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室内玻璃钢水槽内对平均初始体重为7.18±0.49 g的黄姑鱼进行了40 d养殖实验以研究其在停喂不同时间后的补偿生长。实验共设5个食物处理组,4组鱼分别饥饿4 d(S4组)、8 d(S8组)、12 d(S12组)和16 d(S16组)后再恢复正常投喂;1组鱼实验期间始终正常投喂作为对照(S0组)。结果表明,S4组实验结束时体重略低于S0组,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S8组、S12组和S16组显著低于S0组(P〈0.05);饥饿导致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降低,水分和灰分的含量升高。实验结果显示,S4组的黄姑鱼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S8组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效应,S12组和S16组未出现补偿生长效应,饥饿后恢复投喂鱼对食物的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得到明显改善,这表明适度饥饿后再投喂可作为黄姑鱼养殖中有益的饲养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奥尼罗非鱼多重周期饥饿后的补偿生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多重周期饥饿后的补偿生长方式,在室外水泥池中用含w=8.9%脂肪,w=36.0%蛋白质的膨化日粮饲喂240尾初始质量约为7.3 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O. niloticus 96 d,水温为(29.0±1.5 ) ℃.试验共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每日投喂)、实验1组(隔日投喂)、实验2组(隔4 d投喂4 d)和实验3组(隔8 d投喂8 d).试验结束,各实验组奥尼罗非鱼均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效果,且其部分补偿生长效果主要由摄食率提高引起,饥饿1~4 d后恢复摄食可使奥尼罗非鱼内脏指数、肥满度、生化组成恢复正常,而饥饿8 d后恢复摄食并不能使鱼体内脏组成和生化组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饥饿时间对黑鲷补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的饥饿处理时间下再恢复供食后黑鲷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黑鲷在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部分或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提高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来实现的;黑鲷在饥饿过程中主要是消耗脂肪作为身体能量的来源;经过补偿生长后,鱼体的生化组成与对照组的水平相比有所变化,即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饥饿补偿对日本沼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25.0±1) ℃范围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过程中,虾体水分、灰分含量略有上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RNA/DNA值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给饥饿处理0(对照),2,4,8 d的日本沼虾投饵,在恢复生长结束后,各饥饿处理组的虾体生化组成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处理组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不仅食欲增加,而且摄食水平和食物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5.
饥饿和摄食状态下大黄鱼幼鱼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1℃的室温下,测定了在不同摄食水平(1.2%,2.5%m/m)下大黄鱼幼鱼SDA的三个主要参数:SDA总耗能分别为263.4 J/g和467.7 J/g;SDA持续时间分别为8 h和14 h;峰值分别为2.85 mgO2/g.h和3.23 mgO2/g.h.得到了在饱食状态下的能量收支方程:100C=64.5R+20.7G+10.6F+4.2U.饥饿状态下大黄鱼幼鱼排泄能与温度成线性关系,代谢能与温度之间为二次函数关系.同时对饱食状态和饥饿状态下的能量收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的饥饿耐受能力及死亡不可逆点(PNR),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半刺厚唇鱼仔鱼摄食、生长、存活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6.5±3)℃的水温条件下:半刺厚唇鱼仔鱼在5 日龄卵黄囊消失并开口摄食,其基本不经历混合营养期,属于极易遭受饥饿胁迫鱼类;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6 ~11 日龄,初次摄食期仔鱼的PNR发生在孵化后第15 d,仔鱼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长达11 d,在到达PNR后部分仔鱼仍能存活3 ~4 d,其耐受饥饿的能力较强;9 日龄饥饿仔鱼全长出现负增长,17 日龄绝大多数个体因饥饿而死亡;仔鱼在PNR期未出现“胸角”,而鳔后室萎缩明显和第六条黑色素纵带发育显著滞后可作为鉴别半刺厚唇鱼饥饿仔鱼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彭银辉  黄国强  李洁  唐夏 《广西科学》2013,20(3):219-225
为了研究餐后温度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33~34g的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摄食时温度为20℃,餐后温度分别为14℃(T14)、17℃(T17)、20℃(T20)、23℃(T23)、26℃(T26),养殖30d后,考察褐牙鲆的生长速度、摄食量、消化率、饲料转化效率及其能量分配情况。结果显示,T17、T20、T23处理的幼鱼生长速度比T14和T26处理快;T14处理的幼鱼摄食量明显比其它处理少,T20、T23处理的幼鱼摄食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随餐后温度由14℃提高到26℃,幼鱼能量消化率显著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下降,摄食能分配于生长的能量比例逐渐下降,排粪损失的能量比例逐渐下降,代谢能的比例逐渐增加;单位体重鱼体日摄食能随着餐后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生长能和排粪能也呈现类似趋势;代谢能随餐后温度的提高明显上升,排泄能略有上升。这表明温度主要通过改变摄食量来影响褐牙鲆幼鱼的生长,与恒温相比,餐后温度没有对褐牙鲆产生促生长作用,较低的餐后温度能够降低幼鱼的能量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分配于生长。  相似文献   

8.
