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2014年兰州市7~12岁儿童超重肥胖现状与血压、脉搏、肺活量指数的关系,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兰州市11所小学的7~12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和肺活量指数.以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结果:兰州市7~12岁城市男童、城市女童、乡村男童、乡村女童的超重率分别为14.54%,7.06%,7.35%,1.97%,肥胖率分别为9.30%,5.95%,4.03%,1.85%,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85%,13.02%,11.38%,3.82%.超重、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各年龄组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性别和城乡差异也较明显;超重和肥胖儿童的血压、脉搏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但肺活量指数低于正常体重儿童.BMI与舒张压和收缩压(女生除外)呈较强的正相关,BMI与肺活量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学校与儿童家长密切配合,通过加强对超重肥胖儿童的膳食管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宜的体格锻炼来增强体质,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德州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学前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德州市578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研究。收集学前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计算肥胖检出率,并对肥胖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德州市学前儿童肥胖发生率为6.4%,其中男童8.44%,女童3.88%;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3岁组最高。父亲肥胖、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两个因素对学前儿童肥胖有非常显著性影响。[结论]学前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学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情况与性别、年龄、父母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东区不同饮奶量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问询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攀枝花市东区7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饮奶量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攀枝花市东区大部分学龄前儿童饮奶量仍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值。饮奶量多组3.0岁、4.0岁、5.0岁男童身高显著高于相应年龄的饮奶量少组(P<0.05)。饮奶量多组3.0岁男童体重与饮奶量少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饮奶量多组4.0岁、5.0岁男童以及3.0岁、4.5岁、5.0岁和6.0岁女童体重与饮奶量少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饮奶量多组3.5岁、4.0岁、4.5岁男童头围与饮奶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饮奶量少组头围平均值与饮奶量多组接近。各年龄饮奶量多组身高与中国九市城区数据相比,除5.5岁组,其余无统计学差异,3.0、3.5、4.0、4.5岁组身高、体重与WHO数据比较极显著(P<0.01)。结论: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攀枝花东区学龄前儿童的生长状况已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用体脂率、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的标准,于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 426例(城市男性309例,乡村男性414例,城市女性312例,乡村女性391例)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重,通过身高、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用BMI、体脂率、身高标准体重分别评价江淮汉族成年人肥胖率.结果表明:(1)江淮汉族男性BMI值为(24.1±3.6)kg/m2,女性BMI值为(23.8±3.6)kg/m2.(2)随年龄增长,BMI增大,身高下降.(3)用BMI法判断,江淮汉族超重率男性为34.7%,女性为30.7%;肥胖率男性为14.4%,女性为13.2%.(4)男性以体脂率大于26,女性以大于37作为用瘦块体重法判断中国汉族人肥胖标准为宜.(5)用身高标准体重公式测定成人肥胖率,以往体重≥标准体重的120%为肥胖的标准不适合于成年人.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男性标准在标准体重的128%~132%为宜,女性标准在标准体重的132%~136%为宜.WHO标准也不适合我国族群肥胖的判定.  相似文献   

5.
