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占有效力是占有制度的核心内容,对于实现占有制度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的公正和谐,鼓励交易行为等方面的意义重大。研究占有效力,不但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物权立法及建立我国的占有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借鉴各国和地区对占有效力的立法规定,探讨了占有的保护效力,占有的推定效力和占有的权制取得效力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占有制度在民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论证了在我国物权立法中规定占有制度的必要性,并就我国立法中应规定哪些关于占有制度的内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占有作为一种事实状态体现了财产秩序,法律之所以要保护占有,是为了维护社会财产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稳定,并非是为了寻求对真正权利人的保护。占有保护请求权不同于物权请求权,它是以保护占有的现实状态为宗旨的独立的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包括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占有妨害除去请求权、占有妨害防止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在立法中如何规制占有保护请求权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构建我国占有保护请求权体系,对于占有制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在经济交往中盗赃物的善意取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受物权法调整。我国现行立法对善意第三人的权益保护不周,尤其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善意占有人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立法宜采“中间法立场”,兼顾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对盗赃物等占有脱离物,在立法技术上,采“例外规定主义”。  相似文献   

5.
有权占有是根据相关法律或者合同的规定而拥有占有的权利。有权占有必须具有合法的原因或根据。如果有权占有是基于合同而产生的,则有关占有的权利和违约责任等事项就应当首先依据合同来确定,只有在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才适用《物权法》中关于占有制度的规定。因为有权占有除受到占有制度的保护外,还受到合同法等法律制度的保护。文章将试图对我国民法中的占有制度做全面的、辨证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第五编首次就占有制度做出了明文规定,但在占有的变更方面,未作规定,不利于保护本权人利益。本文认为,应明文规定恶意占有的拟制,以补其缺漏,契合占有制度之本旨,维护交易秩序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赵雪洁 《科技资讯》2007,(13):245-246
在所有权制度日臻完善的现代社会,占有制度仍在多数国家民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源于占有制度的设计价值及其独特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法律行为效力的根源在民法学界主要有意思说、信赖说、规范说以及多元说。各种学说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都有其理论缺陷。从当今的社会现实、法律行为理论等方面考量,法律行为效力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存在及评判。法律行为效力的类型化,就是法律对不同利益之间进行衡量、评价的结果。利益说对法律行为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大陆法系占有制度优缺点并存,并据此分析了构建我国占有制度面临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占有制度,使财产利用逐渐回归其本身的客观属性并表现出独立的实际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取得时效的功能,概念,构成要件和效力的研究,以有益于构建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取得时效的功能、概念、构成要件和效力的研究 ,以有益于构建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分别抵押是我国物权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分别抵押合同的效力、同时(一并)抵押时抵押权的效力范围等方面,在理论和实务上仍存有一定的分歧。通过对房地产分别抵押的立法例、我国法律上的规定以及分别抵押法律效果的介绍和分析,明确房地产分别抵押时抵押权的效力应受限制即未为抵押的财产不属于抵押权的效力范围。  相似文献   

13.
肖迪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4):63-64,67
占有改定是否适用善意取得一直是物权法学界颇具争议的问题,在立法尚未明确的情况下,需要用法学方法进行法律论证。法经济学和法解释学的分析结果表明,为避免占有改定制度被架空,占有改定应当适用善意取得。物权法第106条所述的"交付"应作目的论扩大解释,保护最后一位善意受让人的所有权,转而通过债权优先权的方式对其余善意受让人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4.
民事执行和解是民事执行程序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执行难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法院执行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但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执行和解的效力.这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议和实践中操作不一的问题。在分析执行和解概念及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国外相关规定,进而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民事执行和解的效力之建议,对民事执行和解效力的完善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自认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均有成熟的理论和完善的立法。我国的相关立法过于简单,有必要理清自认的法理基础,确定自认的效力,进一步完善自认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基本理论入手,深入探讨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功能与效力,针对我国当前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几点意见,以裨于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7.
陈晓琚 《海峡科学》2007,(4):11-12,15
先占作为动产无主物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方式之一,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大陆法系多数国家都在民法典中规定了先占制度,但是我国现行立法中却对先占未作明确规定,处于立法空白.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来阐述我国未来的物权法应明确规定先占制度.  相似文献   

18.
立法体例是继承的接受与放弃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其影响着接受与放弃继承的要件、期限、方式和效力等问题。目前主要有四种继承接受与放弃制度的立法体例,各种立法体例都是在继承人、债权人、社会公共利益等各种利益冲突间寻求平衡。我国规定的以无条件的有限继承为原则,可选择放弃继承的这种立法体例在世界各国是独一无二的,有其诸多不合理之处,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19.
法律解释连接着立法和用法,对于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我国的法律解释制度也逐步体系化、正规化。通过研讨法律解释制度,透析我国法律解释制度实践的现状,找寻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突破理论的局限,从而达到更好地利用法律解释制度,为法治建设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立法公开是指将立法活动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成果向社会公开。建立和健全立法公开制度对于加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推进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立法公开存在的根据、遵循的原则、界定的范围和选择的方式,都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问题。在我国立法公开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