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衰减规律,配制硫酸盐溶液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干湿循环模拟侵蚀,进而就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并与清水侵蚀试件比较,研究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硫酸盐质量分数、干湿循环次数和混合料类型对其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盐侵蚀能明显使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衰减程度增加,且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硫酸盐浓度或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时衰减程度更大;硫酸盐侵蚀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造成的衰减程度依次减小;SMA-13沥青混合料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优于AC-13。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温度与氯盐侵蚀作用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氯盐溶液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冻融循环,进而进行劈裂疲劳试验测试其疲劳寿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随氯盐浓度的增加、冻融循环温度的降低或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在温度方面其下降到-10℃后疲劳寿命下降速率加快,在冻融循环次数方面其超过5次后疲劳寿命下降速率加快;氯盐浓度、冻融循环温度和冻融循环次数均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有显著影响,且氯盐浓度影响程度最大,而冻融循环温度和冻融循环次数影响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3.
选用高弹改性沥青制备沥青混合料,通过劈裂试验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研究沥青用量、纤维掺量对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纤维掺量一定时,沥青质量分数每增加0.2%,混合料劈裂强度和弯拉强度分别提高2.0%~5.1%、2.3%~4.6%;纤维质量分数由0.3%依次增加0.1%,混合料劈裂强度平均分别提高2.8%、7.5%、1.8%,弯拉强度平均分别提高3.1%、8.8%、0.8%。对此,建议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最佳配比是沥青质量分数5.2%、纤维质量分数0.5%。  相似文献   

4.
OGFC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因其良好的抗滑及排水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到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当中.本研究将高粘沥青及玄武岩纤维应用到OGFC薄层罩面混合料当中来改善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通过对不同设计空隙率OGFC-10薄层罩面混合料相关路用性能研究得出:随着设计空隙率的减小,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抗水损害、低温抗开裂性能均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废旧聚乙烯塑料(Polyethylene,PE)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耐老化性能。【方法】通过车辙试验、单轴贯入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来评价老化前后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短期和长期老化后,PE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和贯入强度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2%~18%、25%~35%,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和贯入强度增加幅度分别为30%~35%、60%~70%。只有短期老化后的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性能才能满足要求。【结论】PE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耐老化性能基本相当,且明显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PE改性剂可抑制或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能显著减缓改性沥青的氧化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PR.PLASTS抗车辙剂是一种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添加剂。为了从侧面反映PR.PLASTS抗车辙剂改性原理,本文通过对该车辙剂的物理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对PR.PLASTS抗车辙剂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的试验,得到以下结论:同一个温度下,掺加PR添加剂后针入度分别是基质沥青的57~85%之间,都低于基质沥青,且PR掺加比例的越高,针入度越低,说明加入PR添加剂后能使沥青变硬,抵抗变形能力有所增强;随着PR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加,沥青的软化点明显增大,说明加入PR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提高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从延度试验数据可见加入PR添加剂后10℃延度显著下降,这说明根据延度试验指标,加入PR添加剂后沥青低温性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多聚磷酸与胶粉复掺改性工艺对沥青性能的影响,采用高速乳化剪切机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通过控制材料掺量、剪切温度与剪切时间以制备不同复掺改性沥青试样,并将测试所得各试样三大性能指标与弹性恢复作为评价指标,以优选最佳剪切工艺。结果表明:提高胶粉质量分数能有效改善沥青高低温性能与弹性恢复率,但质量分数20%后改善效果不大;剪切温度控制为180℃、剪切时间控制为1 h时沥青试样各性能较好;在橡胶沥青中掺入多聚磷酸(PPA)后,其高温性能和弹性恢复能力提高,但低温性能下降,且PPA掺量越高上述现象表现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周欢 《河南科技》2024,(2):75-79
