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马衔山两种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萌动早期,选取甘肃马衔山地区两种典型的生境,进行了沙棘根际微生物的分离、测数,并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对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从两样地共得到细菌菌株47株,分属于12个属;放线菌菌株31株,分属于3个属;真菌菌株20株,分属于4个属.同一地区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林缘河滩沙棘灌丛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阳坡干旱草地;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土壤中分离到14株游动放线菌属的菌株,其中8117菌株经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全面鉴定,与国内外已知游动放线菌属的种有显著的不同,确定为新种。根据其主要培养特征塞内菌丝为不同程度的黄色,定名为黄色游动放线菌新种(Actinoplanes flavussp.nov.)。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玉平  胡波  夏璐 《广西科学》2007,14(1):78-80
采用稀释法和划线纯培养法,从土壤、湖水及湖底淤泥样品中培养分离出16株细菌,筛选获得2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菌株,利用其发酵液进行絮凝实验并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两株高效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率均达到90%以上,两菌株初步鉴定为氮单胞菌(Azomonas sp.)和动胶菌属(Zoogloea ramigera)。  相似文献   

4.
沧州高盐环境嗜盐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NaCl的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不同培养基从35份采自河北沧州高盐环境样品中分离得到33株中度嗜盐放线菌和13株耐盐放线菌.多相分类研究表明,嗜盐菌株具有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分类特征的多样性,在系统发育上试验菌株分别属于拟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和纤维单胞菌科一新属.分析结果表明,沧州地区高盐环境中嗜盐放线菌主要类群是拟诺卡氏菌属和链霉菌属,另有少量纤维单胞菌科放线细菌;也说明高盐环境是分离新物种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放线菌分布特点及其多样性,将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不同的生境区域,并采集24份土壤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分别在高氏1号培养基中分离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对所分离纯化的放线菌进行初步鉴定;经初步鉴定排重后,选取部分放线菌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茂兰保护区土样中共分离出126株放线菌菌株,其中链霉菌属菌株占总数的91.3%,为烬灰类群、黄色类群、金色类群等;经初步鉴定排重后,选取23株放线菌进行16S rDNA测序。经鉴定,其中21株属于链霉菌属、1株为诺卡氏菌属、1株为小单孢菌属。初步揭示了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和生境分布,为贵州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分布和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桉树林分枯落物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地点、不同时期采集桉树枯落物样品,对其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分离共获得195株微生物菌株,其中细菌129株分属于10属,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利斯特菌属(Listeria)等;放线菌23株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真菌44株分属于12个属,主要为镰刀菌属(Fusarium)、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分析表明:桉树枯落物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丰富,表现为细菌数量最高,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不同时期三大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另外,混交林中的三大菌数量比纯桉林中的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采用稀释平板法和16S 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该生态系统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0~30 cm土层中共分离鉴定出13种细菌,分别隶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8个属.其中,隶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7.03%和28.90%,是研究区域的优势菌群.0~10 cm土层可培养细菌的数量介于14.01×10~5~17.73×10~5CFU/g之间,远远超过下面2个土层(P0.01),并且该土层细菌的物种数也最多,为12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细菌的数量和物种数均呈下降趋势.Microvirga菌种XJ14和Pseudomonas菌种XJ15均为0~10 cm和20~30 cm土层的优势种;Trichococcus菌种XJ19是10~20 cm土层的优势种.可培养细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p H值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天津滨海盐碱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天津滨海盐碱土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土壤pH、含盐量、有机质和微生物类群的数量特征,并初步分离鉴定了优势菌属。研究结果表明:天津滨海土壤盐碱程度呈斑块状分布,肥力水平较低;土壤微生物总量较少,变动在0.75×105~14.19×105 cfu/g之间,其中细菌占绝对优势。土壤盐害程度越高,微生物数量越少,其关系式为y=-3.759 8lnx+11.281。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分布从大到小为轻度盐化土、中度盐化土、重度盐化土、盐土,充分反映了以盐害为主导因子的土壤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经分离鉴定,细菌以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为主,放线菌以链霉菌属占优势,真菌以青霉属为主。耐盐细菌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滨海盐碱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开发盐碱地专用肥料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海固沙草(Orinus kokonorica)是生长于干旱、高海拔极端环境,特产于青海的一种优势种禾本科植物。从青海固沙草根际采集土壤,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共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232株,隶属于15个属、23个种。数量和种类较多的是细菌,共112株,分别隶属于9个属的12个种,占可培养微生物的70%,单胞菌属占绝大部分;其次为放线菌43株,6个种,占总微生物量的27%;另含有1株酵母菌和4株真菌。该根际微生态体系中,可培养微生物Simpson多样性指数D=0.703,Shannon-Wiener指数H=13.877,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E=1.766,多样性等级为Ⅰ级以上。该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固沙草极端生境微生态中的可培养微生物,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具有对极端环境的应变机制为寻找和开发极端生境微生态的功能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黔东北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放线菌分布特点及其多样性特征,从黔东北区域采取土样61份,采用平板稀释法,利用3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分子鉴定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放线菌,并对部分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土样中共分离出80株放线菌株,经初步鉴定排重后,选取22株进行分子鉴定,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分属于链霉菌属(17株)、诺卡氏菌属(2株)、小单孢菌属(2株)、高温单孢菌属(1株),链霉菌属放线菌占了77%。并有5株放线菌分别对大肠杆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青霉菌(2株)具有抑菌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黔东北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为贵州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分布和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崇明岛东滩湿地是我国主要的湿地之一.试验对东滩湿地的光滩、海三棱藨草根部土壤和芦苇根部土壤样品用稀释的R2A培养基分别进行培养.通过平板计数得到每克光滩样品、海三棱藨草样品、芦苇样品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8.6×106cfu,1.3×107cfu,1.05×108cfu.对所分离到的84株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滩样品的多样性最高.通过与公共数据库中标准菌株序列的比较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了这些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分布于γ-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α-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30个属,在光滩中分离到8个其他样品中没有的属.  相似文献   

