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组合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中,传统的分区曲面拟合法存在模型代表性误差和及分区间的平滑连接问题,提出整区拟合似大地水准面的BP神经网络方法.利用某区域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和GPS/水准数据,将BP神经网络似大地水准面整区拟合法与整区曲面拟合法和分区曲面拟合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大区域和两类似大地水准面差别呈不规则的情况下,BP神经网络方法有效地减小了拟合模型的代表性误差,整区BP神经网络拟合法明显地较整区曲面拟合法和分区曲面拟合法提高了拟合结果的内、外符合精度.为区域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中似大地水准面整区拟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重力位模型和GPS/水准数据确定区域似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有效的利用GPS观测的高程信息,实现GPS观测值中的椭球高向正常高转化,采用EGM96和EIGEN-CG01C重力位模型和某区域的GPS/水准观测数据,应用几何方法确定了该区域1.5'×1.5'分辨率的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数值模型.该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内插高程异常与实测GPS/水准点的高程异常进行比较,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均优于0.040米.表明在地形平坦地区,用平均点间距为10KM的GPS/水准点成果,可以确定厘米级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结合GPS观测成果可以取代四等及以下几何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由GPS观测的高程信息中获得GPS观测点的正常高,利用某区域平均分辨率优于5.0′×5.0′的重力数据和GPS/水准数据,EGM96全球重力场模型以及该区域30″×30″数字高程模型并采用移去-恢复技术计算了该区域2.5′×2.5′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该模型内、外符合精度均优于0.060 m,与GPS观测数据相结合可以得到四等及四等以下几何水准精度要求的正常高,真正实现GPS技术在几何和物理意义上的三维定位功能.最后对似大地水准面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GPS平面与高程一体工程控制网为水利工程水准施测困难区域高程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彩云  高宁 《科技信息》2009,(18):16-17
本文对GPS高程拟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概述了GPS高程拟合的常用方法,通过编程序计算了多项式曲线拟合、多项式曲面拟合、加权平均拟合、BP神经网络拟合似大地水准面的实例,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5.
以GPS测量的大地高为基础,利用似大地水准面获得正常高,是一种创新的高程测量方法,而GPS拟合方法是否恰当,拟合后的精度能否满足要求,直接关系到GPS高程测量方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工程实例研究了多项式拟合、多面函数拟合、克里金插值法等GPS高程拟合方式的差异性。通过对精度分析,得出各种拟合方式的优劣势,以利于在实际生产中选取合适的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程拟合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在GPS网中联测一些水准点(要求这些点分布均匀、密度充分),再利用这些点上的正常高和大地拟合高求出它们的高程异常值,再据这些点上的高程异常值与坐标的关系,用最小二乘方法拟合测区的似大地水准面,利用拟合的似大地水准面内插入其它GPS点的高程异常,从而求出各个未知点的正常高。  相似文献   

7.
鉴于障碍物两侧的高程基准不一致,采用常规的GPS水准数值拟合方法,无法实现跨障碍高程传递,提出了一种天文GPS水准方法,即采用常规GPS水准方法分别拟合障碍物两侧的似大地水准面形状,分别求得相对于WGS-84的地面垂线偏差;由于两侧所求垂线偏差属于同一系统,因此,可根据天文水准原理,进一步计算出跨障碍的高程异常差;再由GPS所测大地高差,可获得跨障碍的正常高差.应用该方法对辽宁阜新引水工程GPS网进行试验,在9.6 km的跨越距离上,试验结果与独立的三等几何水准结果比较,差值为12 mm.研究结果表明:天文GPS水准方法是一种远距离、高精度跨障碍高程传递方法.  相似文献   

