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三国历时九十年,为我国封建社会由秦汉大一统转入长期分裂割据及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三国鼎立,群雄角逐,精英辈出。镇江是三国时代的东吴名城,同本地相关的三国人物及其业绩在民间千古传唱,家喻户晓,现就三国史实举说如下。  相似文献   

2.
玉林建州始于宋至道二年(996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玉林人有着悠久的商贸传统,商业意识极其发达,经商风气非常浓厚,因此玉林早在唐宋时期便享有"岭南都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和贸易对于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它的前身番禺),二千多年来一直是华南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上交通和贸易对它的影响特别巨大。为叙述方便,分作以下五个时期: 一、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三世纪) 广州的对外贸易起源甚早,据《淮南子》的记载,秦始皇经略南越,番禺已是犀角、象齿等物的集散中心。到了汉代,番禺也是这些特产的集散地。《史记》货  相似文献   

4.
从战国末期越败于楚到三国东吴开发江南,瓯人文化先后经历了越化和汉化的过程。越化使瓯人文化的原始性提升为政治性,其发展意识积淀了馈赠与窥占、合作与内斗等许多文化新特点;秦、汉、东吴对瓯越实施的削挤分化、军事干涉、移民充军等汉化政策,导致瓯人的生存危机和百越时期的结束。  相似文献   

5.
明末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四次来镇江,其中两次是迎送挚友黄道周的同游。 镇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根据一九五四年在丹徒大港烟墩山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宜侯矢簋”记载,这里是宜侯的封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称朱方。秦统一六国之后,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经镇江,命着赭衣(红色)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后即改称这里为丹徒。汉末称京口。东吴王朝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声势雄壮的历史剧。东晋初置南徐州。隋初改置润州,直至宋初历时500余年未变。唐置节度使,在这里设镇海军,宋初改  相似文献   

6.
夔州有众多的三国历史文化遗迹,"刘备托孤"等重大事件影响深远.桂甫寓居夔州时,站在爱国忠君的思想高度审视三国人物及事件,以现实主义诗人特有的敏感,挖掘三国文化的有益成分,藉优美的诗篇展现出来,成为在夔州弘扬三国文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中庙位于巢湖北岸,古往今来,皆称"湖天第一胜境".中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可谓中国古代临水建筑的"极品".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历代是屡废屡修,历代工匠对自然环境都是极为尊重,也对变迁的环境进行了动态的弥补和修缮,中庙是历代工匠智慧的结晶.这种师从自然、物化自然的营造技法和设计思想是中庙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二、宋元时期 周渭三首 周渭(923一999年),字得臣,原籍桂阳(今广东省连县),司马光《沫水纪闻》指明为连州人。唐五代时,连州隶属长沙(今湖南),而楚与南汉对峙。渭被南汉俘获,其妻子流离昭州(今广西恭城西北),于是落籍在恭城。后脱身北上,归于宋。建隆(960一963年)初,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初任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主簿,后历官右赞善大夫、殿中亚,加监察御史。并曾通判兴州(今陕西省略阳),知棣州(今山东省惠民县)、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毫州(今安徽省毫县)、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等地,又任过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转运副使。所至诛暴锄奸,正直清…  相似文献   

9.
成立,则称(E_2)为中心对称(以下简称对称),称(x_0,y_0)为(E_2)的对称中心.本文研究对称二次系统极限环的问题,叶彦谦教授和董金柱教授分别作出一类对称二次系统至少具有两个极限环的实例。最近,索光俭证明关于原点成对称的微分方程组  相似文献   

10.
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对广州大气细粒子PM_(2.5)进行持续观察,分析了样品中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含量.结果表明:广州大气PM_(2.5)含量为(66.03±43.11)μg·m~(-3),OC含量为(8.19±5.01)μg·m~(-3),EC含量为(1.75±0.80)μg·m~(-3); OC,EC和总碳(total carbon,TC)占PM_(2.5)的比例分别为16.73%,3.85%和20.58%,表明广州细粒子的碳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PM_(2.5),OC和EC污染都呈现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特征,与历史研究基本一致; OC,EC相关系数较高(R~2=0.929),表明二者来源较为相近,且PM_(2.5)中EC1占比例最高(45.41%),表明广州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是重要的污染源;二次有机碳(SOC)为(4.10±3.56)μg·m~(-3),占OC的比例为46.19%,表明广州二次有机碳的排放与形成是碳污染的重要因素.与历史数据相比,广州大气污染情况有所改善,碳气溶胶污染几乎达到历史最低值.  相似文献   

11.
朝鲜半岛新罗时期的国语诗歌一般称之为新罗乡歌。《处容歌》创作于新罗宪康王五年(公元879年),是25首新罗乡歌作品中的一首,收录在朝鲜半岛古代文献资料《三国遗事》中。《处容歌》所具有的传统价值观念、民俗信仰、生活理念等内容对朝鲜半岛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三国,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魏、蜀、吴三家为夺取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生死大博斗。他们在争人才中争天下,在争天下中争人才。本文仅从三国时期荆州地区时局的流变,阐述“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道理。主要论点有:荆州地区人才与政局之关系;人才是决定荆州时局的基本因素;外来人才决定着荆州的时局;荆州地区人才聚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三国孙吴政权秉承两汉社会保障措施,以政府行为为主,主要包括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方面,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孙吴统治区域内的稳定,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孙皓时期的统治,破坏了孙权统治以来吴国实行的社会保障措施,加速了吴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14.
宜昌,古称“夷陵”,乃“楚之西塞”。在汉末三国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是名副其实的“争地”,乃三国兵家们拼死争夺的焦点:三国之争,争在荆州,荆州之争,争在夷陵。蜀汉集团的悲剧始于夷陵之失,夷陵成为蜀汉英雄们永远的伤痛。  相似文献   

15.
凉州地区自汉武帝划入版图后 ,胡汉杂处于此。在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 ,胡化后的汉人亦十分剽悍。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 ,地方势力兴起 ,“玩众黩旅”的凉州人 ,其气势不仅足以左右当时政权 ,更影响了未来三国鼎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天下扰乱。士燮统治交趾期间,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崇文重教,中原士人纷纷前往避难,一时之间,交趾人文荟萃,文风鼎盛,有力地促进了儒学在交趾地区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三国时期,魏、蜀、吴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军事需要,分别制订了各自的货币政策,并对各自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最终使三国统一于晋,其中货币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国两晋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土的初期阶段,当时的佛教活动中心北方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南方则在建康,而邻近洛阳的颍川郡(主要集中在郡治许昌)也有数位高僧的驻锡和游锡。高僧的佛教活动对颍川郡乃至中原的佛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两晋时期,许昌几易胡汉政权之手,政局不稳严重阻碍了高僧硕德在该地区传法弘教,故对此时的佛教活跃程度不宜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19.
近5年来,《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厦版本问题的研究是基于20世纪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大陆共出版有关论文(著)30多篇(部),为这一“热点”问题研究提供了最新的材料或观点。虽然还存在诸说并存的情况,但相对集中的趋势毕竟意味着对学术结论的进一步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