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硝酸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研究--成胶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成胶条件下利用铝酸钠溶液和硝酸制备了拟薄水铝石 ,研究了 pH值、成胶温度、铝酸钠浓度及成胶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的成胶条件对产物的物性有较大影响 .在合适的成胶条件下 ,可以制得纯净的拟薄水铝石沉淀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通过调节实验参数等来控制拟薄水铝石物化性质如堆密度、比表面积、孔容积、孔径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应结晶法,以偏铝酸钠、硫酸铝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拟薄水铝石样品.用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制备条件对拟薄水铝石晶粒度与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拟薄水铝石的平均晶粒度随pH值、温度及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较低pH值或温度下生成无定形凝胶,较高的pH值或温度下生成了薄水铝石或β-三水铝石;温度升高与老化时间增加可分别有利于大孔的形成与整体孔数量的增加;晶粒度较大的单一拟薄水铝石样品,其表面积与孔容也较大.在 pH 值为8.6、反应温度75,℃及老化时间2,h 的优化制备条件下,拟薄水铝石具有单一晶相,平均晶粒度为4.58,nm,比表面积为342,m2/g,孔容为0.533,cm3/g,平均孔径约为3,nm,形貌如绒毛球状.  相似文献   

3.
超重力碳分制备拟薄水铝石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超重力法制备纳米级拟薄水铝石进行了系统的中试研究,研究表明:小试提供的工艺路线是可行的,给出的生产条件基本正确。提出了中试生产纳米级拟薄水铝石的最佳条件:偏铝酸钠溶液浓度1mol/L,气液体积比为2,反应终点pH=10.5,反应温度(20±2)℃。  相似文献   

4.
以偏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采用螺旋通道床超重力碳分法制备纳米拟薄水铝石粉体.介绍了拟薄水铝石形成机理和工艺条件,研究了添加表面活性剂、原料浓度以及气液比对粉体粒径的影响.利用TEM等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可制得平均粒径约5 nm纤维状的纳米拟薄水铝石.  相似文献   

5.
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涂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拟薄水铝石为原料,HNO2为胶溶剂,制备AlOOH溶胶,并对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进行涂覆.研究了拟薄水铝石含量以及HNO3的加入量对溶胶粘度、稳定性和涂层涂覆量的影响;比表面积法(BET法)测定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涂层的比表面积;超声波振荡检测了氧化铝涂层的结合牢固度.结果表明,当拟薄水铝石质量分数为5%~8%,n(H^+)/n(AlOOH)=0.06~0.10时,可制得稳定的溶胶,且随着拟薄水铝石含量或HNO3加入量的增加,溶胶的粘度增加,涂层的涂覆量增大,拟薄水铝石含量对涂层的重现性及牢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海藻酸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球形氧化铝颗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种不同的拟薄水铝石(PB)和海藻酸钠(ALG)为原料,采用海藻酸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γ-Al2O3颗粒.用氮气吸附-脱附、强度测定仪、XRD、SEM、XRF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2种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指数;研究了不同拟薄水铝石配比及胶溶剂硝酸处理时间对氧化铝颗粒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指数是影响颗粒强度的重要因素;采用不同的拟薄水铝石进行配比,可调控氧化铝颗粒的孔结构及强度;随着硝酸处理时间的延长,氧化铝颗粒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逐渐降低,钙含量也随之降低,但颗粒的强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15,min时达到最大值104,N,继续延长处理时间强度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硝酸处理过程改变了拟薄水铝石粒子的大小和堆积方式,并没有改变γ-Al2O3的物相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强烈搅拌的条件下,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的拟薄水铝石,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煅烧得到超细活性氧化铝,讨论了沉淀反应中溶液浓度、气体流量、反应终点pH值对前驱体晶型的影响 ,以及前驱体的晶体形态对氧化铝形态的影响。用XRD、TEM及BET对产品进行了表征,表明本方法可得到粒径小、而且比表面积比较大的活性氧化铝。  相似文献   

8.
在强烈搅拌的条件下,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的拟薄水铝石,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煅烧得到超细活性氧化铝,讨论了沉淀反应中溶液浓度、气体流量、反应终点pH值对前驱体晶型的影响,以及前驱体的晶体形态对氧化铝形态的影响.用XRD、TEM及BET对产品进行了表征,表明本方法可得到粒径小、而且比表面积比较大的活性氧化铝.  相似文献   

