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红学”的基本构成是“实证与实录合一”.胡适以“科学精神”演述乾嘉学术方法,以“自然主义”、“自叙传”去演述传统的史学实录观念.实证研究体现一种科学精神,实录观念则是一种反科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与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进行斗争,除了需要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大力普及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精神不仅要把科学精神作为灵魂和主线渗透、贯穿到知识的普及中去,同时,还需要坚持以下基本途径引导群众参与科学实践;反思科学知识;熟悉科学发展史;推进教育改革;防范科学主义等.此外,普及科学精神还有一个社会环境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学作为认识人类、认识世界(包括人自身)、探索未知的一种实践和精神活动方式及其成果,构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科学不仅作为一种经济力量有力的推动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有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能促进先进文化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也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前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数的和谐性"假说不仅对后人在科学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一种信仰和追求,对西方的古代科学乃至现代科学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在1996年6月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进一步明确指出:“科普宣传要坚持内容的科学和方法的科学,警惕和防范反科学、伪科学的东西利用宣传渠道传播。在对待科学与迷信、真理与谬误这类重大问题上,新闻宣传要勇于捍卫科学与真理,不能模棱两可。对违反科学事实、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的荒诞学说,对反科学、伪科学的“奇闻怪事”,对求神弄鬼的封建迷信  相似文献   

6.
在对现代中国的命运及其文化的反省中,唐君毅发展了早期新儒家的理想,将对超越的理想和精神作为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内在生命和源泉.他认为西方的宗教、科学精神和民主得益于那种对外在超越的追求,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对理想的偏执也走向割裂和奴役.中国文化不等同于器物和自然主义等,在宋明儒的心性之学中也有一种内在的超越理想,它们成为中国道德生活和艺术的基础.中国应当学习西方的"方以智"的科学精神,其"圆而神"也可以补充西方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的科学进步模式按科学进步是否合理的标准来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即坚持科学进步是合理的科学进步模式、反对科学进步是合理的科学进步观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新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进步观。这三种进步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关于科学进步的观点,有其道理但也存在缺陷,也许,只有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到科学进步的合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播音教育月刊》传播的科学思想,主要有求知、实验、效忠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提出忽略科学之本体以及读经式的科学教育是中国科学之所以落后的主要原因。传播的科学方法,主要有怀疑、征实与假设求证的方法,并界定了物质科学、数学、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复以数学和农业科学为例提出不同学科的不同研究方法,认为只有把西方新的先进科学方法嫁接到中国传统的经验方法上,中国科学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余佳 《安徽科技》2001,(2):12-13
邪教"法轮功"在1月23日除夕之夜制造了又一起骇人听闻的人间悲剧,结局惨痛、发人深思,充分暴露了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教本质.我们在坚决打击"法轮功"的同时,也必须用科学的、进步的思想去教育那些受骗者,让他们尽早觉醒,走上健康的学习、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10.
对主体性失落的警惕--丰子恺的艺术观与科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子恺的科学观和艺术观,是对立地存在的,两者之间有极强的依赖关联性.20世纪初,丰子恺从对西方绘画史的考察中,敏感地意识到了现代科学的实用精神正对传统的艺术精神产生着破坏作用.为了遏止这种破坏作用的进一步发生,维护艺术的独立地位,丰子恺详细论述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不同,进而建立起他自己的科学观与艺术观.在这种"科学-艺术"的对待考察中,丰子恺的关注焦点,乃在于讨论"心-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或者说,在于探讨人的精神世界(包括艺术与审美)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的,正是"我思"主体.因此,对丰子恺来说,对主体性失落的警惕,乃是他讨论科学与艺术问题的最原初的思想动机与总纲,其对艺术独立性的维护,用意正在于维护人的精神、意识、人格的独立性,或者说,正在于维护"我思"主体.  相似文献   

