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微器件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为教学发展与专业建设提出相应的新策略与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硅一体化薄膜微电极器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用发展中的硅微机械加工技术设计制作硅一体化薄膜微电极器件,这类微电化学器件具有微电极所特有的全部优点,而且由于结构上的一体化,便于器件整体的微型化和集成化,试用薄膜微电极器件电流法常温直接检测CO2气体,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设想通过器件三维构型设计的改进和完善,器件工作的长期稳定性可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微尺度激光喷丸是一种灵活、精准的加工工艺,能够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设备中的电子微器件中,以改善电子微器件的强度及可靠性要求。为了研究微尺度激光喷丸对电子微器件的强化机制,对电子微器件常用加工材料铜箔进行微尺度激光喷丸强化。微尺度激光喷丸及未喷丸铜箔材料表面轮廓度、变形情况及显微硬度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光斑的搭接率对铜箔微变形深度有一定影响,随着激光光斑能量的增加,铜箔微变形深度逐渐增加,经过微尺度激光喷丸强化的铜箔表面显微硬度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微机械振动陀螺仪的结构特点及工作机理,建立了其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原理误差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得出了影响其精度的主要干扰源,为误差的补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子束刻蚀制备线列熔凝石英柱微透镜阵列,准分子激光扫描消融法淀积性能均匀且稳定性良好的YBa2Cu3O7-δ高温超导薄膜,湿法刻蚀制备导薄膜器件,微透镜阵列与超导薄膜器件用胶粘合构成组合红外探测器,测试了组合器件在1-5m红外波段的光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压电式微位移补偿机构.采用压电陶瓷作为微位移驱动器,柔性铰链为导向机构,对传统电机驱动的丝杠螺母进给工作台运动位置进行自动补偿,实现了工作台二次精密定位.提高工作台的定位精度。设计的柔性铰链微位移放大器.可使工作台定位精度达0.01μm.满足许多精密、超精密加工场合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玻璃精细加工的数字化微流体器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基于微特性系统数字化微流体器件的玻璃精细加工方法.将拉锻好的玻璃微管道嵌入预先设计加工好的宏流道中,组合成微流道网络;宏流道采用CO2激光雕刻机雕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板而成,尺寸与玻璃微管道外径相吻合;微管道连接部通过PMMA微连接板连接而成,将基板与盖板进行热键合密封.该方法允许制造更细结构的微流道,可以灵活构建复杂的微流道,同时可保证微管道的连接和强度;圆截面玻璃微管道管壁光滑,流动阻力小.利用微流体数字化技术,对数字化微流体器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微混合实验和微流式细胞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验证.  相似文献   

8.
以硅基加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多层次体面相结合的微器件信息描述模型与相应的输入方法,该方法将微器将的三维几何结构按加工层进行分解,每一层由层主特征和若干辅助特征组成,建立了完整的微器件三维和二维表面制造特征,并与硅基微加工方法相联系,反映了微加工工艺的约束条件,且具有确切的加工形状,同时,将微器件信息描述为总体-加工层-特征-属性4级模式,在制造特征输入过程中,形成特征索引树及特征之间的关系,因此很好地表达了微器件的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为随后确定微器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艺顺序提供了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腔中通过双Raman作用,在超导量子干涉器件中实现多比特GHZ(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态的制备.在制备过程中,由于腔场只是被虚激发的,所以腔模的衰减可以忽略.GHZ态的实现只用到了超导系统的两个基态,有效地避免了超导系统激发态的弛豫.  相似文献   

10.
11.
结合CCD测微系统的实际,应用信号变换及卡尔曼滤波,解决了噪声干扰的滤波问题,使CCD测微系统具有更高测量精度和置信度,其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展,满足了非规则物尺寸实时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CCD(电荷耦合器件)显微图像采集技术检验激光打孔孔内壁再铸层微裂 新方法,经过对亚毫米孔径的小孔轴向(纵向)剖面凹面进行特殊抛光处理后,得到了小孔内壁表面的显微放大像(200倍)、利用此图像,可对小孔内壁表面的微米级微裂纹进行观察和判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激光打孔的小孔内壁微裂纹检验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微机电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微机电系统(MEMS)是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科学研究领域,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之一.介绍了MEMS的形成、发展、基本研究内容、流行设计分析软件和主要制造工艺应用及微器件、微系统的种类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为消除目前手工设计掩膜和工艺流程的繁琐过程,提出了一种从表面硅微器件的三维结构模型自动生成掩膜和工艺流程的方法.该方法将三维器件模型作为输入,根据其组成特征的几何信息和材料信息识别出基底层、结构层、牺牲层和金属层等所有工艺层,再根据工艺层的结构特点和材料信息自动生成掩膜和工艺流程,并利用SolidWorks软件用户接口开发的应用程序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使设计者专注于器件结构本身的设计,而且易于实现掩膜和工艺流程的自动化生成,比传统的手工设计方法更加直观、高效,为相应的设计工具开发提供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光通信波段,分析了标准圆盘形结构和其他三种变体结构的WGM微谐振腔,讨论了通过改变传输波导和微腔之间的间距以及改变传输波导的几何形状对耦合系数的影响,基于FDTD算法,分别计算了四种结构的耦合系数、谐振频率、模场分布及品质因数等,发现模式的匹配程度和输入波导的弯曲损耗均对品质因数有影响,而四种结构的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的变化规律相反,故具体应用中为了达到较高的耦合效率,须在较高的品质因数与较大的耦合系数之间进行折中,经比较得到了一种输入波导弯曲的优化圆盘形结构。  相似文献   

16.
纳米压印光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结构制作方法——纳米压印光刻技术,该工艺通过阻蚀剂的物理变形而不是改变其化学特性来实现图形转移,其分辨率不受光波波长、物镜数值孔径等因素的限制,可突破传统光刻工艺的分辨率极限,论述了热压雕版压印工艺及其设备,实验表明,该工艺同时还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大深宽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微透镜阵列光扩散片特性研究及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球面微透镜阵列扩散片的扩散和增益特性,利用光线追迹法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了不同球面半径和球冠高度对扩散增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透镜孔径越小,其扩散性能也好;微透镜的深宽比越高,其增益性能越好.提出了微透镜阵列扩散片的制作,利用自行设计的微区纳米压印机可制作不同深宽比和不同占空比的微透镜阵列模板,通过紫外胶曝光压印技术进行复制,便可形成微透镜阵列扩散片.  相似文献   

18.
19.
这里介绍一种新型光电器件-新型微通道板(AT-MCP),阐述了目前还原铅硅玻璃微通道板(RLSG-MCP)存在的局限性及与其比较AT-MCP所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光纤圆度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将反射式光纤微位移传感器用于圆度测量的方法。结合一参考光路,并利用微机进行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这种传感器易受待测体材料类型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可被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