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学员的实验现状,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学员参与实验积极性低、动手能力薄弱、综合分析能力差等弱点,以"工程力学实验"为载体,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基于课程特色,开展课前设备培训,激发学员实验兴趣;提出了"主体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员主动探索和实践动手能力;对实验项目的考核标准进行了合理变换,有效地提高学员归纳总结和综合性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与实践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实验教学考核的重要性,针对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实验教学多元考核模式。改革学生实验考核模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改进学生实验考核模式,达到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规范学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分析化学实验考核现状和存在的弊端,建立了一套分析化学实验多元考核模式和方法,该考核方法能科学、公正、合理评价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操作技能,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谌晓安  陈景 《科技信息》2013,(18):16-16
为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剖析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现状,大胆提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构建网络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与设计性实验;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积极性等"。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各环节对学生全方位实施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展现实验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详细分析了已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修订了现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验考核制度。经过将近两年的实验考核实践证明,教改后的实验考核模式适应现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要求,有助于激发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对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面向工程教育实验教学培养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验教学对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金属材料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内容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的现状,提出优化实验教学模式结构、建立开放实验室、健全实验课程评价考核体系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目前在实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自主学习"式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及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方式,突出强调实验教学中考核方式的重要性。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肖丙刚  王秀敏  吴文光 《科技信息》2009,(34):I0005-I0005
对于非微电子领域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导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中国计量学院重点课程建设实践中,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设计了实验教学内容,并在演示实验中引入了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改革了传统的实验考核模式,综合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和利用教学网站情况,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实验中,并且将实验考核作为最终理论成绩的一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立杰 《科技资讯》2014,(10):156-156
药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为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针对中专卫校特点对药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加强实验基本功训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重视实验考核四方面改革,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对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子技术实验是工科学生本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实验环节对课程学习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文中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式和实验考核等方面阐述了相应改革措施,并将"自助"式实验教学模式引入教学实践。通过期末考核证明"自助"式实验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对电子技术实验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