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现在所任教的学生中,在每次英语测试后,都有学生问我:“陈老师,我平时非常刻苦,该掌握的知识我都掌握了,为什么每次测试都不能得高分?”针对该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对其试卷进行了分析。无论是听力部分,还是基础知识运用和书面表达都做得很好,丢分较少,而唯独阅读部分做得不好,15道阅读题,做错了8道题,很显然是阅读能力太差。  相似文献   

2.
那4年大家都替我着急,而我自己反倒不急了,因为这事急不来.这个产品与普通产品不同,产品做出来后,测试周期就要6至7个月,从2000年到2004年做了不下10次的测试,每次测试都要耗最少半年的时间.那时每天都呆和办公室研究,烦闷了就到海边草地走走.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学科教学法课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一直是延用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根据该课的性质与特色,构建以客观性测试与表现性测试结合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不仅全面评价了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程度,而且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院学生在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方面的测试,并参照2001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学校掌握学生的体质状况和把握体育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中就电子科技大学显示器件技术课程ITO薄膜的制备、光刻及性能测试实验进行了深入分析。该实验主要涉及ITO薄膜的制备、图案的刻蚀、ITO薄膜的方阻测试及透过率测试。通过该实验让学生掌握ITO薄膜的制备、薄膜图案的形成及薄膜的性能测试等基本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6.
科代表又来邀请我参加他们班上的家长会,我礼貌地答应了,反正是应付形式,做做样子.因为每次家长会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老样子,没起多大作用,我也就对开家长会没抱多大希望.晚上六点一刻,我就来到办公室,想想该给家长说些什么呢?拟了十几条要求,这"不准",那"必须",看过之后感觉都还是老套话,也不知说了多少遍了的,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王艳 《奇闻怪事》2009,(11):38-39
一次,我在批改学生的轮流日记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看到有的同学能在我们学校的校报上发表文章,我非常羡慕。所以每次校报征稿的时候,我都认真按要求写稿。可是这些稿件报上去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唉,我这个人真是太无能了!”  相似文献   

8.
爆笑课堂     
毕业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学生们纷纷向教师敬酒。某同学端起酒杯对一位教师说:“老师,我必须敬您一杯,当年您对我多好啊!每次讲完之后都第一个问我懂了没有,让我很感动。”  相似文献   

9.
张丹 《科技信息》2013,(34):226-227
命制试卷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一项常规活动,如何才能命制一份高水准的试卷呢?在命题时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呢?首先要明确命题的目的。每次测试都有目的,分过程性测试与终结性测试,尽量出和教材有联系的,要符合课标也就是要源于课本,但又要脱离课本,还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试卷的难度一定要适当。很多老师认为试卷只有出难点才能体现老师的水平,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对的,那么难度该如何控制,什么样的题对学生来讲就算是难题呢?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厕所没扫     
张冬玉 《奇闻怪事》2006,(11):41-41
叮铃铃,叮铃铃……学校敲响了集合铃,原来是叫学生进行大扫除。我想,我班上的学生每次都比较自觉,就没去跟班。没想到不一会儿,学校管卫生的老师走上楼来告诉我,我班上的卫生区男厕所没人清扫,并且也没看见有学生在那儿。当时,我非常气愤,恨不得把扫厕所的那几个男同学打几下。  相似文献   

11.
正我在自己的工作单位负责组织学术报告会。每次组织讲座,总是精心挑选报告人,有时还会与拟邀请的报告人共同商讨演讲题目,甚至对报告人的PPT提意见。因此,我确信自己安排的学术报告质量不会差。每次报告会上发放的调查问卷结果也表明:听众对报告满意。但遗憾的是,每次报告会之前,我都要为听众人数可能太少而担心。直到听众人数达到了我心目中预设的"临界规模"(并非总能达到),我才长舒一口气。不禁回忆起自己听讲座的往事。学生时代,我属于听讲座的"疯狂"一族。  相似文献   

12.
从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出发,对煤矿巷道施工中,弧线上施工放样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弧线上任意点中线标定方法模型.该模型的提出,可实现在弧道中线的标定中,每次转弧都将转点设在原中线所在的弧线上;每次转弧后,中线所控制的弧线长都一样;每次转弧点前相同长度控制的左、右帮的宽度不变.这有利于施工队掌握数据,控制帮距,为准确把握井下曲线巷道的施工方向,预防煤矿瓦斯动力灾害和提高巷道施工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张海涛 《科技信息》2012,(36):371-372
要CBE关注于学习者表现出的可观察到的活动;重视为学生掌握内容提供必需的时间以及学生毕业的最低能力测试,这一切都证明了CBE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郭英斌 《奇闻怪事》2005,(12):23-23
为了不浪费学习材料,保持环境卫生,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在每次上完手工制作(捏橡皮泥)课下课前,都要求学生将各种颜色“各就各位”,按原样包装保存,以便下次再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基本养戍了良好的习惯。正当我为此津津乐道的时候,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专业课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以测试技术应变片工作原理一节为例,设定了"我的体重我知道"这一课堂探究主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主题设定要求;最后,为验证该方法的教学效果,将该班级随堂测试结果与讲授法班级测试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主题探究模式下完成学习的同学对该知识点相关题目的回答正确率比普通课程课授法提高了30%,主题探究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学生例行为《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素质项目测试的结果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机能及运动能力,说明了体育达标对于普通我体育教学及成绩评定的改革,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材料力学》是工程专业技术基础课。以往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学习不很难,但学好不易,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2)教材内容繁杂,抓不住重点,公式繁多难记难掌握;(3)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工程应用能力难以提高。针对学生在学习《材料力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1 上好“材料力学”的第一堂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材料力学是工程技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并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学好一系列后继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对今后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都是至关重  相似文献   

18.
该实验基于旋转圆盘电极测试Co/N/C型氧还原催化剂在酸性体系中催化氧还原的线性电位扫描,并计算电子转移数目,对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做出评价。通过该实验的学习,学生掌握了Co/N/C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更好地理解了氧还原反应机理和旋转圆盘电极的测试原理,适用于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或仪器分析的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9.
文中就电子科技大学光电材料课程中关于薄膜的光学参数测试实验进行了探讨。实验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透射、反射光谱测试单元,达到测试薄膜光学参数的目的。通过实验可使学生掌握光谱测试系统的操作,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书面作业可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提高教学效果。从指导操作练习的实际出发,介绍了把书面作业贯穿于每次操作练习的始终,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强化训练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