电视肥胖症是由电视引起的系列病中的又一新发现。特别是儿童,电视对你有着特殊的吸引力。长时间看电视,不仅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引起诸如“电视近视”、“电视孤独症”等病,还可引起“电视肥胖症”。据美国科学家对13 000名5~7岁的儿童进行观察发现:每天看电视5个小时左右的孩子比每天只看1~2个小时的儿童“电视肥胖症”的发病率高1倍。有调查表明,近三年来的33例肥胖症儿童中,除了10%的肥胖儿童是由疾病引起、约占10%的属家族遗传外,绝大多数的肥胖儿童属单纯性肥胖。肥胖儿童几乎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爱看电视。 儿童电视肥胖症是由…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集体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采取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 CBCL)对503名4~5岁儿童集体进行为问题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3%,其中,男童检出率为14.5%,女童检出率为8.1%,男、女童检出率有显著差别(X2=5.19,P0.05)。行为问题前3位因子依次为攻击、多动和性问题。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均数男童24分,女童21分。男童高于女童,差别有显著意义(t=1.93,P0.05)。结论随着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儿童的心理行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偏离正常,因此,托幼机构应积极开展儿童心理保健,只有家庭、托幼机构、保健机构、社会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才能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兰州市 2 14岁儿童超重、肥胖状况有一个科学全面的了解 ,笔者对市区适龄儿童进行了身高、体重的调查分析 ,以期引起全社会 ,尤其儿保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促进儿童体质的健康发展。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12月 ,笔者对兰州市城关区的 2 9个街区、7所幼儿园、6所小学、5所中学的 2 14岁儿童共 95 66人(男 :45 5 8人 ,女 :5 0 0 8人 )进行了身高、体重的测定。1.2 方法 测定儿童身高、体重 ,依据 1985年全国儿童平均身高、体重的参考标准 ,排除病理因素 ,以实测体重 /标准身高的值进行统计 :正常 0 .9 1.1,…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通辽市部分肥胖中学生与体质量正常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方法:对象为通辽市4所中学13~16岁的部分在校中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BMI值,确定肥胖组人数和正常体重组人数,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肥胖组和正常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EPQ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肥胖学生在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人格特征上,外向性格人数和高掩饰性人数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结论:通辽市中学生肥胖率较高,肥胖学生的个性多偏外向,有较强掩饰性,说明肥胖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隐患.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我市城关区城市农村十三所小学即随机选取了八所城区小学和五所农村小学的4133名学生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评价。 1 评价方法 《儿童青少年现时营养状况评价标准》是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通过大数量人群的发育指标调查的检测数据而制定的身高标准体重法是从同等身高营养良好儿童体重的第80百分位数的标准体重(100%),以标准体重的10%为离差等级作为现时营养状况的评价标准。凡体重不及标准体重70%者为重度营养不良;不及标准体重80%者为中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用皮褶厚度、体脂率法评价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的标准,于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 426例(城市男性309例,乡村男性414例,城市女性312例,乡村女性391例)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通过身高、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通过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来计算体密度,采用Brozek公式计算体脂率.用BMI、皮褶厚度、体脂率分别评价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肥胖率.结果表明:(1)江淮汉族男性BMI值为(24.1±3.6)kg/m2,女性BMI值为(23.8±3.6)kg/m2.用BMI法判断,江淮汉族超重率男性为34.7%,女性为30.7%;肥胖率男性为14.4%,女性为13.2%.(2)随年龄增长,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值、BMI、体脂率增大,身高下降.(3)用长岭晋吉皮褶厚度法判断,江淮汉族肥胖率男性为39.8%,女性为30.4%.皮褶厚度法得出的肥胖率远远高于BMI法,两种方法存在较大矛盾.本研究认为用肱三头肌皮褶与肩胛下皮褶之和来判断中国人群肥胖的标准,男性应该在35~45 mm之间,女性应该在45~55 mm之间选取.(4)用长岭晋吉体脂率法作为判断肥胖的标准,肥胖率男性为43.3%,女性为5.3%.用体脂率和BMI法判断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肥胖存在较大矛盾.长岭晋吉体脂率法男性标准定得太低;女性标准定得太高.本研究认为用体脂率来判断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男性以大于24%、女性以大于28%为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抽取新疆4个城市的4所幼儿园、小学共404名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测试,其中,男191名,女213名,平均年龄6.31岁。结果发现:男童在认知与一般知识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成绩好于女童。具体而言,男童在观察、逻辑推理、符号表征和逻辑关系认知等项目的通过率显著高于女童,大肌肉运动技能也显著优于女童。建议:转变教养观念、丰富女童的活动内容和方式、父亲参与、男女儿童结伴活动等有利于城市女童的认知发展、知识积累和身体运动技能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集体制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状况,采用称重记帐法和膳食记录法连续6天调查通辽市区一所幼儿园255名学龄前儿童膳食状况,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实验室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钙、锌的摄入量分别为供给量的46.6%和53.9%,维生素C的摄入量为供给量的76.4%,其余各种营养素基本达到或超过供给量。体格检查结果,男童身高0.71%低于正常范围,4.29%高于正常范围;体重1.43%低于正常范围,6.43%高于正常范围。