12.
针对陕西略阳铁矿尾矿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放线菌代谢产物抗菌活性。采用稀释涂布法对陕西略阳铁矿尾矿土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初步排重,对所有菌株进行16S r RNA测序,通过构建发育树确定其菌属。同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l)和白假丝酵母菌(Canidia Albicans)为靶标菌研究放线菌代谢产物拟菌活性。分离出菌株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14株菌株,其中10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3株属于小单孢子菌属(Micromonospora)、1株属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鉴定所得14株放线菌代谢产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10株则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占总数的71.43%。表明尾矿土壤所分得菌株丰富,可判断所分离放线菌中链霉菌属占较大比例,且筛选出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为丰富和挖掘放线菌资源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田冻融石油污染土壤中原位修复微生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辽河油田不同年代开采油井附近采取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冻融模拟试验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原位修复作用的优势微生物菌株,并比较油田冻结土壤与未冻结土壤中石油降解细菌与真菌的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石油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从未冻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降解细菌14株、石油降解真菌6株;从冻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降解细菌5株、石油降解真菌2株.石油降解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B3号菌株在37℃、7天时间内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为30.2 %;石油降解真菌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F3 号菌株在28℃、7天时间内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为47.2 %.  相似文献   

14.
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对张掖市盐碱土壤中放线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分离到9株菌.不同氯化钠浓度的CM培养基对9株菌进行嗜盐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A2、A5、A6属于弱嗜盐放线菌,另外5株属于中度嗜盐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菌株A1、A2、A4、A5、A7、A8和A9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tes),A3为链轮丝菌属(Streptoverticillum),A6为诺卡氏菌属(Nocardia).  相似文献   

15.
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不同植被根际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25株放线菌,以黄瓜枯萎病原真菌为指示菌,筛选出5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将其中拮抗活性较强的2株菌进行发酵培养,同时采用滤纸片法复筛,得到拮抗活性较强的放线菌A5,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p)。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黄、渤海、辽宁近海地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12个地区128个定位点及5种海洋生物有机体的样品进行分离检测,共分离得到11118株放线菌、5608株海洋细菌、508株海洋真菌。鉴定结果表明:海洋放线菌中以链霉菌属为主,占海洋放线菌总数的95%;海洋细菌中以弧菌属为主,占海洋细菌总数的90%以上;海洋真菌中以青霉菌属为主,占海洋真菌总数的70%以上,在有关样品中多株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杀灭作用;多株有抗癌、抗辐射、提高免疫力功能的生理活性物质;有的能产生蛋白酶或EPA。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地区植物根际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筛选具有抗菌及抗肿瘤活性的药源菌株,采用改良聚乳酸-明胶和海藻糖-脯氨酸2种培养基,选择分离采自厦门市翔安区香山风景区、南京市中山植物园及玄武湖公园的17份植物根际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并进行16SrRNA基因鉴定、系统进化分析及抗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测定.共分离到178株放线菌,其中链霉菌151株,其余27株为稀有放线菌,占总数的15.2%.稀有放线菌分布在9个属中: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韩国生工菌属(Kribbella)、野野村氏菌属(Nonomurae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拟孢囊菌属(Kibdelosporangium)、纤维微菌属(Cellulosimicrobium)和栖白蚁菌属(Isoptericola),包含2株新种.对分离得到的所有放线菌进行液体小量发酵,并测定其发酵粗提物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所测定的178株放线菌中,有82株对一种或多种指示菌表现出抗菌活性,占供测菌株的46.1%;有60株对一种或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的33.7%.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际土壤中放线菌资源丰富,其中抗菌和抗肿瘤活性较强的菌株可为后续微生物药物研发提供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18.
江苏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及其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营造防护林的林地,其土壤微生物的总量平均比对照滩涂高出100余倍,比农田高出20余倍,其中刺槐林、竹林土壤微生物总量明显高于水杉林;微生物类群以细菌为主体,放线菌为次,真菌最少(细菌在每克干土中约900 ̄8000万,放线菌为200 ̄2400万,真菌为0.8 ̄1.7万);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随着土层深度而递减,以0 ̄20cm范围内居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春季略大于秋季。  相似文献   

19.
中国黄、渤海、辽宁近海地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 1 2个地区 1 2 8个定位点及 5种海洋生物有机体的样品进行分离检测 ,共分离得到1 1 1 1 8株放线菌、560 8株海洋细菌、50 8株海洋真菌。鉴定结果表明 :海洋放线菌中以链霉菌属为主 ,占海洋放线菌总数的 95% ;海洋细菌中以弧菌属为主 ,占海洋细菌总数的 90 %以上 ;海洋真菌中以青霉菌属为主 ,占海洋真菌总数的 70 %以上。在有关样品中多株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对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杀灭作用 ;多株有抗癌、抗辐射、提高免疫力功能的生理活性物质 ;有的能产生蛋白酶或 EPA。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土壤放线菌在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运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16Sr RNA分子鉴定技术对该地区土壤可培养放线菌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中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最多,达到43.33×104~63.33×104CFU/g,远远超过另外2个土层;其次是10~20 cm土层,其放线菌数量略高于20~30 cm土层的数量.从0~30cm土层中共分离到26个放线菌菌株,其中15个菌株成功测序,属于链霉菌科的链霉菌属.0~30 cm土壤中的优势菌为蓝色链霉菌,数量比例达到51.00%.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p H值呈负相关(P0.01),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