摄食水平对褐牙鲆幼鱼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褐牙鲆幼鱼(体重0.71-4.16g;体长4.45-8.14cm)在24℃下保持5个摄食水平(0-最大)。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饵料。褐牙鲆和干物质的吸收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为97.38%和76.73%。褐牙鲆排粪能(F)占摄食能的比例为0.95%-2.83%,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减少;氮排泄(U)占摄食能比例为5.52%-6.77%,各摄食水平下变化不大;标准代谢耗能(Rs)占摄食能比例为1.05%-7.82%,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减少;在各摄食水平条件下,摄食代谢耗能(Rf)占摄食能比例变化不大,平均为45.72%;生长能(G)占摄食能比例为32.67%-49.21%。随摄食水平增加而增加。在最大摄食水平时,褐牙鲆能量分配形式为:100C=0.95F+5.52U+44.31R+49.21G。  相似文献   

9.
在(20±1) ℃条件下测定短期饥饿和再投喂不同时间后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肝指数、肝糖原含量和血糖浓度的变化;以正常持续喂食实验鱼作为对照组,分别在饥饿处理0、1、4、7、12 d后以及饥饿12 d再恢复投喂1、4、7、15 d后取样.结果显示,实验鱼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肝指数和肝糖原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 05),饥饿4 d后分别为(1.34±0.05)、(10.53±4.18) mg·g-1,均显著低于初始水平(p<0.05),饥饿12 d后分别为(0 96±0.04)、(4.03±0.81) mg·g-1达到最低水平(p<0.05);再投喂后,上述两个指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 05),再投喂1 d后的肝糖原和15 d后的肝指数分别恢复至初始水平(p>0.05).实验鱼在饥饿处理和恢复投喂的过程中,与对照组比较血糖浓度没有出现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鳊鱼幼鱼在饥饿和恢复投喂的过程中,血糖浓度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而肝糖原含量变化速度快于和肝指数.由此推测鳊鱼幼鱼在饥饿过程中主要利用糖类来提供能量,且首先动用肝脏内的储能物质,肝糖原含量的变动与血糖浓度的稳定性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0.
饥饿和补偿生长对吉富罗非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25.5 ~30.0℃条件下分别饥饿0、5、10、15 d后,再恢复投喂15 d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吉富罗非鱼体重损失率显著增大,水分和灰分的质量分数逐渐升高;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随着饥饿时间...  相似文献   

11.
