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理论界在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和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但由于人们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解不同,其看法也就不尽一致。有的认为,马克思早期与晚期的东方理论互相矛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其晚年思想困惑的产物;有的认为,苏东剧变表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不能跨越,跨越本身就是"误会";也有的认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可以跨越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其现代实现形式,等等。对此,我们不想简单地予以…  相似文献   

2.
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建设的重大课题。跨越“卡夫丁峡谷”既是制度的跨越 ,又是生产力的跨越 ,只有达到这两方面的跨越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否则 ,就会葬送社会主义的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3.
探讨马恩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原意,深入理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人类社会总体上是沿着"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这是在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的情况下,但是,具体的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不同的演进方式。现实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开启了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的命题以及所提供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跳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最引人瞩目。文章将邓小平提出的特色理论与马克思晚年的这一设想联系起来加以论述,指出中国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将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付诸实践的伟大工程,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们成功地跳越卡夫丁峡谷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我国理论界的一部分人把马克思关于俄国"可以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思想简单理解为俄国以及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实际上,"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是对马克思"卡夫丁峡谷"设想的一种误解和误用。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对象只是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仅仅是指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生产的某些产生"可怕的波折"的阶段,并不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探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离不开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论断。看待这一跨越设想不仅要深刻反思它的历史价值,而且要积极回应当前社会主义发生的深刻变化。所以,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中看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并使这一思想能够与时俱进和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对实现中国和平崛起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时起,就有一条近乎于万丈深渊的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横在了面前。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仅成功地跨越了“卡夫丁峡谷”,而且也探索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段漫长曲折的艰辛历程及沉痛深刻的教训,将对巩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经济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是高度凝练的科学范畴,其发展合乎逻辑、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首先是对社会主义的自信,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的自信。对社会主义的自信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对"中国特色"的自信则源于中华文化的优越和先进。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其历史与理论的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也不例外。19世纪80年代初马克思提出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20世纪20年代,列宁进一步指出,一切殖民地和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把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真正解决了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科学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全面发展观是江泽民思想理论的重要特征。这一发展观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时代特征的敏锐把握,对全面性内涵的深刻揭示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重视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人口发展问题。他关于人口发展问题的精辟论述 ,为我们党全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的人口战略的主要内容有 :人口问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切相关 ;人口问题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邓小平同志的人口战略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也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生育事业提供了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理论创新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了民主法制、依法治国、政治文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新的思想观念,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作了方向性和理论性指导。在实践中,按照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适应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制度建设、民主执政、党内民主、人权保障等方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国情性、时代性、互动性、同一性、渐进有序性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形成的“三个统一”历史性重大决策,其要义就集中于这“三个统一”,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统一的旗帜、统一的内涵、统一的主题。这样,既有利于维护科学社会主义的权威性和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辩证性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的历史辩证法,才能正确诠释落后国家超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必然性,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从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认识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学界对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的科学内涵、主要范畴和贯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相似文献   

18.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批判德国机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在批判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过程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对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有极大的差异。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又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和必将展示四个基本特征:在复兴内涵上,它必然要走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力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复兴形式上,它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实现政治复兴,并以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实现"和平发展"的形式实现经济和文化复兴;在复兴进程上,它必然要经历国家独立、经济崛起、社会再造、政治鼎新、文化昌盛五大发展阶段;在复兴前景上,它将以推进人与人、国与国、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变革和生态变革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并以引领全球化未来的形式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坚持解放思想,不仅是我们现在不能动摇的选择,而且也是人类永远不能动摇的选择。本文分析了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中重要的作用,阐述了解放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