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报道10种贵州特有植物狭限分布与扩大栽培的研究结果:小黄花茶(Comellia luteoflora),美丽红山茶(C.delicata)、冬青叶山茶(C.ilicifolia)、狭叶瘤果茶(C.neriifolia)、长柱红山茶(C.longistyla)和贵州石笔木(Tutcheriakweichowensis)的播种出苗率分别为30.5%、70.0%、50.0%、53.0%、70.0%和49.0%,其成苗数与出苗数的比值分别是51.7%、89.7%、89.7%、83.8%、87.5%、和71.0%,黄平槭(Acer huangpingense)、贵州槭(A.guizhouensis)、雷公山槭(A.legongshanensis)和红脉槭(A.rubronervium)的出苗率分别达60.3%、65.2%、72.0%和61.0%,其成苗数与出苗数的比值分别为99.0%、95.0%、99.2%和50.1%。这些特有的植物彼此都是独立的物种起源,来源于古老的孑遗植物和生存变异进化。采用种子田间播种育苗、枝条扦插繁殖的方式进行种苗扩繁试验研究,并按植物系统发育类群分为:1.槭树属4种,2.山茶属5种,3.石笔木属1种等3个组别分别测定扩繁系数为0.93-1.0、0.93-1和1,苗木产出周期2-3年,试验表明有针对性地解决某引种与扩大栽培的生态适应性和提高成活率和扩繁系数的技术难题,实现种苗扩繁与扩大栽培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20种特有植物迁地栽培及扩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梵净山冷杉 (Abiesfanjingshanensis)、小黄花茶 (Camellialuteoflora)等 2 0种贵州特有植物进行了迁地栽培及扩繁技术的研究。试验结果为 :1)原产地海拔在 10 0 0m左右的物种植株迁地栽培存活率和采种播种出苗率都较高 (75 %~ 95 % ) ;2 )植株迁地栽培存活率和采种播种出苗的数学期望值的坐标曲线相似程度很高 ,即这些植物物种不同发育阶段生长发育的生理活动对环境的要求和作用具有一致性 ;3)供试植物的扩繁系数为 0 6 1~ 1,种苗产品周期 2~ 3年 ;4)道真润楠 (Machilusdaozhenensis)和山茶属 (Camellia) 8种、石笔木属 (Tutcheria) 2种、槭树属 (Acer) 4种以及杜鹃花科的臭越橘 (Vacciniumfoetidissimum)的扩繁系数分别达到 0 93和 1,产品周期 2~ 3年 ,按新产品筛选与原型测试方法评价市场产品指标等级为较适合 ,产品态势为“中良”或“中优” ,可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二种贵州特有植物的种子繁殖与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种贵州特有植物的种子繁殖与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贵州石笔木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当年不出苗,但在20~25℃温度、湿度80~90%条件处理下,43d后即可萌发出苗率达67%,贵州槭种子翌年3月播种,播前用水浸泡24h,出苗率达76%,缩短出苗时间.苗木移栽宜阴天进行,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2种贵州特有植物一年生苗可高达50cm.  相似文献   

4.
多彩贵州公园省碳酸盐岩层分布面积达73.0%以上,优选其特色景观植物开展防治石漠化栽培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植物资源评价和实地调查比较,筛选出贵州特色景观植物20种,开展了采种育苗、迁地栽培和防治石漠化林业绿化工程应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发现在筛选出的20种植物中,已开展应用栽培的有6种(30.00%),另14种(70.00%)仅有少量中试,尚需扩大试验和推广应用。(2)20种贵州特色景观植物的苗木引种存活率普遍大于采种播种出苗率和应用栽培成活率,除了荔波红瘤果茶和贵州石笔木迁地露地栽培的存活率分别为83.06%和88.26%外,其他都在90.08%以上。(3)在阔瓣白兰花、红豆树、黄连木、清香木、贵州槭、掌叶木、银杏、鹅掌楸、贵州石楠、马蹄决明、灰毡毛忍冬、岩百合等12种植物的种苗繁育、引种栽培和应用试验结果中,苗木引种存活率与应用栽培存活率差异不显著,苗木引种存活率与采种播种出苗率的差异显著(P0.05),应用栽培存活率与采种播种出苗率的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伞花木、贵州红山茶、红花瘤果茶、荔波红瘤果茶、贵州石笔木、香果树、栾树、喜树等8种植物的试验结果中苗木引种存活率、应用栽培存活率和采种播种出苗率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在防治石漠化栽培应用试验中的种苗成活率皆未达到极显著(P0.01),表明其筛选植物的苗木就地繁育引种栽培和采集种子繁育种苗栽培的方法皆适合于生产应用;其中阔瓣白兰花、贵州槭、贵州红山茶、红花瘤果茶、荔波红瘤果茶、贵州石笔木、香果树、岩百合等8种植物,采用采集种子异地育苗开展应用栽培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贵州特优观赏山茶种质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邹天才 《贵州科学》1999,17(4):316-322
