新疆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具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地区分裂、客观认识当前现状、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正确认识新疆历史具有重大的紧迫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涵盖历史规律论、历史前进论、社会前进动力论等三个方面;以新疆高校思政课教育为平台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充分正确地阐明新疆的历史面貌,增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相关教学内容,以高校共青团组织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活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营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唯物主义集大成者,然而,在社会历史观上,他没能跳出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传统,其社会历史现仍然是唯心的,并且显得混乱和充满矛盾。直观主义方法论和人本主义方法论是其哲学理论的两个根本方法,它们在费尔巴哈哲学体系中性质归属为形而上学,其导向是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 纵观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观,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唯心史观仍占统治地位。但是,这并不排除对一些社会现象认识上的合理成份.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劳动观、道德观和群众观的研究,发掘其合理成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历史具有历史本体和历史意识两重含义,历史本体是客观的,而历史意识具有主观性。对历史的认识要受历史观的支配,西方的历史观在唯物史观产生以前经历了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天命史观、理性史观、历史哲学的演进,这些理论虽然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但都是当时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的优秀成果,都是人类思想进化的阶梯,为唯物史观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8.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表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在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时,他既依据某些根本原则,又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虽然有时这两的结合不是太好;他注重事物之间的多种联系,主张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看待社会现象,但他又提出地理决定论,而与上述方法相悖;他的基本原则或立场是坚持和维护人的自由、平等和个体价值。此外,关于人的自然状态的思想也是其社会历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韦伯都对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和发展做出了整体性的关照,对社会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做出各自的解释和理解,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整体的历史观念和方法。不能因韦伯在解释历史中所体现出的不同视角而把其方法概观地视为与马克思相对的文化精神决定论,也不能忽视他们历史关照的根本基点的不同,但是这种出发点和面向的不同并不能阻止二者在对历史研究和认识上有着相同之处,韦伯的历史研究和认识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补充和很好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把自己历史观和世界观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改造为伦理学和价值学意义上来看待,是西方思想中固有的传统并且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种人道主义偏重于对历史的人性化理解和解释,而缺少对人本身价值要求的真正关注;把人道主义当作伦理和价值学方面的准则和要求来看待,并把其当作理解人道主义的出发点和全部内涵,则是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对西方历史观和世界观的人道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