11.
"多元交互主义"与文化纠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交互主义"是张东荪所提出的起独特的整合作用的学说。于"多元"中求"和谐",是张东荪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也是中国智慧传统的一种表现,骨子里是一种中国精神,外在表现是"古今中外"思想,尤其是西方思想皆为所用。它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复归了中国的智慧精神、完整的知识内涵和全面的理性精神,以广义的形式纠正了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中科学和理性狭隘化的偏颇,成为文化"纠偏"运动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宋明理学与现代化的讨论中,有人公开否认宋明理学中含有科学理性精神,把宋明理学与科学完全对立起来,认为中国近代科学完全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港台地区的新儒家学派虽然提出过"返本开新"论,承认可直接从儒学"内圣"中开出科学与民主的"新外王",或者提倡"道德良知自我坎陷"说,认为通过道德良知的自我否定而转出知性主体,从而为近代科学与民主的发展提供内在根据,但是由于它找错了地方,也只能是一种善良的愿望而已。在我看来,宋明程朱学派的格物说,不但具有内向性的道德人文精神,而且也含有外向性的科学强性精神,是道…  相似文献   

13.
神话与历史,通常作为相互时立的两个概念和学科而被提及.最近二三十年,西方史学界,尤其在后现代新史学,在叙述史学的启发之下,出现了"神话历史"(Mythistory)这一术语."神话历史"的出现,既体现了历史文学性的叙述与结构形式一面,也表现了诸如历史人类学之强调文化内容的一面.作为对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反拨,神话历史更加强调历史的文化认同性,而不是对于史料的客观分析之科学与事实.这是一种纵贯西方史学的实践.从希罗多德开始到维柯的奠基,布克哈特还有本雅明等历史学家的推动.以色列历史教授约瑟夫·马里在其<神话历史--一种现代史学的生成>一书中论述了整个"神话历史"在西方的发展脉络.对于把握这一概念的历史内涵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曾博 《科技信息》2007,(16):19-20
科学合理性问题一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研究与论战的主要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合理性问题争论的焦点逐渐转向了有关科学进步和目的的合理性问题。劳丹在《进步及其问题》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学进步的合理性模式,并用“研究传统”作为理解和评价科学进步的基本工具。此书一出,评论蜂起,褒贬不一。然而通过对这本书的再解读,我们就会发现劳丹的惊人思想中也有可以借鉴之处,他对哲人们探求科学合理性的新道路确实富有启发。  相似文献   

15.
解后循 《科技信息》2013,(17):296-297
科学(指自然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它来源于哲学。西方有西方的哲学,中国有中国的哲学,由此西方产生了西方科学即现代科学,中国产生了浑天说、盖天说、中医学等中国传统科学。西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文化土壤,本文通过对西方科学发展的文化因素及我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分析探寻我国现代科学落后的原因,对当前我国实施科学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逻辑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和近代以及现代四个发展时期。不同的时代土壤孕育出不同的"逻辑智慧"。一个社会所提供的整体社会环境,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一个民族的历史、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等等都对逻辑产生程度不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人类智慧、理性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就像"一轮精神的太阳",照耀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与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为线索,总结科学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光辉 《科技信息》2011,(26):114-114
西方心理学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通过掌握西方心理学流派总体以及各流派的逻辑架构,更好地为进入心理学服务。从总体上看,西方心理学流派以哲学和科学为来源,持科学精神,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条路线展开,分别表现为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和"第三势力"心理学四种理论体系。四种理论体系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逻辑。教学中落实这些逻辑线索,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管理学是从近代西方兴起的学科,在追求效率和管理的流程化等方面西方早已产生了一套体系严密的管理理论,西方的管理学可以说是一种追求标准化、制度化的科学,因为从古希腊时代开始,西方就脱离了血缘纽带与农业社会形态。进入城邦文明,形成契约化与法制化的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引入工业社会与民主政治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建构成了现代管理体制。而且西方有完整的宗教体系和哲学体系,所以西方的管理科学有着注重逻辑、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正契约精神孕育了人的"诚信观念",不仅在中国受到尊崇,也是西方文明的主流精神,西方商业文明的基础,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契约精神的国家是值得信赖的国家,具有契约精神的民族是值得托付的民族。《信托和契约精神》,是车耳先生经过长期思考、多年笔耕不辍的又一部新作,以信托理念、信用习惯和契约精神这三种关系为主线,列举了许多国内外生活中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