饥饿时间对日本沼虾能源物质利用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饥饿时间对不同体重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能源物质利用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初期日本沼虾主要依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随着饥饿时间增加,开始部分消耗体内的蛋白质,最后完全依赖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虾体营养组成和含量影响供能物质的利用.能量收支方程表明,在饥饿状态下日本沼虾代谢活动减弱,代谢能(R)逐渐降低,而排泄能(U)逐渐增加,体重对日本沼虾能量收支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饥饿对花鲈生长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7月24日至8月23日在福建省海水鱼类苗种繁育科研中试基地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继饥饿补偿生长和不同日间隔停饵对花鲈生长效果的比较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对体重16.2g、体长10.1cm左右的花鲈在一个月的实验期内,与连续每日喂食相比,无论饥饿处理5d或10d再恢复喂食,花鲈均表现出明显的超补偿生长,不仅生长速度高于所有对比组,而且饵料系数有显著降低;而每日增加喂食次数虽能使生长有所加快,但饵料系数显著提高,结果表明:继饥饿补偿生长现象在花鲈养殖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等级魔芋种芋贮藏期失水率相关性及出苗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 g以下、25 g左右、75 g左右、150 g左右的种芋贮藏期失水率分别为:38.40%、35.12%、24.72%、21.99%,失水相关性方程分别为:y=-0.759x+31094(R2=0.9783),y=-0.7717x+31630(R2=0.979),y=-0.5516x+22724(R2=0.9761),y=-0.3809x+15732(R2=0.984),出苗率分别为:87.43%、93.33%、100.00%、100.00%.同时发现,平均质量3.33 g处理的小种子贮藏期内易失水过多而干枯死,枯死率5.77%.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温养殖和控温养殖两种方法研究了黄缘闭壳龟幼龟的生长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80 d后,常温养殖幼龟体质量平均增长54.27 g,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115.89%;控温养殖幼龟体质量平均增长72.88g,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157.95%.控温养殖幼龟均体质量是常温养殖的1.34倍,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常温养殖.常温养殖幼龟5月份生长率缓慢,10月份呈负增长,快速生长期为6—9月份;控温养殖幼龟5月份生长率较快,10月份生长率缓慢,快速生长期为5—9月份,控温养殖使幼龟生长期延长约30 d.两种养殖方式,体质量、背甲长、腹甲长、体厚与日龄均呈正相关,同时体质量与背甲长、腹甲长及体厚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r0.01(P<0.001),相关性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初始体重(2.00±0.08)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小肽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D1)、25%(D2)、50%(D3)、75%(D4)及100%(D5)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探讨饲料中小肽豆粕与鱼粉的不同比例对青鱼幼鱼生长及其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2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肝体比(HIS)及肥满度(CF)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D3-D5组的WGR、SGR、HIS及C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效率(PER)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SR)、肠体指数(the intestine weight index)及肠长指数(the intestine length index)无显著变化(P0.05)。D2组全鱼水分及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D3-D5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与饲料中小肽豆粕的替代比例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小肽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25%时,对青鱼幼鱼的生长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饥饿状态下南方鲇幼鱼氨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2000年4月至5月,测定了温度对饥饿状态下南方鲇幼鱼(体质量18.4~36.0g)的氨氮排泄的影响.在12.5℃,17.5℃,22.5℃,27.5℃和32.5℃水温下,南方鲇的特殊体质量排氨率分别为1.83,3.86,5.52,7.37和9.29mg/(kg  相似文献   

17.
西施舌稚贝与仿刺参幼参混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水温25℃下,设置5组壳长(4.83±0.14)mm,质量(0.041±0.004)g的西施舌稚贝,每组249粒,分别混养湿质量(0.524±0.010)g的仿刺参5,10,15,20头,设无刺参的西施舌单养组作为对照.经30d的饲养,各组西施舌成活率均较高,在89%以上.混养西施舌壳长的生长较单养有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间西施舌壳长差异不显著(P>0.05).H15西施舌壳长增长最多为(9.03±0.21)mm,西施舌的质量生长方面,单养和混养以及混养组间都差异极显著(P<0.01).H15西施舌增重最大为(0.490±0.107)g,混养的刺参成活率为100%,至实验结束,H05和H10组刺参质量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H15则持续增长;H20一直呈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体重罗氏沼虾亲虾的代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实验室中测定6个体重组(12.24,17.93,22.06,27.27,32.52和39.73g)的罗氏沼虾亲虾的基础代谢,以探讨体重变化影响代谢的规律。结果表明,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都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少,其关系可表示为:RO=1.6393W^0.4638和RN=0.7915W^-1.2780.不同体重亲虾的能耗率和能源物质的供能比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