8.
苗龙 《科技咨询导报》2009,(15):105-105
我院承担完成的昌吉准东煤化1:10000地形图基础测绘项目,采用了GPS单点定位辅助摄影技术,运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出摄站中心的正常高,具体方法是利用地面已有的基础控制点,用GPS/水准法确定该区域内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然后运用该模型解算出航摄像片摄站中心的正常高,并且通过数据分析了本区域内所建立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意义和精化大地水准面的3种方法,用GPS/水准重合点的高程异常,建立了区域大地水准面的几种数学模型并做了实验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GPS高程拟合方法,通过在测区内均匀分布的有限个已知点,经EGM96大地水准面模型与多项式拟合相结合的联合拟合法拟合,最终得到测区内所有测量GPS点的精确海拔高程,有效地解决GPS高程的归算问题,节省了水准外业费用,提高作业了效率。  相似文献   

11.
胡志勇 《科技信息》2009,(17):379-379
利用GPS高程拟合方法,通过在测区内均匀分布的有限个已知点,经EGM96大地水准面模型与多项式拟合相结合的联合拟合法拟合,最终得到测区内所有测量GPS点的精确海拔高程,有效地解决GPS高程的归算问题,节省了水准外业费用,提高作业了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对分形几何理论及应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似大地水准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曲面,用传统的欧氏几何模型去拟合,必然会抹杀它的不规则变化.因此,本文率先提出并引入用分形插值曲面函数拟合高程异常,构建GPS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新方法.本文论述了分形插值曲面的原理,分析了分形插值曲面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分形插值曲面的维数估计方法和公式,用实际数据进行了分形插值曲面拟合高程异常的数值分析以及与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结果的比较.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分形插值曲面函数拟合高程异常的精度明显优于二次多项式曲面.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的应用,利用TGO软件解算基线和网平差与GAMIT软件结合TFORM工具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处理GPS观测数据,获取大地高,同时利用三等水准数据获取正常高,再利用大地高和正常高的关系,在不考虑重力场模型和重力数据等影响的前提下,用二次曲面方法来拟合高程异常,在某市作了验证,两者的内符合精度相当,均能满足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GPS技术由于能独立、快速地确定地球表面空间任意点的位置,并且其相对定位精度较高,因此从军事和导航的目的迅速被扩展应用于控制网建设,利用GPS技术建立的控制网称为GPS空间大地控制网。由于采用GPS测得的大地高精度不够以及采用不同方法确定的大地水准面差距或高程异常的精度的制约,GPS水准的精度不高,故采用常规水准仪进行测量,配合开展高程拟合。阐述了D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的测量数据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帅丽 《科技信息》2013,(14):145-146
GPS高程拟合是GPS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首先探讨了GPS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分析GPS高程测量在精度配准上的局限性,并以某高程控制网为例,采用水准面拟合法,分析水准面拟合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的高程联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高程联测的工作效率和精度,提出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GPS技术结合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联测方法,并在山东地区比较了不同方法拟合高程异常残差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加权反距离法的拟合标准差为6.3 cm,优于其他方法,高程联测的精度可信。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广义延拓法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化中的精度,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的方法,研究了GPS技术所获得的大地高数据和水准测量获得的正常高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导了广义延拓法的数学模型,用铁法矿区的实验数据,验证了广义延拓法的拟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其精度和计算时间均优于精度较高的有限元法,在不引入其他数据的情况下,在丘陵地区可以达到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该成果对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绝大多数单位采用EGM96模型进行高程拟合,EGM2008全球重力场模型并未被采用。文中利用软件为载体,分别导入EGM96和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得到所选点位模型正常高,然后利用正常高和大地高间的关系,得到高程异常,进而求得似大地水准面精度,通过比较,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所得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明显高于EGM96,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GPS所测高程是相对于WGS-84的大地高,而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是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正高或相对于似大地水准面的正常高,为了确定与计算在温州地区的大地水准面上的拟合高程,本文通过利用OSU91A模型对GPS高程平差的影响,以便合理地来计算平差GPS拟合高程,作以抛砖引玉之旨,望各位专家及同行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20.
GPS高程水准拟合模型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GPS观测时能同时获得实用的三维坐标,必须把GPS测量得到的高程信息,即大地高转换成我国常用的是正常高系统.从几何模型解析逼近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了解析内插法和数学曲面拟合法,对不同拟合模型进行了精度评价,证明在平原地区GPS高程水准拟合方法能够达到四等水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