9.
拟薄水铝石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容大等特点,广泛用作氧化铝前驱体。综述了近年来拟薄水铝石在载体及催化剂、分子筛、吸附剂、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建议未来应注意针对不同催化反应,从改进拟薄水铝石的生产工艺入手,设计提供最优化的拟薄水铝石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减小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拟薄水铝石的结构、测定方法、生产方法和改进措施,以及产品的规格与用途,并探讨拟薄水铝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对在室温下存放不同时间的硝酸铵的热分解参数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显示,存放10a和20a的硝酸铵与新生产的硝酸铵相比,初始放热温度分别降低了42.26℃和58.02℃,最高温度分别升高了20.28℃和197.55℃,绝热温升分别提高了62.54℃和255.57℃,最大温升速率分别提高了31.1倍和 99.3倍。常温下长时间存放的硝酸铵热危险性增大,主要是因为含有了使其活性增大的硝酸和水分。研究结果为硝酸铵的安全储存提供了有益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晶种生长法制备β型四钼酸铵的方法.其制备分2步进行首先用酸沉法制备四钼酸铵;再以酸沉法制得的四钼酸铵为原料,氨浸后用晶种法制备β型四钼酸铵,其包含2个相关过程(一是晶核的生成过程,控制pH值为1.2;二是晶核的长大过程,控制pH值为2~3).对2种结晶进行差热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用酸沉法制得的为α型四钼酸铵,用晶种法制得的晶体为β型四钼酸铵.用晶种法制得的结晶的晶体形貌与用酸沉法制得结晶的晶体形貌相比,颗粒较大且均匀.对四钼酸铵的结晶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说明结晶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很强,速度也较快.此外,初步探讨了四钼酸铵结晶过程机理和晶型的控制,阐明了晶体生长速度的大小对实际晶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天然沸石对铵吸附能力的生物再生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浙江缙云的天然斜发沸石在实验室进行了吸附铵饱和沸石的生物再生静态试验,经过73d生物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饱和沸石对铵的吸附能力恢复了61%~85%;在云南滇池流域进行了吸附大量铵的沸石的生物再生现场中试试验,经过4~6个月的自然生物再生过程,沸石对铵的吸附能力恢复了22%~36%。  相似文献   

14.
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取自ABR反应器中的厌氧颗粒污泥,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对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以及活性恢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当氨氮浓度分别为0.2 g/L和0.4 g/L时,表现为促进产甲烷作用,二者的产甲烷能力分别比参考体系提高5%和10%;当氨氮浓度为0.8 g/L时,开始表现为抑制产甲烷作用,抑制程度为7%;并且随着氨氮浓度提高到2 g/L、3 g/L、4 g/L,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分别下降20%、28%、45%。此外,研究表明,氨氮影响产甲烷活性的浓度范围与具体的操作条件,如温度、pH值、碱度及污泥浓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鸭IgG纯化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辛酸-硫酸铵法提取鸭IgG并与硫酸铵法和DEAE纤维素层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辛酸-硫酸铵法与DEAE纤维素层析法提取的IgG纯度较高,且辛酸-硫酸铵法简便、快速、节约试剂,所获IgG活性较DEAE纤维素层析法高,适于从大批量样品中提纯IgG。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质量浓度氨氮条件下,对廖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olygonifolius)体内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氨氮(10 mg/L)下廖叶眼子菜的光合作用能力所受影响不大.但是高质量浓度氨氮(5~10mg/L)会提高廖叶眼子菜体内氧化物质含量,植物自身防御机制进而会在一定时间内促使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及次生物质含量的上升,其中氨氮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抗氧化酶及次生物质反应强烈.结果表明氧化能力的上升有助于缓解氨氮诱导的氧化胁迫及增强植物对氨氮的耐受性.总体而言,较高的氨氮浓度会对廖叶眼子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使用该植物修复水体时需要考虑氨氮的浓度水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O-羧甲基N-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壳聚糖分子中氨基的特性,与过量的碘甲烷进行彻底的甲基化反应合成水溶性的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经纯化后,将壳聚糖三甲基季铵盐与过量的一氯乙酸反应合成一种新型的两亲性化合物O-羧甲基-N-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O-C arboxym ethy l-N-triM ethy lCh itosan Q uaternary amm on ium sa lt,CM TM C),经纯化后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十二水合硫酸铁铵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醋酸丁酯,结果表明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对醋酸丁酯的合成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聚磷酸铵表面处理及阻燃聚丙烯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氨基硅烷偶联剂对聚磷酸铵进行了表面改性. 溶解度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热失重分析表明,改性聚磷酸铵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氨基硅烷偶联剂与聚磷酸铵发生了键合反应;改性聚磷酸铵的热失重速率明显降低. 氧指数及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改性聚磷酸铵与双季戊四醇复配膨胀阻燃聚丙烯的阻燃性能有所提高,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得到明显改善. 研究表明,氨基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聚磷酸铵的方法简便、环保,降低了聚磷酸铵的水溶性,提高了膨胀阻燃聚丙烯的阻燃效果及界面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高密度培养中铵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ut^s表型的重组毕赤酵母生产血管生长抑制素,表达阶段流加甘油—甲醇混合碳源以提高菌体密度和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水平,菌体密度可达174g/L,约是表达阶段采用甲醇为单一碳源的发酵过程的3倍。菌体密度的提高导致表达阶段发酵液中铵离子浓度下降很快,当发酵液中的铵离子浓度低至40mmol/L时,影响了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改变pH调节方式并在发酵后期添加25mmol/L(NH4)2SO4使发酵液中铵离子浓度维持在150mmol/L以上,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产量达到108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