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建设的重大课题。跨越“卡夫丁峡谷”既是制度的跨越 ,又是生产力的跨越 ,只有达到这两方面的跨越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否则 ,就会葬送社会主义的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 ,面临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艰巨难题。中国为落后国家跨越“卜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理论界在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和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但由于人们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解不同,其看法也就不尽一致。有的认为,马克思早期与晚期的东方理论互相矛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其晚年思想困惑的产物;有的认为,苏东剧变表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不能跨越,跨越本身就是"误会";也有的认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可以跨越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其现代实现形式,等等。对此,我们不想简单地予以…  相似文献   

4.
探讨马恩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原意,深入理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人类社会总体上是沿着"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这是在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的情况下,但是,具体的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不同的演进方式。现实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开启了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的命题以及所提供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实现社会主义有两个途径:即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和直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来的社会主义。现有社会主义大都建立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历史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客观辩证地来认识这个问题,科学地认识和看待当代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我国理论界的一部分人把马克思关于俄国"可以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思想简单理解为俄国以及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实际上,"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是对马克思"卡夫丁峡谷"设想的一种误解和误用。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对象只是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仅仅是指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生产的某些产生"可怕的波折"的阶段,并不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7.
马恩在对东方社会特别是对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列宁把这一设想付诸俄国革命的实践,领导俄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对如何建设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邓小平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系统地、创造性地发展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时起,就有一条近乎于万丈深渊的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横在了面前。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仅成功地跨越了“卡夫丁峡谷”,而且也探索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段漫长曲折的艰辛历程及沉痛深刻的教训,将对巩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跳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最引人瞩目。文章将邓小平提出的特色理论与马克思晚年的这一设想联系起来加以论述,指出中国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将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付诸实践的伟大工程,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们成功地跳越卡夫丁峡谷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社会发展前景时提出了"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该理论对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都是建立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要始终坚定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斗。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从全面体现竞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把发展作为竞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个环节上,为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思想政治基础、开辟了发展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基础上遵循相应的社会视角、自然视角、科学视角和价值视角,并以此为根本指针来认清我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人民群众主体力量,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继而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一门科学,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应成为我们自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数字图书馆概念、含义、特征出发,中国数字图书馆的总体设想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必须首先解决系统汉化、文献标引规范化与标准化,数据库的合理布局以及资源建设规范化和产业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三个代表"思想解读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苏联模式窒息了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气勃勃的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毛泽东关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邓小平理论初步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真正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目前,社会上流传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甚嚣尘上,企图割裂和否定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以此为切入口,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论述,并深入挖掘二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进而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理论创新上的又一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它根植于我党的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继承、发扬和创新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国共产党树立高尚道德和崇高价值追求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开放性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越发具有生机和活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开放理论体系.深入地研究这一开放理论的特征与成因,不仅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且能够为世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