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陕北神府矿区大柳塔井田2~(-2)煤层中煤样的显微组成,岩石类型及煤的300℃前氧化放热与燃点的关系。实验中发现,丝质组以及丝炭氧化放热量最大而燃点最低,镜质组以及镜煤氧化放热量最小,而燃点最高。随着各煤岩类型中丝质组含量的增高,其氧化放热量增加,燃点降低。因此丝质组及丝炭是最易自燃的显微组分和煤岩类型,并对其易自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煤的变质程度与煤层吸附CO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近期许多中一低变质程度的煤层出现CO长期超标,但煤层未曾出现自然发火的现象,进行了煤的变质程度对吸附CO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测定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岩组分数据及其在30℃下对CO的等温吸附数据,利用Mathematic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出在不同压力下,中一低变质程度的煤层对CO吸附量最大,为进一步研究煤层中一氧化碳赋存机理提供了依据,进而可减少不必要的自然发火预防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九井田各煤类中固定碳、燃烧比、碱酸度、氧化物含量等相关参数,分析出井田内各煤层煤类不同,固定碳、燃烧比、碱酸度、氧化物含量均有所不同;影响煤类变化规律的因素有沉积环境、煤化作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到各煤类有不同的组分,同一煤层不同层位也存在不同的组分,导致煤层电阻率出现幅值的差异,总结出影响测井中视电阻率曲线的主要因素是固定碳、碱酸度、氧化物含量。  相似文献   

4.
选择常规数字测井中采用的三侧向视电阻率、伽玛放射性、自然放射性及声波时差等四种测井曲线,进行新疆尼勒克-塘坝矿区的煤层进行综合解释。探讨了煤层、炭质泥岩及疑似煤层曲线反映的地质解释,其煤层曲线解释的准确性采用了钻探取芯和化验验证对比分析,为矿区煤系地层的岩、煤对比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最新研究成果,煤炭的自然发火不但取决于煤的内在因素,还取决于促进煤自燃的外在因素,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的系统方法应以煤炭对自燃的敏感程度和外在的开采条件为基础,并就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方法的某些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煤自燃性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自燃主要受煤结构和环境因素影响.在确定的粒度与外界条件下,可通过分析煤结构来判断其自燃倾向性.文中根据神府煤及其预氧化产物的红外光谱特征,说明煤的氧化是从一些氧化活性基团开始,且活性基团含量越大越易自燃;提出了通过红外光谱及其差谱分析,对比不同煤种中氧化活性基团的相对含量而预测煤自然发火期的方法;通过对灵武、大柳塔和焦坪煤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了它们自燃倾向性的次序,并根据焦坪及大柳塔煤层的自然发火期,确定了灵武煤自然发火期的范围.研究结果与实验模拟及现场观测结果一致,说明用FTIR研究煤的自燃倾向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古交矿区8号煤中有机硫含量较高,占全硫的一半左右。首次对8号煤层进行了煤中有机硫的光电子能谱(XPS)测试,采用带能谱和波谱的扫描电镜对2号、7号、8号煤层中不同显微组分的有机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号煤中有机硫以多环含硫化合物或噻吩型硫为主;在不同煤层的显微组分中其有机硫含量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同一煤层的显微组分中,不同亚组分的有机硫含量亦不同。  相似文献   

