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汉英使役语义语形表现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役”作为一个语义范畴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对于“使役”这种语义要素 ,汉英两种语言在寻找语言形式生成语句时 ,映射到句法上 ,有各种具体的表现 ,实现为不同的“使役”形式。这些形式以不同的形式标记来表现 ,而这些形式标记 ,在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言形式到语义的语言识别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认知价值。从汉英两种语言对比的横向角度考察“使役”语义处于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层次的语法形式 ,比较这同一种语义要素在汉英两种语言生成语句过程的表现上的异同 ,并分析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可以建立这两种语言中处于不同层次的语言形式在语义深层上的内在联系。这种深层语义上的内在联系在语言输入或曰语言识别特别是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人工或机械翻译活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平 《皖西学院学报》2013,29(1):74-76,97
就汉语与英语的语义对应关系而言,主要涉及语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对应空缺和对应冲突等4种情形.汉英的语义对应不规整现象主要源于彼此所处文化环境的异域性特征.汉英文化的差异性投射到各自的语言当中,在历史进展中逐渐演变成同等指称语义的不同隐喻指涉.汉英语义对应的复杂性要求译者增强文化比较意识,针对不同情况,在翻译实践中运用灵活的策略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地实现语义的等值转换.  相似文献   

3.
王琮琮 《科技信息》2007,(33):170-170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省略现象,它们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上的差异。汉语的省略灵活多样;而英语的省略相对固定。这是由汉英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即汉语是语义型的语言;英语是语法型的语言。本文仅比较汉英的主语省略以证明此特点。  相似文献   

4.
国俗语义是指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汉英词语中动物名称所表达的国俗语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汉英两种语言在缩略词的构成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它们各自的语义功能、语法功能也不尽相同。就汉英缩略词的构成方式、语义功能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国俗语义是指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汉英词语中动物名称所表达的国俗语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汉英两种语言的颜色词各具特色,在语义、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比较,力求探寻汉英两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民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认知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汉英翻译过程存在着非对应性,以美国行为语义学家莫里斯的符号学语义理论为基础,从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的符号学视角解释电视新闻汉英翻译中非对应性的理据。  相似文献   

9.
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表义单位是词,因为词是“语言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对词汇搭配的研究是研究词的一个基本的重要内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搭配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二者也有共同之处。通过研究汉英词汇搭配中的某些现象,比较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旨在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规律以及语义范围等方面的特殊规律,对英语教学和翻译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因此进行两种语言的研究与对比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陈述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虎”的国俗语义,探究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减少两种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词义演变是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包括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褒贬的变化、词义的生死演变以及词义的转移等。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在英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隐喻是英语词义演变的内在机制和源动力。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很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对词汇中固有词语进行创新使用是网络用语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刀"在网络语言中就被赋予了动词的行为意义。"刀"字的意义新用,不仅体现了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理,它还与英语中美元的读音"dollars"首音字母发音相近,同时也反映了人们转喻的认知心理思维。  相似文献   

13.
哈罗德·品脱的语言哲学集中体现为:语言和艺术经过二十世纪以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解构之后,两者的关系已经发生转变,语言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表现艺术的工具变为表现艺术的主体。也就是说,在文学作品中,语言能够通过语言本身叙述其背后的另外一种语言。哈罗德·品脱通过割裂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联系,以隐喻、沉默等为手段,揭示了这种语言背后的语言,赋予语言以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翻译重在译意,译意即是对原作意义的解读与凸显。作品通过翻译而产生新意。原文的意义是非终极的,译者通过解读原文获得意义,继而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意义变异。对于译文读者来说,照耀在文本上的不仅有来自原语的思想和精神意趣,更有来自译者和译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弗莱反对文学意义源于意图性的话语语境的观点。弗莱认为,文本语言、形式构成的文学语境只有与历史语境充分结合,才能在更加广泛的视域中实现审视文学的意义,内蕴了文学艺术的形式与意义的"神话原型"扮演文学意义来源的角色,可谓"神话原型"是文学意义的来源,"伤感的"阅读反应是获取文学意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村语中有一批词语与粤语中的词语在音义上都有对应的关系,称为关系词。这些关系词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他汉语方言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与村语有亲属关系的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这批词语是来自侗台语族共同语——古百越语的语词。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粤语中存在着古代百越语的底层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7.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语法构式相互作用生成的.当一个动词用于特定的结构中时,构式义和词汇义可能一致,或冲突.两者一致时,语义合格;两者冲突时,则通过压制,构式可以赋予动词新的含义而生成合格的语句.因此,构式意义对动词的意义影响很大,可以使动词产生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刘策 《科技信息》2008,(15):191-191
话语是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在这种社会或社交活动中,我们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用语言同他人交往,同他人建立和保持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话语的人际意义是语言交流的重要内容。在小说的翻译中,实现译文跟原文的人际意义等值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也是翻译中极具有挑战性和译者经常遇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郜娜娜 《科技信息》2010,(33):106-106,138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意义。在语言三个层面(音、行、义)中,意义是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因为无论是语言的声音还是形体,如果没有意义,就无法用来交流,那么一切将无从谈起。对于意义可有不同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是:意义是概念结构。诸如:语义分析是指狭义的意义。广义的理解是:“意义就是语言传递的一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表达出的思想、信息、感情、心绪、意图等等都可以概括为意义。根据(Geoffrey·Leech)的看法,广义的意义可以区分为7种: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本文主要针对G·Leech的七种意义中的内涵意义进行深入学习,着重对歌词中内涵词的体现这一主题进行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