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西乡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优势和潜力,西乡林下经济产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适宜西乡的10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政府完善政策、加强引导、典型带动,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明确南亚热带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碳储量及分配特征,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碳汇林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我国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杉木人工林和红锥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相对生长方程计算林木生物量,实测林下植被生物量、林木和林下植被各组分含碳率、土壤含碳率等,进而分析不同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含碳率存在一定差异,虽然杉木和红锥的全株含碳率相差无几,分别为48.04%和47.80%,但林下植被和土壤表层的含碳率差别较大,林下植被含碳率为40.84%—47.73%(杉木林)、36.69%—43.76%(红锥林);土壤表层含碳率为2.28%—3.30%;(2)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71.48t/hm~2)、林下植被碳储量(1.533t/hm~2)显著高于红锥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51.82t/hm~2)和林下植被碳储量(1.185t/hm2),而红锥人工林枯落物层碳储量(0.673t/hm2)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0.386t/hm~2);(3)杉木人工林的皮、叶、根碳储量显著高于红锥人工林,相反,红锥人工林的枝碳储量(8.04t/hm~2)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6.00t/hm~2);(4)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217.56t/hm~2)与红锥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195.05t/hm~2)无显著差异,土壤和乔木层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66.37%—72.81%和26.59%—32.93%。杉木人工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均高于红锥人工林,红锥人工林枯落物碳储量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杉木是发展碳汇林的较好树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营林措施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下植被的多样性影响及其关键控制因素,从本质上解释人工林下植被变化的调控机制。【方法】以3种不同间伐强度(强度:74%,中度:50%和弱度:34%)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究间伐强度对林下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控制因子。【结果】间伐8a后,杉木林下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间伐措施能明显改变灌木层的物种组成,这种效应在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的杉木林中表现尤为突出;间伐不仅能显著改变杉木林下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Whittakerβ多样性,而且也能明显改变草本层的物种组成,这种作用在强度间伐的杉木林中最强;冗余分析(RDA)结果揭示了土壤碳氮比和乔木胸高断面积是影响杉木林下灌木层物种变化的最主要因子,而影响林下草本层物种组成的最显著因子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乔木胸高断面积。【结论】间伐措施,特别是高强度的间伐措施能显著改变灌木层的物种组成,以及草本层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可能对杉木人工林的生态过程和林木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市域的七个县林下经济发展数据,通过DEA的统计分析模型,列明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对该七个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效率进行分析,认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效率与其模式选择、品种选择、投入规模等因素紧密相关,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要注重环境保护,提高林下经济发展的生态承载力;注重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注重效益分析,选择抗风险能力强的林下经济发展品种;注重政府帮扶,完善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注重市场引导,提高林下经济发展的产业化水平,为推动林下经济的高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福建杉木林下红壤的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福杉木林下红壤的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林林下红壤的磷素吸附容量大,吸磷能力强,且吸附的磷素较难解吸。土壤磷素吸附量和吸附能与pH、吸湿水及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机质,有效磷,全磷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江西省遂川县火烧迹地杉木萌芽更新林杉木种群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属于金字塔型,为增长型种群。杉木群落林下维管植物种类较少,有24科31属37种,木本植物为优势类群,占植物总种数的70.27%;群落林下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总体来看,群落林下植物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该研究为杉木次生林的经营管理、自然植被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择旷地、林隙、林下3种光环境,研究了喜树幼苗总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株高、基茎、叶面积和光合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旷地中幼苗的平均相对生长速率最大,总生物量累积最大,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明显增多;林隙中叶生物量比显著增加;林下茎生物量比显著增加.②在林下和林隙环境中,喜树幼苗增加高度以截获更多的光能,比叶面积在林隙、林下显著高于旷地.③3种光环境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约在中午12:00时达到峰值,旷地中日均净光合速率大于林隙、林下.