贵州山茶属植物自然分布3个亚属12个组76个种,占山茶属组总数的60%和所有种数的35%。其中瘤果茶组、红山茶组和小黄花茶组的分布中心在贵州,它们在贵州的分布种数分别占了总种数的93%,51.1%和100%;在山茶亚属的6个组128个种中,贵州分布5个组和45个种,分别占83.5%和35.2%;而这些种的分布区大都很狭窄,属地区性特有植物,并且有许多像美丽红山茶(Camellia delicata)等属于耐寒又具有优良观赏性状(花、果、叶、型),极具经济价值的新特优种质资源。由此,我们采用迁地保护方法引种保存了美丽红山茶、小黄花茶(C.luteflora)等20个种质资源取得了成功,并在矮化丛枝健型性状优化培育、驯化栽培和批量繁殖技术方面取得进展,为建立种苗基地示范提供优质种苗并开拓市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收藏于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史密逊研究院,哈佛大学阿诺树木园及密苏里植物的标本室的山茶科新种,计山茶属7个新种,石笔木属3个新种,它们分布于菲律宾的吕宋、加里曼丹、印度支那和泰国,还有中国台湾。山茶属和石笔木属原来是东亚亚热带所特有,过去个别的种分布到热带亚洲,本文所报导的新植物,不仅扩大了山茶科在亚洲热带的分布区,同时也论证了上述各地在地史上曾经是华夏古陆的一部份。在地史上,三迭纪末由于印支造山运动把印支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及加里曼丹联结在华夏古陆,古植物化石曾有过华夏植物的纪录。现在山茶属及石笔木属在上述各地的发现,是从现代植物得到佐证,特别是吕宋和多明拉分布有山茶属和石笔木属,很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茶科植物增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从事中国植物志及西藏植物志山茶科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发现有许多是未经报导的新植物.除了山茶属Camellia 已有专著论及之外,其他各属仍有不少新的发现.本文记载8个属中的31个种.其中石笔木属Tulcheria12个种,大头茶属Gordonia 4个种,木荷属Schima 7个种,多瓣核果茶属Parapyrenaria 1种,核果茶属Pyrenaria 4种,摺柄茶属Hartia、厚皮香属Ternstroemia 及柃属Eurya 各1种.  相似文献   

8.
红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及其演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粉外壁纹饰不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植物基因型的外部表现,是研究植物分类演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用扫描电镜对山茶属红山茶组27种1变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山茶组植物花粉粒的体积较大,规则花粉形状主要为长球形,某些种中存在不规则花粉.萌发孔均为三孔沟.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主要有皱沟状、皱波状、皱波状-颗粒状和颗粒状4种类型.不同种的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可为红山茶组种间分类及演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某些种分类地位的确定和种系处理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9.
贵州石笔木播种育苗的温度和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调控温度和湿度的比较试验对贵州石笔木 (TutcheriakweichowensisChangetY .K .Li)种子萌发与播种育苗进行了研究 ,其试验表明贵州石笔木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为 2 0~ 2 5℃、湿度为 80 %~ 90 % ;采集的种子在此条件下砂藏层积 10~ 15d开始萌发 ,4 0~ 50d萌发率达 85%~ 93 % ;种子萌发后播种于恒温2 0℃的苗床中 60d后出苗率和 3 60d后成苗率分别达到 60 7%和 4 3 7%。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珍稀濒危的贵州石笔木植物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有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慧  朱恒  符蓉 《江西科学》2011,29(6):718-723,777
通过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山茶科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8属32种,占江西省本科植物37.2%,种类丰富,成分多样,优势现象明显。同时,该保护区山茶科植物中有些类群具有分布生境多样、较强的适应性的特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山茶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4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占保护区山茶科植物属的87.5%,中国特有属1种,说明该区植物区系热带、亚热带性质显著,同时有一定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11.