【目的】为研究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在低等级公路养护中作为结构层混合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施工相结合的方法,从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制备和优选、配合比设计、性能试验及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AC-13的生产配合比1#∶2#∶3#∶细集料∶矿粉=38∶16∶10∶34∶2,油石比为5.7%(复合改性乳化沥青10%),用水量2.4%,固化剂2.0%。混合料的成型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及水稳定性能基本达到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水平,满足提前开放交通的要求。【结论】提出了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罩面施工工艺流程,工后检测均满足规范要求。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低等级公路养护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控制水胶比0.34不变的前提下,取不同掺量的粉煤灰和沙漠砂配制出沙漠砂混凝土进行了28 d抗压强度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探究了粉煤灰掺量和沙漠砂替代率分别对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抗冻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粉煤灰掺量恒定时,沙漠砂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动弹模量均随着沙漠砂替代率不断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沙漠砂替代率(质量分数)为20%时,28 d抗压强度和动弹模量同时趋于峰值。控制沙漠砂替代率恒定时,沙漠砂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动弹模量均随着粉煤灰掺量不断增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粉煤灰掺量(质量分数)为10%时,28 d抗压强度和动弹模量同时趋于峰值。研究显示沙漠砂替代率(质量分数)和粉煤灰掺量(质量分数)最佳值分别为20%和10%,研究成果为沙漠砂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运用与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布敦岩沥青(Buton Rock Asphalt,BRA)对基质沥青使用性能的影响,运用Superpave沥青结合料规范的有关试验评价体系,对不同掺量的BRA改性沥青进行实验室试验.试验结果与分析表明:不同掺量BRA改性沥青135℃时的黏度均小于3Pa·s,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施工特性;BRA改性沥青复数模量指数减小,温度敏感性降低;BRA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可用于夏季高温地区;与基质沥青相比,BRA改性沥青的可使用温度范围扩大,其在温差较大地区更适用;BRA对改性沥青低温性能产生消极的影响,但这一点有必要从沥青混合料、路面整体结构方面对BRA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以利于BRA改性沥青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石灰石粉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性的影响,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分别对不同石灰石粉掺量的再生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再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大逐渐增大,质量损失随之呈先减后增变化,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相对动弹性模量则随之呈先增后减变化;(2)适量的石灰石粉有利于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冻性及力学性能,但石灰石粉过量则对各项性能不利;(3)综合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抗冻性及力学性能方面考虑,石灰石粉的最佳掺量范围为5%~10%.  相似文献   

12.
李二兵 《河南科技》2013,(17):62+66
为了研究纳米改性沥青的性质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分析纳米材料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材料可以较大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纳米材料S在2%掺量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45钢为研究对象,借助CS系列电化学工作站,通过改变NaCl溶液质量分数、浸泡时间、pH值,考察其极化曲线变化规律,由极化曲线可以得到腐蚀速率、自腐蚀电流和自腐蚀电位等参数,对上述参数进行归纳总结,探索45钢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规律。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腐蚀速率呈增大的趋势;随着45钢在NaCl溶液中浸泡时间的增大,腐蚀速率呈增大的趋势;随着NaCl溶液pH值的增加,腐蚀速率呈减小的趋势。所得结论可为45钢的腐蚀与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盐渍土这一特殊土,目前作为路基填土在西北地区的应用十分常见,其工程力学特性广受关注,且随环境变化对路基工程影响明显。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路基盐渍土在不同围压下加载速率、含盐量、含水率的改变对其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机理,并以此建立了盐渍土应力-应变软化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土体软化模型能较好反映盐渍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变化规律。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黏聚力先增大,后有减小趋势,内摩擦角先减小后有缓慢增大趋势,二者类似横坐标方向镜像对称。当含盐质量分数从2.54%增加到16.54%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变化一致,均为先减小后增大,临界含盐质量分数在10%左右。当含水率增加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有明显减小趋势,当下降到一定值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制备不同纳米二氧化硅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来研究纳米二氧化硅对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劲度模量试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来分析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当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从1%增加到4%时,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劲度模量和间接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为3%时,混合料在20℃和30℃时的疲劳性能均最优;当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为2%时,劲度模量和间接拉伸强度最优,且短期老化后的间接拉伸强度降幅最小。【结论】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纳米二氧化硅的最佳掺量为2%~3%,此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和力学性能可提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一、原因分析 造成沥青路面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如下: 1.半刚性基层开裂引起路面裂缝. (1)低温收缩开裂.沥青混凝土和半刚性基层多在高温.夏季和常温时施工成型,入冬后温度骤降,如果收缩应力大于当时混合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缝,一般为横向裂缝,宽度约为2~16mm.温差越大,温度变化越快,则约束越大,混合料就越容易开裂.路面开裂发展的过程及应力分布规律是:当混合料由于温度下降产生的拉力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时就开始出现第一批裂缝,路面开裂后应力重新分布,如果此时温度应力小于或等于混合料极限抗拉强度时,裂缝的数量即停止发展,当温度升高裂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7.
