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矮牵牛梦幻系列不同花色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结果表明:矮牵牛不同花色的色素由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组成,不含有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等;淡粉红色和粉红色花含有花色苷及黄酮类化合物,红色、紫红色、紫青色和鲑红色矮牵牛的色素主要由花色苷、黄酮类化合物和类胡萝卜素组成。  相似文献   

2.
六个矮牵牛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6种不同花色矮牵牛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用排序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矮牵牛叶片具有不同酶谱,从酶谱分析中看出白色矮牵牛品种与粉色单瓣矮牵牛品种、玫瑰红色矮牵牛品种、紫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粉色矮牵牛品种与红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粉色单瓣矮牵牛品种与玫瑰红色矮牵牛品种、紫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提取缓冲液、胶浓度、电压、电极缓冲液及等位酶类型对矮牵牛花瓣等位酶分辨率的影响,建立矮牵牛花瓣等位酶体系,并采用亲缘关系排序法分析几个矮牵牛品种亲缘关系,发现白色矮牵牛与紫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与红白相间矮牵牛较近一些,红白相间矮牵牛与粉色矮牵牛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与紫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紫红花和紫花矮牵牛诱导不定芽途径,以这两种矮牵牛为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IBA激素,共设计了9种培养基组合,对两种花色矮牵牛叶片进行快繁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矮牵牛快繁的激素组合是有差异的,紫红花矮牵牛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4-1.0mg/L6-BA4-0.2mg/LIBA,紫花矮牵牛叶片诱导不定芽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6-BA+0.5mg/LIBA.为今后以紫红花和紫花矮牵牛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无性快繁建立有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静  罗杰 《科技信息》2012,(18):455-455,456
将食用菌下脚料与其他物质按不同比例混合所得到的不同基质配方栽培矮牵牛,通过对矮牵牛部分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食用菌下脚料对矮牵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处理的矮牵牛,其生长效果不同。A、B、C三种基质配方处理效果均比CK表现较好,其中A的抗性最强,B的形态指标表现最佳,C的影响效果较弱,而D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蜡梅SAMT基因的调控功能,通过构建pBI121-CpSAMT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矮牵牛中,经PCR和RT-PCR对转化植株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对转基因矮牵牛鲜花进行花香成分分析。结果显示:9株转化苗均能扩增出目的条带,RT-PCR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阳性植株均发生了正确转录;转基因矮牵牛植株和未转基因对照植株在植株大小、叶片形态、花色、花瓣大小以及花期等方面均未发现有明显差异。鲜花芳香成分分析表明,转CpSAMT基因矮牵牛中苯甲醛和苯乙醇含量明显升高,并产生了香茅醇、乙酸香茅酯和乙酸苯乙酯等成分,但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酸甲酯含量没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7.
以四季樱草(Primula obconica),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及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l)叶片为材料,用纤维素酶液分离原生质体,分离结果:三种植物叶肉原生质体数量,随酶液浸泡时间增长和浓度升高而增多;在同一浓度,同一时间酶解下,三种植物原生质体数量,以矮牵牛酶解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四季樱草次之,黄花烟草较差。  相似文献   

8.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是一种重要的花坛和盆栽用花,在中国市场需求较大。矮牵牛花色基因工程对于改良矮牵牛花色性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矮牵牛的遗传育种工作。笔者阐述了矮牵牛植株内部花色素苷的合成、花色形成的相关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以及矮牵牛花色基因工程中的技术(农杆菌介导技术)和常用方法,提出矮牵牛花色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矮牵牛花色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矮牵牛缺氮、缺磷、缺钾植株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12M):61-63
利用对照的试验方法,探讨了矮牵牛在缺素条件下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指标的变化,指出了氮、磷和钾元素不同的生理作用。缺氮处理25d的矮牵牛植株叶色淡绿,下部叶片发黄,叶柄短而纤弱,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植株叶绿素含量减少20%左右;缺磷植株叶片呈暗绿色,部分植株的茎部和叶片出现紫红色,叶子小而狭,叶柄短而纤弱;缺钾植株叶子有缺绿斑和坏死斑出现,叶子变厚,叶柄变短。矮牵牛缺钾植株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根部;矮牵牛缺磷植株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根部。  相似文献   

10.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小花山桃草地上器官和地下器官不同浓度的水浸出液对矮牵牛、狗尾草和牛筋草3种杂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旨在研究小花山桃草是否存在化感作用.结果表明:①小花山桃草地上器官和地下器官水浸出液对供试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矮牵牛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强;②所有的水浸出液对发芽势的影响比对发芽率的影响显著;③不同器官的水浸出液抑制强度大小依次为地上器官>地下器官;④同一器官不同浓度的抑制强度不同,其趋势为高浓度>低浓度.  相似文献   