贵州特有植物及其种质保存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前贵州特有或仅在贵州分布的种子植物共计280种(含变种),占贵州省种子植物总数的5.3%.它们分别隶属66科、144属.贵州特有植物,分布范围狭窄,环境恶化,它们不仅稀少,而且濒危.为此,三年来,我们择其具有显著代表性和开发应用前景较好的15种植物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滇西北地区是全球濒危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分布地区之一。此研究以大尺度的濒危物种分布信息为基础,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拥有濒危植物64种,分属于60属42科;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多样性从南到北呈明显递增的趋势(R2=0.17,P〈0.01);从空间分布宽度来看,81.3%的濒危植物分布范围狭窄,仅在1~2个县(市)域出现。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分布范围狭窄的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可能是解释研究区域内濒危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R2=0.58,p〈0.01)。这意味着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其狭窄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的物种起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意义上的性状极性比较分析和生物地理学方法探讨了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luteofloraY .K .Li)的物种起源与狭限分布问题。小黄花茶喜温喜湿 ,苞被未起分化且数目较多 ,是山茶属中一个较原始的类群 ,它与短柱茶组 (Sect .ParacamelliaChang)和金花茶组 (Sect .ChrysanthaChang)植物具有某些相似表征性状 ,但进化发育的形态结构却有较大差异 ,隶属于山茶亚属下一较原始的独立组—小黄花茶组 (Subgen .Camellia ,Sect .LuteofloraChang)是比较恰当的。根据物种形成原理结合小黄花茶生境与狭限分布的生物地理学特征分析 ,可以推测小黄花茶的物种起源于异域物种形成中的分替 (vicariance ,allopatriespe ciation)型式 ,即来源于地理物种形成  相似文献   

14.
贵州普安特有植物四球茶Camellia tetracocca Chang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茶科Theaeeae之山茶属Camellia L.是一个热带亚洲分布的植物,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饮料——茶,重要油料——茶油,常见观赏花卉——茶花等经济价值植物,该属是珍稀濒危植物较为集中的一个属,历来是植物学研究的焦点。而四球茶是山茶属茶亚属Subgen.Thea茶组Sect.Thea五室茶系Ser.Quiquelocularis中的一种,为贵州特有种,仅产于贵州普安普白,是产地重要饮料植物。本文在详实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四球茶的分类学特征、地理分布状况、生境条件及生长状况、种群的更新现状进行了综合的论述和分析,并对前人的论述做了相应的补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对其开发应用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贵州独特的生态环境,山茶属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特有种较多。本文就贵州山茶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邹天才 《贵州科学》2001,19(2):60-65
本文对引种栽培于贵州省植物园的小黄花茶 (CamellialuteofloraY .K .Li)、美丽红山茶 (C .delicataY .K .Li)、威宁短柱油茶 (C .salenensisStapf.ex .Bean .)、狭叶瘤果茶 (C .neriifoliaChang)和四球茶 (C .tachangensisF .S .Zhang)等贵州特优观赏山茶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报道 :(1) ,均为C3植物 ,其CO2补偿点在 6 0 μL/L左右 ,光呼吸速率与总光合的比值为 2 5% ,光补偿点是 80 0~ 2 50 0lx ,光饱和点 16 0 0~4 10 0 0lx ;其中小黄花茶的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最低 ,威宁短柱油茶的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最高。 (2 ) ,净光合速率 (Pn) 6 .0 0~ 15.0 0CO2 mg/ (dm2 ·h) ,光呼吸速率 (Pr) 2 .0 0~ 5.0 0CO2 mg/ (dm2 ·h) ,其中威宁短柱油茶的Pn及Pr均较高 ,四球茶的Pn及Pr均较低。暗呼吸速率 (Dr) 0 .70~ 2 .6 0CO2 mg/ (dm2 .h) ,其中威宁短柱油茶的Dr较高 ,小黄花茶的Dr较低。 (3) ,Pn、Pr及Dr相互间呈正相关 ;Chl.(a b) (叶绿素 )含量 7.6 0~ 12 .50mg /dm2 ,其中小黄花茶的含量较高 ,威宁短柱油茶的含量较低。这一结论对研究其观赏植物学特性和扩繁栽培等具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同域分布着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其形成的异质性生境可能促进物种的分化适应以实现植物物种形成与维持。本文比较研究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土壤与生境差异,分析了苦苣苔科植物在这两类生境上的分布格局、专性程度等,解释这两类生境对苦苣苔科物种分化与特有种维持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丹霞地貌的土壤更偏酸性,土壤含钾量极高;喀斯特地貌土壤则呈明显碱性,土壤含钙量极高。苦苣苔科植物专性或偏好喀斯特生境的物种有162种(占31.58%),花期集中在4—10月(87.04%);丹霞生境专性或偏好的物种27种,花期集中在8—9月(44.44%)。另外有一部分类群同时在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有着较广的分布,但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如在两类生境都有大量分布的闽赣长蒴苣苔,在丹霞地貌上的种群花期较喀斯特种群的约早2个月。这些结果证实,中国南方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不同的土壤性质及相关环境与气候特点,促进了苦苣苔科植物物种分化,可能是我国南方苦苣苔科植物具有较多狭域特有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野外调查、标本检视和资料整理基础上,报道杭州西溪湿地种子植物(含栽培种)136科457属73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4属17种(栽培);野生被子植物中,有双子叶植物78科212属338种、单子叶植物18科76属110种.被子植物各科含属数差异显著,含1属的科占优势,共54个,占总科数的56.25%.禾本科、菊科、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