④林隙和林下光补偿点(LCP)降低适应低光环境,光饱和点(LSP)在各环境中差异不大.喜树幼苗能通过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适应各光环境.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填写林下经济统计表等方法,研究百色市当前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和林下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林下经济发展当前存在的不足和发展优势,从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创新管理、品牌打造、示范带动、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百色市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洪家河流域植物群落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些群落如黄心夜合毛椿木荷林与化香枫香林、马尾松丝栎栲林、杉木马尾松林等之间的Jaccard指数、Sorenson指数为0.0,它们完全不相似,另一些群落如构栲丝栎栲山楠林与枫香杉木林、锥栗丝栎栲蓝果树林、马尾松锥栗林等之间的Jaccard指数在0.70以上,它们大体相似,其它群落之间的Jaccard指数在0.10-0.69之间;群落相似性指数的大小反映了该流域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的影响.对群落主林层优势种重要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洪家河流域森林群落有6种类型,主要是黄心夜合毛椿木荷群落、构栲丝栎栲山楠群落、化香枫香群落、锥栗马尾松化香樱桃杉木短柄枹群落、枫香栓皮栎白栎马尾松群落和以马尾松、杉木、柏木和构栲、枫香、灯台、锥栗等为主要优势种构成的针阔混交林群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北京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居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方向,提出构建未来都市休闲新业态庄园模式的设想。在研究了国外休闲农场、葡萄酒庄和贵族庄园的基础上,探讨了庄园的特征。通过对比北京与国外庄园、休闲农庄和葡萄酒庄等建设情况,提出了北京发展休闲庄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杉木是南方集体林区的主要树种,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受区域气候、土壤条件影响,不同地域杉木林的生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利用第8次全国森林资源一类清查福建省杉木林样地数据,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179个杉木林样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模型,比较中心产区、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中心产区杉木林与其他产区杉木林胸径、树高生长差异大,体现在中心产区杉木的胸径和树高结构优于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采用Richards生长方程拟合的不同产区模型符合实际情况,中心产区Richards生长方程参数A=28.539 6,k=0.019 7,即中心产区杉木林的理论最大树高和生长速率大于其他产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浙江省公益林中对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群落组成及其分布影响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和珍贵树种保护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针对分布于浙江省的427个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样地进行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杉阔混交林可划分为5类群丛,阔杉混交林可划分为6类群丛。在杉阔混交林的5类群丛中与杉木伴生的树种主要为青冈(Quercu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等;土壤厚度、坡向和坡度等是影响杉阔混交林群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阔杉混交林的6类群丛中,与杉木伴生的树种分别为马尾松、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青冈、木荷、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林龄、坡度和海拔等因素是影响阔杉混交林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杉阔混交林中,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等珍贵树种与杉木对生境的选择较为接近;在阔杉混交林中,甜槠、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小叶青冈、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等珍贵阔叶树种与杉木对环境的选择较为接近。【结论】选择与杉木生境接近的伴生珍贵阔叶树种进行补植改造,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促进杉木人工林阔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苏北海堤杉木杨树混交林林木生长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苏北海堤杉木杨树混交林及杉木纯林林木生长情况、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分析表明:混交林林木生长、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和养分含量均好于纯林;提高土壤酶活性及肥力水平,是有效防止杉木林多代连栽林地地力衰退的有效方法,可在海堤防护林更新过程中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枫树山林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枫树山林场四个分场不同林分类型下森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枫树山林场森林土壤表层pH值偏低,除毛竹pH值较高外,其余林下土壤pH一般都在3.7以下。这主要是由于枯落物分解产生的腐殖酸所致,市区工业污染也是原因之一。(2)大部分土壤供P水平极低,供N水平中等,供K水平稍高,土壤一般不缺K。(3)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肥力存在较大差异:在同龄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天然阔叶林中,以天然阔叶林林  相似文献   

15.
研究23 a生杉木纯林、木荷纯林和杉木木荷混交林的土壤碳、氮、碳氮比(C/N)之间的剖面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杉木纯林、木荷纯林和杉木木荷混交林地的表层土壤(0~10 cm)碳、氮元素含量最高并逐层递减,且杉木木荷混交林碳、氮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木荷纯林和杉木纯林(P0.05);在向下3个土层中3类林分的碳、氮元素含量差异较小(P0.05),杉木木荷混交林的优势并不明显,低于木荷纯林和杉木纯林.与纯林相比,杉木木荷混交林在表层土壤中对土壤碳、氮含量有显著提高,可能是因为杉木与木荷混交改变了林冠结构,有利于落叶分解.  相似文献   

16.
