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引发剂为氯代苯乙烷或溴代丙酸乙酯、过渡金属化合物为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配体为设计合成的二哌啶乙烷或双正丙基亚砜乙烷的催化引发体系,研究不同温度下开放体系中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催化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转化率范围内,就单体浓度而言聚合反应为一级反应,聚合过程中的活性自由基中心浓度很低,约为10^-7~10^-8mol/L.此外,还根据不同温度下的聚合反应速率常数推算出苯乙烯和甲基丙酸甲酯两种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开展天然气乙烷回收可提高油气田的经济效益。以西北油田顺北区块天然气为案例,基于HYSYS软件建立乙烷回收模拟仿真模型,分别研究进深冷装置关键参数(进深冷装置压力、温度),关键设备参数(低温分离器温度、膨胀机出口压力、膨胀机效率、脱甲烷塔顶压力)和关键节点参数(干气回流比、低温分离器气相分流比)等对乙烷收率和装置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甲烷塔顶压力和低温分离器温度是乙烷回收最敏感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生产操作控制上应尽量保持脱甲烷塔顶压力和低温分离器温度为定值,减少其波动;另外,可通过改变干气回流比和低温分离器气相分流比来调节乙烷的收率和装置能耗。基于这些关键参数对乙烷收率和能耗的影响分析,为天然气乙烷回收的参数控制和参数调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士奇  张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3):10168-10175
在传统的消防救援中,针对天然气管道泄漏火灾往往采取细水雾等外部灭火的方式,但由于天然气管道泄漏所引发射流火的火焰高度高、热辐射量大,通过具有优异扩散和灭火性能的化学灭火气体以内部抑制燃烧的方式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甲烷射流火焰模拟天然气管道泄露火灾,研究了五氟乙烷对不同管径、不同流速甲烷射流火焰的抑制作用,并以哈龙1301作为对照组实验,解析了五氟乙烷加入后甲烷射流火的火焰形态、火焰高度、火焰温度的变 化特征,以探究五氟乙烷对天然气管道泄漏引起的射流火焰的抑制效应。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燃气流量越大,发生甲烷射流火吹熄所需要的灭火剂浓度就越少;在五氟乙烷作用下,甲烷射流火焰熄灭前高度大于未通入灭火剂的火焰高度。在相同口径下,燃料的流量越大 ,所需的气体灭火剂浓度越少。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甲烷射流火焰在五氟乙烷作用下的变化趋势,为选择作用于射流火焰的高效清洁化学灭火气体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列的阶跃过渡应答技术,考查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各物种在全活性MoVNb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获得了有关的应答曲线。实验结果表明:1)乙烷和乙烯在催化剂上不吸附,氧在催化剂上为不可逆慢吸附;2)在高温和无氧的条件下,乙烷可与催化剂中的晶格氧反应生成乙烯。  相似文献   

5.
开展天然气乙烷回收可提高油气田的经济效益。以西北油田顺北区块天然气为案例,基于HYSYS软件建立乙烷回收模拟仿真模型,分别研究进深冷装置关键参数(进深冷装置压力、温度),关键设备参数(低温分离器温度、膨胀机出口压力、膨胀机效率、脱甲烷塔顶压力)和关键节点参数(干气回流比、低温分离器气相分流比)等对乙烷收率和装置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甲烷塔顶压力和低温分离器温度是乙烷回收最敏感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生产操作控制上应尽量保持脱甲烷塔顶压力和低温分离器温度为定值,减少其波动;另外,可通过改变干气回流比和低温分离器气相分流比来调节乙烷的收率和装置能耗。基于这些关键参数对乙烷收率和能耗的影响分析,为天然气乙烷回收的参数控制和参数调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方法,在10 MPa的压力条件下,对二氧化硫和乙烷水合物体系,分别在275、285、295、305 K等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研究。预测了二氧化硫、乙烷、水的扩散系数,探讨了密度、氢键数和配位数等结构性质。结果表明,水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二氧化硫明显比乙烷更容易与水结合,乙烷被水和二氧化硫排挤而大量聚集,能够达到利用二氧化硫置换和收集乙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白度十溴二苯乙烷的工业规模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过量溴化二苯乙烷法和新型催化剂,研究了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的工业规模合成工艺.在58~60 ℃进行10~14 h的二苯乙烷溴化,粗产品经过8 h球磨后处理得到十溴二苯乙烷,白度达到88(L)以上.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二苯乙烷用量的25%时,既提高了产品白度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该工艺产品其他性能指标和国外产品相同,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紫外线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列的阶跃过渡应答技术,考究查了乙烷氧化脱氧反应中各物种在全活性Mo-V-Nb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获得了有关的应答曲线,实验结果表明:1)乙烷和乙烯在催化剂上不吸附,氧在催化剂上为不可逆慢吸附;2)在高温和无氧的条件下,乙烷可与催化剂中的晶格氧反应生成乙烯。  相似文献   