11.
将矮牵牛ACS2基因的正义重复和反义重复分别与植物表达载体质:pBI-121连接,构建ACS2基因的正义重复和反义重复表达载体,经PCR和酶切鉴定,基因已成功构建到表达载体质粒上,为延长矮牵牛花期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选择矮牵牛为开花生理的实验材料 ,研究了开花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变化 ;对花色基因序列进行比较 ,分析开花的基因蛋白 ,设计了低密度和高密度开花基因芯片的探针 ,并将基因芯片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中。把矮牵牛开花过程分为 5个时期 :未出现花芽 (第一期 )、出现花芽 (第二期 )、出现花蕾 (第三期 )、刚刚开花 (第四期 )和花盛期 (第五期 )。选择了 3种颜色的矮牵牛 :粉红色、杂色和红色。在刚刚出现花芽的第二期时 ,3种花的核酸含量明显升高 ,粉红色花在刚刚开花的第四期又出现一个核酸含量的高峰。红色花和杂色花中DNase比活力呈下降趋…  相似文献   

13.
矮壮素对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试管内调整株型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培养基中加入矮壮素可以使试管矮牵牛矮化,枝叶紧凑,叶片颜色加深,在使用的浓度范围内(0,0.05,0.1,0.5mg/L),呈现浓度越高,矮化作用越强.在其他诱导措施相同的情况下,矮壮素对矮牵牛的开有利花,当矮壮素在0.1mg/L的浓度时对花苞的形成最有效.  相似文献   

14.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主要流传于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湖北来凤,四川酉阳等地。"摆手舞"的历史十分悠久,反映了土家先民的狩猎、迁徙、生产和生活情况。"摆手舞"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土家族"摆手舞"当代的形态种类主要有娱乐健身舞、旅游舞蹈、教学舞蹈、剧场舞蹈等;影响其形态变化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审美的取向;舞蹈自身的发展;舞蹈工作者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异戊烯腺苷类细胞分裂素与花衰老进程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矮牵牛中克隆到花瓣特异性表达的矮牵牛查尔酮合成酶基因A(ChsA)的启动子PchsA,并以其取代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的组成型启动子CaMV35S,然后将IPT基因插入到PchsA启动子下游,测序结果显示花瓣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IPT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花卉的DNA提取与多重PCR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分别以CTAB法、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菊花、矮牵牛、非洲菊3种花卉的基因组DNA,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试剂盒提取的效果较好。设计合成了3对引物,分别扩增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35S启动子、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终止子、大肠杆菌K12菌株新霉素磷酸转移酶Ⅱ(nptⅡ)基因。普通PCR检测结果表明,3种花卉6个样品中仅矮牵牛的1个样品含有这3种转基因成分,酶切鉴定结果验证了PCR产物为非假阳性。尝试以多重PCR同时检测转基因矮牵牛与对照阳性质粒中的2个或3个转基因成分,得到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提取矮牵牛色素的工艺条件,采用微波萃取提取,并应用响应曲面优化提取工艺.原料用量0.2000g,在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80s、浓盐酸(36%~38%):95%乙醇为3:97、微波功率400W时,提取的矮牵牛色素的相对吸光度可达到6.8685.微波萃取提取效率高、污染小,为工艺化生产提供了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2010,(5):31-31
<正>中国大学生发现紫茉莉、凤仙花、矮牵牛适合生长在高达1%石油污染的土壤上,并对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该研究成果有望在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沉积物、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方面发挥作用。由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学生张志能、  相似文献   

19.
赵学德  王晴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101-103,113
人体词"舌",对应英文词"tongue",在漫长的语言演变过程中,主要借助隐喻和转喻的作用,其语义均由原型义延伸变化,产生了如下义项:基于突显和邻近原则的"言语"、"性格"、"情感"转喻所指;基于形貌相似的"舌状物"隐喻所指;基于隐喻转喻互动的"实体"隐转喻所指。上述语义转移是一个以辐射型为主、连锁型为辅的综合型过程,其中"功能特征"是主要的词义取象源。数据统计表明"tongue"功能表达要多于"舌"。  相似文献   

20.
"让"的"致使-被动"演变发端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作为被动介词,"让"在北方方言中已为常见。与另一致使动词"教"相比,"让"的致变条件大致相同,但有自身的特点。"教"的"致使-被动"演变的条件主要是"让+N+V2"构式的V2部分的"非企盼"意义;而"让"的致变条件主要是句义中的"非企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