樊勇  朱振平 《河南科技》2006,(11):46-46
一、原因分析 造成沥青路面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如下: 1.半刚性基层开裂引起路面裂缝。 (1)低温收缩开裂。沥青混凝土和半刚性基层多在高温。夏季和常温时施工成型,入冬后温度骤降,如果收缩应力大于当时混合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缝,一般为横向裂缝,宽度约为2-16mm。温差越大,温度变化越快,则约束越大,混合料就越容易开裂。路面开裂发展的过程及应力分布规律是:当混合料由于温度下降产生的拉力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时就开始出现第一批裂缝,路面开裂后应力重新分布,如果此时温度应力小于或等于混合料极限抗拉强度时,裂缝的数量即停止发展,当温度升高裂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酶解法降解壳聚糖,配制成不同质量分数的壳寡糖缓冲溶液,探究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的生长抑制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的抑菌作用随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其抑菌性能在较低质量分数时与其呈线性关系,到2.0%与2.5%的质量分数后基本持平,吸光度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稳定增长.壳寡糖质量分数和菌种对吸光度影响差异显著,二者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温度驯化对树麻雀糖原含量及脱支酶活性的影响,将野外捕获的树麻雀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温组(35℃)、低温组(5℃)和对照组(25℃),驯化4周,探讨不同温度对树麻雀体质量、器官质量、基础代谢率、体脂质量分数(索氏抽提法)、糖原含量(硫酸蒽酮法)和脱支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组随着驯化的进行,体质量逐渐下降,至驯化结束共下降0.80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高温组的体质量随着驯化的进行逐渐上升,驯化结束后共增长了0.60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2)高温组的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在驯化0~1周内基础代谢率急剧下降,第4周驯化结束时与初始相比减小了0.39 mL O2/(g·h),和对照组相较差异极显著(p0.01);低温组的基础代谢率逐渐增高,在驯化1~3周内基础代谢率大幅增加,第4周驯化结束时与初始相比增加了0.51 mL O2/(g·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低温组体脂质量分数比对照组低3.17%,高温组体脂质量分数比对照组高1.46%,3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4)3组间肌肉内脱支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脏内脱支酶活性低温组与高温组差异极显著(p0.01).(5)低温组、高温组与对照组比较肌糖原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3组间肝糖原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6)高温组和低温组肾、胰、脾的干质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揭示温度是影响树麻雀产热特征性变化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高温环境下,树麻雀通过降低代谢率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速率,降低体内脱支酶活性来减少能量耗费,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通过对典型结构的理论分析,探讨温度变化对半刚性沥青路面极限轴载的影响.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力学性质,利用沥青劲度模量与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之间的关系,采用BISAR软件进行计算,定义极限轴载为层底弯拉应力等于各结构层材料抗拉强度时的轴载值.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半刚性沥青路面极限轴载的一个重要因素;路面温度从-30 ℃上升到60 ℃,随着沥青面层厚度从10 cm增加到30 cm,极限轴载降低24%~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