杉木多世代连栽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在南平溪后安曹下的杂木林、1代、2代及3代杉木人工林中设立标准地,对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及随杉林多代连栽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及连续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保水和供水能力下降,土壤大部分全量部分全量养分含量减少,土壤供肥和保肥能力下降,导致杉木林分生产力下降,这是杉木连栽后衰退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结构的杉木枝下高可视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对杉木枝下高的影响,构建基于空间结构的枝下高模型,结合杉木生长模型,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杉木枝下高可视化模拟。【方法】利用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6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样地的调查数据,选择5个常用枝下高基础模型,分析水平空间结构参数(PH)、垂直空间结构参数(PV)和空间结构单元平均距离(dDIS)及其组合对枝下高的影响,构建综合指标较好且变量少的枝下高模型。基于林分三维模型实时生成方法,建立一种枝干可控的杉木三维模型;结合单木胸径连年生长量模型、树高-曲线模型和冠幅面积估计模型,模拟林木的生长状态。【结果】Logistic模型综合指标较好且模型参数可解释,可选为基础模型;3个空间结构参数中垂直空间结构影响较为显著,将PV加入到Logistic模型中,改善了枝下高模型的拟合效果,决定系数(R2)从0.717提升到0.741,估计值的标准差从1.407 m减小到1.321 m,并使各项模型检验误差指标有所减小;构建的杉木三维模型可以动态调节枝干,实现了杉木枝下高模拟。【结论】构建的枝下高模型可以应用于林木年龄和部分林分信息未知的杉木林中,体现了林木间的相互竞争影响;结合枝干可控的杉木三维模型,模拟杉木生长过程,形象直观地表现了杉木枝下高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林分生长动态可视化模拟和森林经营可视化模拟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于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目标的最优森林管理,为提高森林综合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福建顺昌国有林场杉木和桉树经营成本数据,结合生长收获模型和碳储量模型,利用修正的Faustmann-Hartman模型,以社会效用最大的综合效益为决策目标,模拟分析营林成本、碳价格、木材价格和利率变动对杉木、桉树多效益经营下综合效益的影响。【结果】在当前营林成本和经营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多效益经营提升了综合效益,说明碳汇经营具有一定的投资效益。在营林成本变动(-40%~40%)范围内,随着营林成本的增加,杉木综合效益从40 402.33元/hm2下降到5 599.02元/hm2,桉树综合效益由51 521.61元/hm2下降到15 530.34元/hm2,两树种轮伐期均延长2 a。碳价格由0上升到500元/t时,杉木综合效益由21 423.52元/hm2上升到34 209.48元/hm2,最优轮伐期均为20 a;桉树综合效益从25 845.13元/hm2上升到92 644.11元/hm2,最优轮伐期由8 a下降至6 a。在木材价格变动(-20%~20%)范围内,随着木材价格的增加,杉木综合效益由4 545.44 元/hm2上升到41 117.14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1 a;桉树综合效益由9 575.92元/hm2上升到56 470.14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3 a;利率从1%上升到7%时,杉木综合效益由383 745.32元/hm2下降到890.14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6 a;桉树综合效益由254 648.72元/hm2下降到16 728.99元/hm2,最优轮伐期缩短1 a。【结论】杉木、桉树的综合效益受碳价格和木材价格正向调节,受利率和营林成本的负向调节;杉木、桉树的综合效益对不同经济因素敏感性大小和顺序不同;在森林综合效益方面,桉树大于杉木,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杉木响应优于桉树。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代技术经济分析原理,拟定一个轮伐期,对杉木生长进行模拟,对其效益采用动态多指标描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处理,提取主要指标,用主分量指数模型评判,从而建立了系统、合理的速生产林经济效益评价程序。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其主分量指数不借助于定性知识就有很强的排序功能,描述性更为客观,从而为不同方案,不同时空条件下速生丰产经济评价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多代杉木萌芽林强度间伐并补栽细柄阿丁枫(留杉栽阔)和保留杉木多代萌芽林(对照纯林)两种模式C贮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留杉栽阔模式C库总量为163.25 t/hm2,比纯林模式C贮量(139.38 t/hm2)增加了17.13%.土壤层C贮量在整个生态系统C贮量中所占比例最大,留杉栽阔中的土壤C贮量比杉木纯林有了明显的增加(27.73%);另外,留杉栽阔后乔木层C贮量也有所提高,从杉木纯林的64.73 t/hm2增加到留杉栽阔后的68.99 t/hm2.因此可以看出,留杉栽阔经营模式可以增加杉木林生态系统的C吸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