9.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苯酚与乙二醛为原料,合成了四酚基乙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质谱仪联用分析四酚基乙烷含量,建立了分析和计算四酚基乙烷产率的方法,研究了合成反应条件(酚醛比、反应时间)对四酚基乙烷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苯酚的用量,四酚基乙烷产率先提高后下降,当苯酚与乙二醛物质的量比为15∶1时产率达到31.14%(反应时间8h);增加反应时间到32h,四酚基乙烷产率提高到78.80%,24h后产率提高变缓。  相似文献   

10.
以三苯基膦、1,2-二氯乙烷为起始原料经合成了1,2-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然后与氯化钯反应合成出了二氯-1,2-双(二苯基膦)乙烷合钯(PdCl2.dppe),利用红外、核磁共振、热分析、元素分析等物理化学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相似文献   

11.
1,1,1,2—四氟乙烷—1,1—二氟乙烷二元系恒温汽液相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蒸汽总压法实验装置,在29.94℃、39.92℃和49.93℃下,测定了1,1,1,2-四氟乙烷-1,1-二氟乙烷二元系汽液相平衡时的物料总量、系统组成蒸汽总压和汽相体积。结合物料衡算和T、P、x推算y的曲面样条函数法,计算出对应的平衡汽液相组成。用改进的PR状态方程和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可调相互作用参数关联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二芳基乙烷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诗初  丁颖 《河南科学》1992,10(3):246-249
二芳基乙烷是以芳烃(或循环回收的芳烃)和乙烯基芳烃为原料,采用非均相催化进行合成。本文讨论了催化剂、反应温度、时间、原料配比等对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溴乙烷的制备研究中,通过对各种催化剂(β-磷钨酸、Zn(OAc)2、2.4% Co-SiO2、SO42- /ZrO2、SnO2)的比较研究,发现SnO2对溴乙烷的合成催化效果最好;并且探索了不同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Br、C2H5OH和浓H2SO4投料摩尔比为1.5∶1∶1,催化剂为SnO2,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80℃,分离后溴乙烷收率可以达到50.1%,纯度98.8%.  相似文献   

14.
以1,2-二甲氧基乙烷为溶剂,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在充氮条件下,利用膨胀计进行了丁二烯聚合增长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增长反应对单体浓度和活性种浓度的反应级数皆为一级关系,活化能为24.79kJ/mol,频率因子为1.54×10~6L·mol~(-1)·min~(-1);并求出生成1,4-和1,2-结构含量的分速度常数分别为k_3=2.15×10_e~6~(-6900/RT)L·mol~(-1)·min~(-1),k_4=2.45×10_e~5~(-5000/RT)L·mol~(-1)·min~(-1)。同时求出在1,2-二甲氧基乙烷溶剂中1,2-结构含量与温度的经验关系式为a=79.67-0.222t,指数关系式为a=0.159_e~(930/RT)。此外,对活化能E和溶剂极性的过渡态能E_T之间的关系式作了实验论证。  相似文献   

15.
在考查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过程中各物种吸脱附行为的基础上 ,提出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机理 ,并采用Treanor DFP法进行数据处理 ,求取了各基元步骤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钼掺杂的纳米氧化镍催化剂,考察了其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ODHE)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钼掺杂纳米氧化镍催化剂的乙烯选择性和高温抗乙烷裂解性能都有明显改善,其中,11.4wt%Mo-Ni-O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在430℃时,乙烷的转化率为60.8%,乙烯选择性为65.4%。  相似文献   

17.
基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β-环糊精对4,4′-二羟基二苯乙烷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4,4′-二羟基二苯乙烷经包结后其紫外吸收有所增加,吸收峰红移了2~3 nm;红外特征峰被β-环糊精不同程度掩盖且特征吸收峰不同程度地发生一定的偏移;荧光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β-环糊精与4,4′-二羟基二苯乙烷形成稳定的1∶1包结物,包结常数为7.82×103L.mol-1;PM3优化后包结物的构型为4,4′-二羟基二苯乙烷分子部分进入β-环糊精空腔,模拟包结物的稳定化能为-59.13 kJ.mol-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从合成1,2—双(1—甲基咪唑—2—硫基)乙烷Ⅱ中得到的新化合物1,2双(1,3—二氢-1-甲基-2-硫代咪唑—3基)乙烷Ⅲ.Ⅲ系Ⅱ之重排物,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NMR、IR、UV 予以鉴定.还发现Ⅲ能与 Hg~(2+),Au~(3+)迅速配位.Ⅱ与 uo_2~(2+)配位.  相似文献   

19.
不同Co—ZSM-5分子筛上的乙烷氨氧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各种Co—ZSM-5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SEM,BET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乙烷氨氧化反应性能。结果显示,样品的Si/Al比、分子筛晶粒尺寸及催化剂制备方法对乙烷氨氧化反应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水相合成1,2-二苯乙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Zn粉和CuCl2为催化剂,以氯化苄为原料在水相中合成出1,2-二苯乙烷。在以下条件下n(氯化苄)∶n(Zn)∶n(CuCl2)=0.5∶1∶0.05,室温,反应6 h,1,2-二苯乙烷收率为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