女童身高3.48%高于正常范围;体重5.22%高于正常范围。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含量均属正常,表明该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良好。为使膳食结构更合理,建议增加副食摄入,提高钙、锌、维生素C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差异,为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CPQ)对南京市小学四—六年级273名流动儿童和206名本地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流动男童的乐群性、恃强性、轻松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高于本地男童,聪慧性、充沛性、忧虑性、紧张性低于本地男童(P<0.05);②流动女童的稳定性、轻松性、敢为性、世故性高于本地女童,乐群性、聪慧性、敏感性、充沛性、忧虑性、紧张性低于本地女童(P<0.05)。结论:南京市流动儿童正性人格特征表现得多,负性人格特征表现得少,表明改善儿童学校教育环境有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方初玉 《科技信息》2009,(15):110-110,93
目的:研究延吉市学龄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延吉市两所小学3年级-5年级学生1004名,其中男生513名,女生491名,检查出的肥胖儿童设为肥胖组,其余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单纯性肥胖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肥胖儿童78名,肥胖检出率为7.8%,其中男生36名,肥胖检出率为7.0%,女生42名,肥胖检出率为8.5%;儿童肥胖发生与父母肥胖、出生体重、常吃油炸食品、早餐习惯、睡前进食、运动量少、看电视时间有关。结论:廷吉市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不良生活方式是儿童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儿童肥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依据国家先后4次测试公布的全国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体质调研的原始数据,运用灰色非等间距GM(1,1)模型,建立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预测值模型,预测未来10年城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结果表明,未来10年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有继续提前的趋势;生长发育逐渐进入低速增长阶段;10岁左右的儿童肥胖问题日趋显现;12岁后女孩体重增长速度过缓,导致一定程度上呈现体重与身高增长之间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西北民族大学1200名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在校大学生,研究其身高、体重、BMI等身体形态指标,同时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ork Group on Obesity in China,WGOC)制定的中国人群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进行超重肥胖人数的筛查.结果:维吾尔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值高于汉族、藏族大学生;维吾尔族男生超重肥胖率高于汉族、藏族男生;维吾尔族女生超重率、超重肥胖率高于汉族、藏族女生.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现况优于汉族、藏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短期限食对肥胖人群及大鼠脂肪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动物实验:将谷氨酸钠肥胖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限食组,并分别观察两组体重、Lee指数、脂肪指数和甘油三酯的变化;人体实验:受试者为21名女性,年龄22~45岁.限食者均限食7天,第1天为缓冲日,第2~6天为禁食日,第7天为恢复日.观察限食前后体脂、体脂百分率、体重、BMI和腰围的变化.结果 谷氨酸钠肥胖大鼠限食组体重、Lee指数、脂肪指数和甘油三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1名受试者在限食前后体脂、体脂百分率和腰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和BMI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限食疗法对于肥胖症治疗及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常德市成年人的体质现状,从常德市20~59岁的成年人中随机抽取4 945人进行了体质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常德市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67.37 cm、平均体重65.55 kg,成年女子平均身高156.44 cm、平均体重54.49 kg;成年人体质优良率为44.79%;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分别为27.10%、4.41%和13.73%;成年人的心血管、呼吸机能及运动素质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不同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分析脂肪肝与体质指数、性别、职业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随机抽样的247名干部和365名农牧民测量的身高、体重、腹部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墨竹工卡县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5.4%;脂肪肝组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74.5%,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的27.8%;男、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无差异;不同各职业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脂肪肝的发病与超重和肥胖密切相关,控制体重是降低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台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9~10月按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13所学校的6218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结果高台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1.81%),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1.81%和21.80%)。女生的营养不良率(26.68%)高于男生(17.75%);城市的营养不良率(26.51%)高于农村(16.46%);超重率(5.73%)肥胖率(3.51%),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结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有待改善,加强营养知识教育,合理膳食,纠正不合里的营养行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