8.
覆岩移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其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事故之一,特别是在高瓦斯煤层群条件下,如何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对实现煤与瓦斯的安全高效共采是非常重要的。文中根据某矿具体地质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首采煤层的开采对远程卸压煤层的卸压作用,结合大量现场实测数据,论证了对远程卸压瓦斯进行抽放从而实现在高瓦斯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煤矿粉尘的危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结合煤的大分子结构对煤层注水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影响煤层注水效果的影响因素为:煤层裂隙、孔隙的发育程度,上覆岩层压力及支撑压力,煤的坚固性,煤的润湿性,煤层内的瓦斯压力。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煤层注水增注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煤体结构高阶煤基质的甲烷吸附特征,降低在地下开采构造软煤层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风险;提高构造软煤层煤层气的地面采集效果。文中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沁水盆地南部寺河矿主采3~#煤层中的构造变形煤进行了分类描述、显微煤岩组分的定量观测、真密度的测定和工业分析,并以甲烷气为吸附质通过等容量法高压吸附实验,分析了不同煤体结构高阶煤基质的吸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寺河矿高阶煤层变形以脆性变形为主,主要煤体结构可分为原生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碎粒结构,局部出现碎粉煤;在相同的温度、粒度、吸附平衡压力等条件下,高阶煤基质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原状煤碎粉煤碎裂煤碎斑煤碎粒煤。即在一定构造破坏范围内,高阶煤基质对甲烷的吸附能力,表现出随构造破坏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特征;而当煤体构造破坏超出这一范围,即达碎粉煤阶段后,吸附能力又有所提高,介于原状煤与碎裂煤之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煤层瓦斯组分异常对安全生产影响,得出煤层瓦斯组分中,氮气浓度增高将引起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误差偏大,且易造成采掘工作面人员窒息,重烃浓度增大,使矿井瓦斯爆炸危险性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2.
多元回归分析在煤自燃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煤样中决定自燃的成分进行工业分析,以及实验测得的自然发火期,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最短自然发火期预测回归方程,并对方程及其系数的显著性作了检验,进行了残差分析.通过此数学模型能直观的反映煤层自燃性与煤的灰分、挥发分、硫分和氧含量对煤层自燃发火期的影响关系,可定性用于煤自然发火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煤层瓦斯组分异常对安全生产影响,得出煤层瓦斯组分中,氮气浓度增高将引起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误差偏大,且易造成采掘工作面人员窒息,重烃浓度增大,使矿井瓦斯爆炸危险性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吉林高勒浩沁勘查区独立编号的煤层有26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7、8、9、10、18层。10、18层为本区最主要可采层。本区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下统白音花组上段,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系,共含2个含煤段。煤层对比主要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及测井曲线形态组合等为依据进行对比。本勘查区内的煤层沉积不稳定,煤层层数多,而且煤层结构复杂,各分煤层层位对比困难,但主煤层10煤和18煤全区比较发育,在测井曲线上反映的物性特征明显。因此以10煤和18煤层作为全区煤层对比的标志层,对比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5.
淮北矿区芦岭煤矿主采煤层为8、9、10煤层。8,9煤层均为极松散煤层,普氏系数f=0.1-0.2。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易燃:煤尘易爆。多年来,开采方法一直采用分层布置、人工落煤的开采工艺,巷道准备周期长,职工劳动强度大,单产低,加上瓦斯及煤层自然发火灾害严重,经济效益极差。通过对芦岭8,9煤的煤层赋存条件进行深入研究,确定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来改革8,9煤现有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活化能指标的煤的自然发火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现行的煤自然发火期确立方法存在的不足,运用热重分析仪器对不同煤样从常温到燃点之间的氧化热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运用不同动力学机制模型雨数分别对热重分析数据进行了处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煤炭氧化热解过程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据此求出活化能和自然发火期,得出了利用活化能指标可以确定自然发火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桃水煤矿区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部含煤段由砂岩、砂质页岩和煤组成,下部不含煤段由砂质页岩夹砂岩组成,不含煤.含煤层数多,岩性相变较为普遍,井田内煤层对比是建立在含煤岩系岩性组合及含煤特征的综合研究基础上进行的.煤层对比以标志层法和岩性旋回法为主,辅以煤层间距、煤层自身及化石等资料.  相似文献   

18.
根据煤氧复合理论,煤自燃是由于煤和氧接触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引起煤温度升高达到煤的自燃点而发生的。故煤的氧化放热特性反应了煤自燃能力的强弱。为测定煤的放热能力大小本文设计了煤的氧化升温实验,并采集薛村煤矿2#煤层、4#煤层、6#煤层三组煤样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对低温条件下不同温度时煤样对氧气的消耗速率、CO的生成速率及CO2的生成速率进行了测定,并根据其测量值对煤样的放热强度进行了计算,绘制放热强度与温度关系的散点图。然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煤氧化升温过程中放热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在低温阶段临界温度前后煤的放热强度与温度都呈线性关系。在临界温度之前煤的放热强度较低,而达到临界温度后煤的放热强度会急剧增加。研究结果对煤自然发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释全煤层连续煤质参数,基于山西和顺煤层气区块4口煤层气井28层次的煤质及测井成果数据,运用岩石物理体积模型法和统计回归法,建立了15#煤层测井响应值与纯煤、灰分、水分间的体积模型和统计回归模型。选择另外2口煤层气井实测煤心煤质成果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最后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煤质参数测井响应较为敏感的有中子、密度、自然伽玛曲线,岩石物理体积模型法较统计回归法拟合效果更好,且预测值在有效参考范围内;测井体积模型可用于研究区15#煤层连续的煤质参数预测,建议今后选取更为贴近原位煤层的煤质测试数据,并选取合适的煤岩骨架参数,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煤矿生产中,近距离煤层的开采较为常见,尤其是两层煤均为全区可采,且上层煤为薄煤层、下层煤为中厚或厚煤层的开采。柳林王家沟煤矿的4号、5号煤层属于此种典型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同步开采4号、5号煤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